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追踪器显示滇池水域是海鸥在昆活动大本营

09.12.2014  11:09

  到今天为止,10只佩戴GPS追踪器的海鸥放飞已经一周了。昨天是本周工作日第一天,第三组海鸥GPS信号成功回传,根据传回的卫星信号,大坝5号堪称飞行“冠军”。据监测,小家伙是飞行距离最远的,已经到了玉溪市江川县星云湖附近玩耍。而之前就很少发回数据的环西桥1号,最近几天也一直没传回数据,难道真要上演“海鸥去哪儿”吗?真是让人担心。

   环西桥1号 你到底在哪?

  “环西桥1号4日发回信号后,已经整整4天杳无音讯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伍和启博士说,4日以后环西桥1号就一直没有传回新的数据信号,这是个不好的消息,真让人担心。

  是GPS装置脱落了?还是出现了什么意外?环西桥1号到底遭遇了什么?伍和启表示,“有可能是发射器不工作了,或者是发射器没电了,抑或是泡在水里面,这些可能都比较大,只能后期再予以关注。

   大坝5号 赴星云湖“串门

  与环西桥1号的神秘莫测不同,绝大多数小家伙都挺乖的,它们的信号一直活跃在地图上,其中大部分都在滇池及周边区域活动,只有大坝5号例外。从轨迹图上可以看出,它5日凌晨从滇池到玉溪星云湖附近,一小时飞了50公里左右,第二天又出现在晋宁附近,直到7日才返回滇池外海水域。

  这让研究人员兴奋不已。“原来还有海鸥的活动能力这么强!”不仅如此,从鸟类研究的角度来说,伍和启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发现,从前些年环志的研究来看,没办法获得这么大尺度、大空间、大范围的运动轨迹。除了大坝5号外,其他海鸥会不会也飞几十公里呢?这给研究人员今后的工作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最终落脚点 都选择了滇池水域

  综合最近一周的数据,研究人员分析海鸥把滇池选作自己在昆明活动的大本营。在昆明广播电视台提供的第三组“海鸥去哪儿”数据中,翠湖1号、2号,大坝1号、2号、3号、4号和5号7只海鸥,上周末最终的落脚点都选择了滇池水域。

  再根据上周的两组数据,这些小精灵们“嗅觉”确实敏锐,专门挑着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栖息或玩耍,要不怎么会选择高原湖泊滇池休息,连“串门”都要去星云湖呢?

  伍和启总结道:“不管它是在江川、晋宁,还是安宁,海鸥最终都会返回到滇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保护滇池在保护海鸥工作中的重要性。

  记者 李超(春城晚报)

   新闻链接

   焦点访谈》批评翠湖喂鸥不环保不文明

  央视昨晚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指出,喂鸟可以,但要喂得科学,喂得文明。人人举止有度,处处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人鸟和谐相处,这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场面。

  节目说,每年冬天都会有上万只海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过冬,海鸥飞来昆明之后翠湖公园的游客量比平时翻倍增长,周末的游客量每天更是达到4万多,湖面的垃圾也随着游客数成倍增长。公园里负责打捞的李大姐说,平时湖面垃圾量一天也就三四百斤,这段时间却达到两千多斤。

  湖面这些成堆漂着的垃圾不仅给打捞的师傅增加了负担,也给其他逛公园的游客添了堵。

  鸟类协会的专家介绍,海鸥是一种以鱼虾为主食的杂食性鸟类,每天的食量大概50克,它们长途跋涉的飞行需要补充能量。因为鸟的数量很多,通过人们喂食来补充能量没有坏处,但专家指出,海鸥不能随便喂,很多游客喂的面包就不是海鸥的最佳食物。

  游客们都喜欢通过喂食与远道而来的海鸥亲近,但在喂食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环境,这也是每个游客的义务。(完)(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