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04.06.2020  09:43

6月2日,有20年兵龄的肖剑来到呈贡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进门,一个可爱的军人卡通形象就出现在她面前,一句“老兵,您好!”一下子让她感觉回到了“娘家”。迎面就是“军人之家”的两个窗口,陶承旭和魏鼎湘两位老兵会长和副会长,热情地询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得知她是来办理退役军人伤残关系转移,立刻引导她到旁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优抚办理窗口,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肖剑说:“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了,有归属感!

2019年5月30日,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新挂牌的呈贡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与2017年成立的“军人之家”整合,把“”里的服务放进“”里,实现“家站合一”。

截至目前,区、街道、社区同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与“军人之家”全部合署办公,两者有机融合,  “一中心两站+军人之家”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这一积极探索也折射出全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阵地规范化布置和亲情化服务为抓手,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退役军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

三同”建设“家站合一”  实现“1+1>2”

自2017年12月26日“军人之家”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呈贡区建成了辖区内6个街道“军人之家”及41个社区军人服务站三级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2019年,伴随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退役军人工作体系架构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等方面有了变化,全区退役军人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军人之家”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相继挂牌,两块牌子如何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实现工作互补,成为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思考的问题。

我们采取的就是‘三同’工作法,即制度同建、办工同场、工作同行,利用中心(站)和‘家’的有机结合,互补融合,把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做得更加专业、精细,服务更优质。”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黄孟明介绍。

呈贡区首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呈贡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职责》《呈贡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信访工作制度》《呈贡区退役军人工作制度》等工作规章制度,为两块牌子融合奠定制度基础,确保职责统一,工作有序开展。同时,统一办公场所,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优抚办理、退役报到、社保接续与“军人之家”的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的办事窗口合并在一起,开辟退役军人活动室、学习会议室,设置军人荣誉墙,从“硬件”上予以保障。在工作过程中,“军人之家”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相互配合,同行同心为广大退役军人营造舒心、顺心和暖心的家。

家站合一”的建设,还要做到人员配备专职化。呈贡区积极争取编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呈贡区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由各街道相关分管领导兼任,在工作人员配备上,还将配齐配强街道退役军人专职工作人员,巩固和加强街道层面的退役军人服务工作。

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则由社区书记兼任,比照民兵连长待遇,享受500元/月的工作经费补助,社区同时还配备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由街道和社区按照相关文件向社会购买服务,优先在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退役军人中选聘,按照2800元/月的工作经费支付劳动报酬。

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退役军人工作人员保障,理顺了工作关系,壮大了服务管理队伍,为做好退役军人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周晓东说,这样的“家站合一”,实现了“1+1>2”的效果。

老兵服务老兵  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

要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关键在于了解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周晓东说,退役军人的诉求“五花八门”,有的是有困难不知道政策,有的是暂时没有政策能解决,还有的是情绪上的抱怨。在倾诉时,如果沟通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矛盾,这时就需要老兵来发挥作用。

呈贡区区级“军人之家”就有两根“定海神针”。陶承旭是“军人之家”的会长,魏鼎湘是副会长,两人都是有较高威望且有参战经历的老兵,且年事已高。魏鼎湘已过花甲之年,陶承旭则在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但两人一接到聘请,就立刻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军人之家”的工作中。

你是哪年的兵?”每当有退役军人来到“军人之家”时,陶承旭都会先问这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大家知道了他的当兵经历,也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陶班长”。称呼变了,心也就打开了,老兵们都特别愿意把心里话讲给陶班长听。

有一次,一起征地拆迁的矛盾涉及到退役军人,尽管是其他部门的工作,但是陶承旭还是主动出面,找到该退役军人协调沟通,最终很好地化解了矛盾。

工作日的上午9点,陶承旭和魏鼎湘都会准时来到“军人之家”的服务窗口,接待来访的退役军人。有老兵生病了,他们会到医院去看望,询问存在的困难并及时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解决;老兵去世了,他们代表“军人之家”前去慰问,让老兵家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老兵有困难了,他们就主动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解情绪,鼓励他们积极乐观生活。

说实话,不少老兵怒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地走。我们几个老兵陪他坐在一起回忆军旅、聊聊家常,这里不像一间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温暖的家。”  魏鼎湘说。

每个星期,陶承旭、魏鼎湘都会和呈贡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入户走访、实地调研。2019年,他们就深入全区6个街道41个社区,走进6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的家中,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情况。针对带病退役回乡、残疾军人等各类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这种“老兵服务老兵、老兵关爱老兵、老兵带动老兵”的良好机制,不仅在区级层面,也在各街道、各社区发挥着积极作用。有了老兵作为“桥梁”,“军人之家”的“粘合剂”“稳定剂”作用日益凸显。 

在2020年全市创建“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中,呈贡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与“军人之家”二者的优势效能,打造了具有呈贡特色的“枫桥经验”。通过切实开展好与退役军人相关的各项工作,行之有效地化解了众多基层矛盾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可控范围内,一步步朝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过夜”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

当好“娘家人”  “五心”换“三心

军人之家”代表社会力量作为退役军人保障体系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三驾马车”之一,在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中更靠前、更具体。“军人之家议事会”发挥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军人之家”的服务保障功能。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睿介绍,目前,区、街道两级分别成立了议事会,成员就是“军人之家”的老兵。

呈贡区“军人之”按照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召开议事会代表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每一个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救助工作,经讨论通过,使用区财政每年保障100万元的拥军爱军专项公益基金,公平、公正、公开,对全区生活严重困难、身患重大疾病、子女入学等方面确有困难的退役军人,给予最低3000元、最高50000元的帮扶救助。

通过这一组织网络,“军人之”的“触角”延伸到村村户户。困难退役军人可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提出困难申请,由服务站上报街道“军人之家议事会”,街道工作人员和老兵代表进行实地调研。情况核实后,帮扶资金5000元以内的,由街道“军人之家议事会”召开讨论会审议决定;帮扶资金在5000元到30000元之间的,由区级“军人之家议事会”成员表决通过;帮扶资金在30000元以上的,由“军人之”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和区级分管领导讨论决定。

2018年入户走访114户,帮扶救助93人,共计57.04万元。2019年入户走访116户,帮扶救助92人,共计71万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入户走访61户,帮扶救助60人,共计39.11万元,缓解了相关退役军人生活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关心和温暖。

除了在资金方面做好保障外,呈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大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首先及时将摸底任务分配到各街道,做好全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统计工作。通过走进课堂、走进军营,举办讲座、沙龙、研学等方式,引导和培养退役军人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吸引优秀的退役军人投身创业创新实践,打造特色的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平台。

家站合一”真正打通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军人之”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老兵与工作人员用热心、贴心、诚心、信心、爱心换来了退役军人们的暖心、放心、安心,做到了“五心”换“三心”。

下一步,昆明市还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全心全意为广大退役军人做好服务,坚持“把退役军人当家人,把退役军人来信当家书,把退役军人的事当家事”的服务理念,让退役老兵感受家的温馨,家人的牵挂温暖,家庭的归属。(昆明日报 记者陈雯报道  记者王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