洱源邓川筑牢入洱海水源的最后一道屏障

30.04.2015  12:33

①邓川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


②邓川镇罗时江。


③邓北桥湿地。


      本报讯(通讯员 尹忠 赵泽标 文/图)春风送暖,洱海源头保护生态屏障最后一站邓川天蓝河清,柳绿桃红。
      “过去,生活污水排进田坝里,雨季就会渗透到罗时江。垃圾沿江乱扔,热天时臭烘烘的。”新州村委会小江村村民小组长高金业介绍说,“现在,大家有了环保意识,家里有化粪池,一年组织村民好多次搞罗时江清淤,还在岸边种了柳树,垃圾专门清运,环境好了,河里鱼虾又有了。”邓川镇境内弥苴河、罗时江、新老永安江,是洱海的重要水源地,也是洱源县水源进入洱海的最后一道屏障。邓川镇党委副书记王恩告诉记者,“邓川镇倾全镇之力,告别过去的脏乱差,强化宣传落实责任,发动群众参与,封闭式网格化管理,确保水清岸洁,筑牢洱海源头最后一站保护生态屏障。”近年来,邓川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生态屏障全面加强。环境整治有力推进,保护治理不断深入,辖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在邓川投资319万元,水面100亩的邓北桥一期湿地工程建成。投资606万元,占地931亩(涉及邓川317亩)的邓北桥三期湿地正在实施。概算投资750万元,占地500亩的三南湿地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2007年邓川率先在全县实行农村垃圾清运制度,以集镇规划区为主线,带动辐射至坝区的25个自然村,形成“农户缴费、政府补贴、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模式,集镇规划区内的垃圾实现一天一运、25个自然村十天一收集。辖区内每年产生的近2000吨垃圾全部运往军马场垃圾填埋场和喜洲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目前,在新州村建成投资90万元,日处理污水60立方米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在下邑村建成投资20.6万元,日处理0.4吨垃圾焚烧炉一座。建成投资2450万元,日处理2000立方米污水的邓川镇污水处理厂。在银桥村实施18.5亩大蒜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中温沼气站2座,年处理粪便299吨,年产气15550立方米,受益农户达116户。总投资150万元的文笔湖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总投资400多万元的流域内三座拦污闸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5月份完工。先后投入875万元建成腾龙东村、古诏、百岁坊等1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该工程共投入资金875.63万元,主要实施道路硬化、墙体亮化、沤肥池、绿化及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等项目,其中井旁、莲河两个百村整治工程共实施道路硬化6428平方米、墙体亮化2050.8平方米、沤肥池105座、绿化830平方米,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99座及卫生厕87座等。
      邓川镇还聘请了8名河道协管员,不定期开展“两江一河”河道保洁工作。及时成立了六个重点环境综合整治村和14个自然村集中连片区域整治指挥部。同时,每年定期组织镇、村、组党员干部开展“河道保洁周”活动,强化督查,基本实现辖区河面内无漂浮物、无死畜禽、无垃圾杂物,河道内无泥淤积、无障碍物,河堤上无草堆、土堆、石堆等废弃物及垃圾的整治标准。截至目前,该镇腾龙、井旁等六个重点环境综合整治村一次性通过验收。并先后组织人员13860多人次,清理垃圾340吨,机械疏挖淤泥4200吨,清除河道内杂草、垃圾等漂浮物约93.5吨,种植竹子80丛、桂花300多棵,黄金叶180棵,硬化面积80平方米,整治面积达3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