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选调生获提拔副科级:海边女孩也能干好山里事
柳杜鹃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了解情况。 记者廖斌摄
作为“储备干部”的选调生最早源于1965年,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通过发布招录公告、组织笔试、面试、资格审查等环节进行的公务员选拔培养使用行为”的简称。
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而言,选调生已是13万人的群体。虽然一开始都被安排到基层,但目标是“培养党政后备干部”。
昆明选调生工作从2012年开始,当年接收了15名,2013年这个数字增加至28名,去年昆明计划招收16名。
从浩瀚的黄海之滨,只身来到巍巍轿子山下。
一个年仅28岁的山东女孩,投身东川乌龙镇,两年多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人们心间。今年3月,凭借着优异的表现,柳杜鹃提拔为东川区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成为我市第一个提拔的选调生。
每天印证“你还挺能吃苦嘛”
2012年,柳杜鹃从云南大学硕士毕业,手握英语六级证书、国家三级涉外秘书执业资格证书、国家三级人力资源执业资格证书、高中教师资格证书,柳杜鹃本可以去当老师、进外企,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享受轻舞飞扬的青春。但她却渴望青春与基层的新碰撞,于是,在亲友的反对和老师的不解中,她考取了选调生,前往东川区乌龙镇店房社区工作。
店房社区书记马才亮见到了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同事的女孩时一直在犯嘀咕,他对一个女孩能否做好乡镇工作并不乐观,甚至对“上级给我们分了个女孩”有些失望。
“你到我们这来,不习惯怎么办?”为了试探柳杜鹃,马才亮问。
“我适应能力强,在昆明上学好几年,早就习惯啦。”尽管很羞涩,但柳杜鹃回答得很坚定。
当天中午,回到镇政府,同事们给柳杜鹃安排了寝室——2楼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张床、一个方桌、一个小衣柜是她的全部家具。
马才亮告诉柳杜鹃,先休整几天,熟悉环境后再投入工作。没想到,下午两点,柳杜鹃就挤进了换届选举发选票的队伍。到了村里,柳杜鹃见人就问好;遇到一片水田地,没有丝毫犹豫,她一脚就插进泥塘里。那天,他们走了十多里山路,把几十张选票送到村民手里。
“看她文文静静的样子,没想到做事风风火火,是个‘女汉子’。”大学生村官马绍雨说:“就感觉她回到自己村里一样,只是一口普通话,不像本地人。”
回社区的路上,马才亮对着柳杜鹃调侃了一句:“你还挺能吃苦嘛。”
用了大约半个月,柳杜鹃几乎熟悉了所有的办事流程,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背后,是她每天都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
海边女孩也能干好山里事
再也没有人怀疑柳杜鹃是到基层“走马观花”了。
但是一大堆难题也摆在了她的面前。2012年9月,担任社区常务书记,通过抓片、包村,让她进一步融入农村第一线,逐步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提高调处农村复杂矛盾的工作方法。在熟悉基层工作后,2013年5月,柳杜鹃被抽调到乌龙镇党政综合办工作。此后,她先后担任乌龙镇书记助理、镇团委书记等职务。参与党建、组织、团委等各项工作,历经多个岗位锻炼。
期间,柳杜鹃经历了自己人生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负责筹备上千人的晚会;第一次成功游说出场费8000元的表演团队免费演出;第一次在村里被精神病人追赶;第一次因为误会,被村民责骂;第一次加班到凌晨4点,手冻得直哆嗦,连钥匙都握不住……
柳杜鹃的父亲曾经当过村干部,从小看到父亲办事“认死理”,柳杜鹃也有一种特别的倔强和严谨。
此前,乌龙镇团委工作几乎一片空白,柳杜鹃上任后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组织成立“龙行天下”骑客俱乐部,周末组织职工外出骑行乌龙、格勒、大寨、远至会泽,骑行人次上百人。
“杜鹃特别爱学习,爱思考,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乌龙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韩春玲说,工作期间,柳杜鹃先后发表了《修身自持 清廉养心》、《服务群众不用“敲锣打鼓”》、《不看“广告”,看“疗效”》、《论感冒与腐败》等多篇网评网宣。负责拟定的《乌龙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方案》并被省委组织部采用。
柳杜鹃是家里的独生女,年近半百的父母多次要女儿回山东老家工作。但柳杜鹃劝说两老,“人的价值不在钱的多少,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今年春节,父母再次要她回老家工作。她却说:“爸,您当了两届村书记,不是经常教育我,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您不也希望我多为群众办些实事吗?”
是什么让这个山东女孩如此眷恋东川这片红土地?在乌龙的两年多时间里,亲眼目睹山区的贫困落后、百姓的淳朴善良以及对脱贫致富的渴望,让她扎根东川,默默奉献。
记者李思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