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推动代表工作新发展

13.04.2015  13:43
        近年来,临沧市人大常委会把支持、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内容,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新机制、新方法,努力为代表履职强筋壮骨、提供保障、搭建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决策主体、监督促进、桥梁纽带、模范带头作用,人大代表工作呈现出新气象,取得新发展。

      抓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代表自身素质

      常委会始终把开展代表培训作为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每届任期内,常委会至少要举办2期以上培训班,对市人大代表进行全面轮训。2014年,针对换届后,新代表多,不熟悉人大工作程序,缺乏履职知识的实际,市人大常委会超前谋划,围绕当代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代表如何提议案、建议,怎样审议各项报告等内容组织部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联系选联工委的副主任,选联工委主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共241人进行了集中培训。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作培训动员及专题讲座。参训人员学习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报告有关问题,对“一府两院”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若干问题等知识。

      通过培训,使代表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理论、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代表的权力和义务,熟悉了执行代表职务所必备的基本法律知识,掌握了代表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工作方法,为开展代表工作和活动,发挥代表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抓信息通畅,着力保障代表知政权力

      常委会在依法履职中紧紧依靠代表做好各项工作,坚持邀请相关领域和熟悉情况的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

      针对换届后新代表较多的实际,举办了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如何提出议案建议、如何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代表的履职水平。坚持定期为代表订阅寄送云南人大、临沧人大等有关学习刊物和资料,进一步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2014年全年,共邀请60名代表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邀请26名代表列席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常委会决定,自2015年起,每次常委会会议至少邀请4名基层代表列席,确保在本届常委会任期内62名基层市人大代表至少列席一次以上常委会会议,参加一次以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或执法检查。

      抓建议督办,着力增强代表履职活力

      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每年市人代会闭幕后,常委会就要及时组织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议,对人代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进行交办督办。如2014年,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迅速召开建议交办会,将代表提出的144件建议分别交由市直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办理。并从中选择22件代表建议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委室进行重点督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现场督办、会议督办、当面督办以及让代表直接参与办理过程等方式,交办的建议已全部办理答复,共收到代表反馈意见188件,其中满意174件,占92.6%;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86件,占承办总数的59.7%,建议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都不断提高。

      今年3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议,及时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的114件建议交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等28个市级有关部门进行分别办理。市人大常委会从中选择19件建议作为重点督办件,其余95件建议将由市人大常委会对口联系委室进行督办。

      4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已发出督办通知,决定继续采取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委室重点督办的方式,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跟踪监督。

      抓服务保障,着力发挥代表纽带作用

      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2013年11月,常委会制定了《临沧市开展基层市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说实话活动实施办法》,每年由市级财政将基层市人大代表开展为民办实事说实话活动工作经费列入预算进行安排,市、县(区)整体联动,按照每半年每名代表联系5户以上群众、为民办5件以上实事、反映1条以上群众意见建议的“551”模式,组织基层市人大代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在强化政策宣传、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入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说实话活动。

      2013年全年,参加活动的50名基层市人大代表通过为民办实事说实话活动这个平台,共联系农户1062户,为群众办实事960件,提出意见建议188条。2014年,参加活动的62名基层市人大代表,共联系农户878户,为群众办实事879件,提出意见建议97条。

      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批生产生活中相关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今年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就基层市人大代表开展为民办实事说实话活动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实现人大代表小组活动阵地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013年11月,常委会制定了《临沧市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创建实施办法》,将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设施、有学习资料、有组织领导、有职责制度、有六簿一册、有活动、有活动经费“9个有”标准,采取市、县(区)、乡(镇)上下联动方式创建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并组织人大代表活动。

      自2013年以来,全市共创建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144个,组织代表开展活动256场次。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实施办法》要求,安排必要的补助经费,继续推进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创建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计划新建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59个。

      抓业务指导,着力助推基层人大建设

      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作为推进人大工作联动发展的一项新举措。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对县(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指导和联系的基础上,组织考察组赴浙江省湖州市就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考察,并组织调研组就临沧市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更好地发挥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职能。2014年12月,中共临沧市委批转了《中共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党委、人大、政府及市级有关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年下半年组织调研组,就各县(区)、各乡镇贯彻落实市委批转的《中共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意见》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同时,将在年底前择时组织召开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集中研讨,指导乡镇人大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困难问题,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实现新发展。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适应新常态,推动人大代表工作新发展,需要各级人大工作更加主动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总结新经验。近几年的代表工作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做到“五个必须”,才能使人大代表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才能使人大代表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必须把提升代表素质作为基础工程。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履职的效果、作用的发挥。要积极研究探索和创新提升代表素质的平台和途径,加大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使代表具备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联系选民群众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水平。要鼓励代表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和提高实践中的好思想、好经验、好办法,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

      必须把丰富代表活动作为工作主线。 人大代表工作的活力,关键在于丰富的活动。要积极创新代表活动形式,注重与中心工作结合、与发挥代表岗位优势结合,充分运用好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说实话活动、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等平台,认真组织开展好人大代表活动。要正确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参与人大专项视察、执法检查、调研和常委会审议等活动,积极指导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增强代表活动效果。

      必须把强化代表服务作为重要保障。 加强代表履职服务和保障工作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基础。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代表依法履职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联系,在时间、工作和待遇上予以保障,确保代表所在单位和部门支持代表发挥作用,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要注重关心代表日常生活,积极为代表排忧解难,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良好环境。

      必须把办好代表建议作为努力方向。 办好代表建议,提高代表满意度,有利于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要以代表满意为目标,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和水平。要健全完善督办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加大督办力度,不断提高建议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

      必须把加强乡镇人大建设作为主要抓手。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政权组织,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遵守和执行,保护公民、法人的各项权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职责。同时,在密切联系代表,充分反映群众呼声,促进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乡镇人大建设,进一步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