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三不倒”川藏线精神

30.11.2014  19:18

    追问“三不倒”川藏线精神

    ——随成都军区某汽车团行走川藏公路纪实

汽车兵在清理车上的积雪。资料图片

    川藏公路,通麦兵站旁,这里是十英雄纪念碑,一场纪念仪式正在举行。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团某连上百名官兵,列成整齐的方队,面对纪念碑和碑底的英雄雕塑,举起右手,齐声宣誓——

    山崩地裂无所惧,越是艰险越向前!

    声音震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和群山的怀抱中久久回荡。1967年,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战士,在西藏迫龙山地区与特大山崩搏斗中,不幸英勇献身,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荣誉称号。

    今年是川藏公路建成60年。60年里,一代又一代高原汽车兵和高原兵站官兵,用实际行动叫响了这样一个口号: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这,就是他们的“三不倒”川藏线精神。

    在新的时代里,这种精神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新内涵?跟随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上线”,我们一路在追问。

     来川藏线当兵,得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川藏线:“上线”首要是吃苦

    “说到川藏线,人们会觉得风景很好,是世外桃源,可待久了,很恼火!”札木大站站长李江说道。“恼火”,四川话是“烦恼”的意思。

    为啥“恼火”?因为川藏线苦!对于汽车团部队来说,以前路况差,通讯难,饮食差,住宿条件差,遇到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现在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行车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状况仍然防不胜防。而在川藏公路沿线分布着的20多个兵站,其中10多个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的甚至近4500米,地处高原,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上了川藏线,首先就是要有一种吃苦的精神。”竹卡兵站站长朱红雷说。竹卡兵站,地处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如美镇竹卡村,兵站四面环山,湍急的澜沧江从大山间流过。在朱红雷的记忆中,2003年以前这里还不通水电,一封信在路上要两个月时间。

    在理塘兵站停留期间,我们见到一位叫石虎的老兵,黑里透红的脸庞,让他看起来像个标准的藏族汉子,一问,却是正宗的东北汉子。入伍11年的石虎,一直待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兵站——这里冬天晚上零下30多度,夏天三伏天还要盖两床被子。

    据李江站长介绍,川藏线上兵站的战士往往凌晨3点就要起床,准备第二天的伙食,“汽车部队过来了,提出什么时候开饭,我们必须做到及时保证。为几千人提供伙食,做多少饭,洗多少米,切多少菜,说起来简单,都要一手一脚地去干。”拉练部队经过时,一餐饭上千人,前面的还没走,后面的又来了,炊事班连轴转。今年,汽车部队开展了快速机动演练,从成都到林芝必须最快到达,要求人停车不歇,兵站一方面要做好与地方交通部门的交通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要保障好战士的吃饭、休息,将盒饭和水及时送到战士手中,还有车辆的快速加油,而所有工作仅靠兵站20来号人完成。

    川藏线虽然苦,但在很多老兵心里,能在这条线上待上几年,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川藏线上都待过了,这点苦又算什么呢?”入伍17年的某汽车团运油营三级军士长李小刚这样说。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