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描绘精准脱贫“生态画卷

09.07.2020  20:51

   原标题: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吃山” 迪庆州描绘精准脱贫“生态画卷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树牢生态立州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富民的高原藏区生态扶贫新路径,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山吃空”的传统思想,到“养山吃山唱山歌”的华丽转身,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553户74139人稳步脱贫,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0.53%。

   实施生态为民之策 群众吃上“生态饭

在贵澳·香格里拉大数据扶贫产业示范园,农户正在进行车厘子种植项目。

  香格里拉被称为人类工业革命后剩下的最后一片净土,天然林禁伐后,历届州委政府不断总结汲取经验教训,确立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已经占全州总面积的67.3%。“绿色”已经成为迪庆的底色,“绿色能源”“生态旅游”“有机食品”逐渐成为迪庆的标签,越来越多人吃上了“生态饭”。

  与此同时,全州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十五”以来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85万亩、封山育林59.9万亩、义务植树1259万株,累计2848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由天保实施前的65%提高到现在的76.58%,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榜首;森林面积达2663万亩,居全省第四。2019年,迪庆州林业产值达4.05亿元,林业收入在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达23.7%,实现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良好效益。

  通过实施“河变湖”工程、“树进城”工程、“暖入户”工程等举措,奋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湖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宏伟蓝图。

   实施生态利民之举 引来金凤筑巢

  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迪庆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食品”,让“绿色”真正成为藏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

  迪庆州坚持“生态优先、移民先行、有序开发”原则,稳步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结构调整,建设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电力外送通道,着力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一体化能源网。

雪山下的小中甸联合村

  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这一国际品牌,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文化为灵魂,凝心聚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统筹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建设,聚力打造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不断提质升级独克宗古城、普达措、虎跳峡、巴拉格宗、梅里雪山、白马雪山等重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稳步推进香格里拉月光城、巴拉格宗旅游小镇、梅里雪山摄影小镇建设和松赞林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依托高原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优势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形成了高原坝区以青稞、特色畜禽、食用菌为主,山区以中药材、木本油料为主,河谷地区以葡萄、蔬菜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5家、州级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74家,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89个、原产地地理标志6个。2019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15元。

   实施生态富民之业 收获金山银山

  围绕“一酒两油三品”建设,累计种植核桃75.1万亩、油橄榄1.56万亩、青刺果2.52万亩、花椒7.8万亩、漆树4.5万亩,省级林农专业合作社14家。按照“小酒庄、大产业、精品化”的发展路径,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目前,仅葡萄产业的年产值就达15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不仅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得益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迪庆全境都产松茸,年均自然生长量达1000吨以上,年均采集量为600~900吨,已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的“松茸之乡”。另外,迪庆也是中华医药瑰宝——冬虫夏草的主产区之一。全州林下经济产值中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采集加工产值达1.24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大出口林产品的地位。

  为进一步利用好丰富的林地资源,迪庆州积极支持发展林下采集及加工业、林下种养殖加工业等林下经济。2019年,全州林下经济及林下种植产值达9.3亿元,对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为1540元。

  森林覆盖率达76.58%的迪庆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依托境内原生态旅游资源以及人文资源条件,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打造了一批综合性特色示范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2019年实现森林旅游收入超过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5.24亿元。

   实施生态惠民之法 攻克贫困堡垒

迪庆州生态林员岗前培训会

  为了改变“坐拥绿水青山、深陷贫困泥潭”的窘境,迪庆州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超常规举措,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办法措施,切实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全州启动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换为生态护林员工作,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6688人,做到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全覆盖。人均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每年增加生态护林员收入共1.5亿元,真正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1人、带动一家”的生态脱贫目标,全州共带动4万以上人口脱贫。

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感恩连女子巡山队”正在巡山清理山林垃圾

  全州累计支付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5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偿基金11.58亿元、省级财政补偿资金2.99亿元,惠及8万多农户31万余人。

  通过实施林业科技项目,带动脱贫户增收。2015年以来,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林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造林、封山育林等林业重大项目建设。其中,2015年以来实施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任务累计16.15万亩,涉及贫困户退耕面积4.92万亩,共6519户贫困户、24873人贫困人口受益。

  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建立旅游反哺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系统共管共建的新路子。累计提供反哺资金达1.5亿元以上,社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促进公园、社区共建共管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生态移民之路 织就幸福家园

  作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典型地区,迪庆州坚持“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要求和“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脱贫目标,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探索实践生态移民之路。

  根据州情实际,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大胆探索实施“人下山、树上山 ”工程,变“撒胡椒面”式移民扶贫为集中连片开发的生态移民模式。累计实施3601户1387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对4类、非4类危房实现存量“清零”。同时,针对搬迁到江边河谷地带的人口,加大移民产业的扶持投入,推广种养殖业,增加移民收入;针对搬迁到城镇的贫困户,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措施,确保收入稳定,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要求。2019年,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411元。

  以“四美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房屋、饮用水、农村公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全州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5个、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23个,2019年迪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4.3%,位居全省第一。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