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 8.3万贫困人口脱贫

30.07.2015  17:37

    新华网云南频道7月30日电(罗春明)30日,在云南省新闻办举行的“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新闻发布会上,迪庆州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杨梓江介绍,迪庆围绕“把迪庆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目标,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十二五”以来,8.33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迪庆州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7.48亿元,通过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安居工程、易地扶贫、生态移民、社会扶贫、信贷扶贫等各项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347元增加到2014年的5865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末的19.91万人减少到2014年末的11.5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3.7%下降到36.38%,降低了27%。

     特色产业搭上互联网快车

    依托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迪庆州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成规范化、标准化葡萄、青稞、中药材、油橄榄、玛咖等特色种植基地125万亩,一批精品农业庄园、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和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初具规模,全州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4家。

    杨梓江介绍,为破解交通受限,打通销路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迪庆州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合作,以“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模式,将鲜松茸等特色农产品集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国内外,通过电商平台促进产业扶贫。

    杨梓江表示,下一步迪庆州将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片区产业扶贫规划,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区域政策等条件,大力培育和壮大葡萄、核桃、青稞、中药材、玛咖、烟叶六大特色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利益。

     生态移民引领扶贫新路径

    “迪庆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区,生态移民是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的重点和亮点。” 杨梓江介绍,迪庆州按照“人下山、树上山”的原则,对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对生态破坏较大、没有发展潜力、资源枯竭、无法就地脱贫的贫困村实行生态移民,迁移到城镇附近、交通沿城、有发展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易地扶贫开发。

    据介绍,2011年至2014年共实施生态移民63自然村1669户7722人,以达日、拉马足达、别咱开、川达迪夏等农村生态移民搬迁点和斯永贡小城镇移民搬迁点为示范的生态移民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迪庆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社会扶贫助力藏区脱贫

    上海市自2004年对口帮扶迪庆以来,在改善全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人口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共计投入援建资金4.7亿余元,实施高原特色产业、整村整乡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项目,有力推动了迪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上海嘉定、宝山和闵行三区对口支援迪庆三县(市)的基础上,昆明、玉溪、曲靖三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对口帮扶迪庆。此外,中央直属企业南方电网和省属大企业红塔烟草集团、城投公司、云南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省地税局等机关和企业,也对口帮扶迪庆各县,为迪庆州加快扶贫开发注入了新活力。

    据介绍,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77.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7.2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5.97亿元增加到14.49亿元。(完)

编辑:赵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