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通过铁路走向世界——写在蒙河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之际

04.12.2014  01:19

    新华网昆明12月3日电(陈云峰 晋延敏)一条钢铁巨龙从滇南重镇蒙自延伸至中越边境国家级口岸——河口。

    2014年12月1日,凝聚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各族人民亲切关怀,凝聚铁路总公司党组、云南省各级领导亲切关心,凝聚4700万云南各族人民殷切期盼的钢铁大动脉——蒙自至河口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这是昆明铁路局按照铁路总公司、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贯彻落实云南省“八入滇、四出境”铁路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云南铁路建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铁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蒙河铁路是泛亚铁路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蒙自,途经屏边,南至国家级口岸河口,并通过套轨与越南铁路网相连,形成云南省出境的国际铁路通道,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蒙河铁路正线全长141公里,线路设计标准为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设计货流密度近期450万吨、远期1000万吨,设计客车对数近期6对、远期12对。

    蒙河铁路建成通车,将大幅度提高沿线人流、物流通达能力,有效改善沿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对密切滇南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我国特别是云南省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此,泛亚铁路东线将以全新的姿态穿梭于巍巍群山之间,沿滇南大地出河口,过河内,到金边,接曼谷,一直奔向位于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处的新加坡。云南,将通过昆明至玉溪、玉溪至蒙自、蒙自至河口钢铁巨龙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呼唤百年铁路情缘新梦想

    1910年3月31日,滇越铁路云南段建成通车,在当时的许多中国人还不知道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为何物时,云岭高原的深山沟壑之中先于全国跑起了蒸汽机车。滇越铁路是云南境内第一条铁路,是当时云南唯一的一条运输大动脉,也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通往国外的第二条铁路。

    滇越铁路改善了云南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云南城乡建设和发展。100多年前,云南人通过秦五尺道出省到北京要3个多月,仅走出省门就需要十天半月。有了小火车,从昆明到河口再慢,也就一天一夜,经越南海防到香港不过1周,辗转北京、上海也只需10余天。

    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购买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电输电设备,云南亚细亚烟草公司、宣威火腿有限公司引进的机器和技术人员,云南锡业公司为提高锡产量和质量购买的采、选、冶、化验等设备,均通过滇越铁路运来。

    在滇越铁路通车后发展起来的云南个旧锡业,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命脉、主要的财政税收大户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中央直属企业。通过滇越铁路引进外国先进设备,使得个旧锡矿成为当时全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山之一,矿井口有电动绞车,巷道铺有轻便铁轨,用风动工具打眼放炮……

    近100年来,小火车几乎成了滇中、滇南人民的“公共汽车”,火车站也成为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方便了沿线百姓对外的经济交流。

    列车所过之地,采用千克(公斤)进行计量;碧色寨山乡的老太太,劳作之后保持着喝咖啡的习惯;沿线居民有了见面握手的习惯……铁路不仅具有运输价值,它更像沿线人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的通道,起着文化交流与传播作用。沿线物产资源运往外地的同时,也带来了外部世界的新思想和生活方式。

    滇越铁路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为人类历史上三大最艰巨的工程。窄轨列车跨过历史,经过百年沧桑,前人的足迹已成为隔世的回声。

    随着云南经济持续发展,滇越铁路运输能力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不适应,滇南地区物资运输受到严重制约。百年运行,设备老化、线路标准低、运量萎缩、客车停开 ……滇越铁路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云南人民呼唤走向世界的新梦想。

    2014年12月1日,请记住这个日子:百年铁路情缘今日梦圆。这是泛亚铁路东线的圆满接轨,这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的真正“桥头堡”,这是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这是我国与东盟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条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