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何以“辣”遍全中国

24.08.2015  12:20

辣椒产区在收获辣椒。

重口味的川味火锅

    若问当下中国,最大行其道的口味是什么?恐怕非辣莫属。君不见向来以“清淡”著称的广州、上海东部大菜系的中心地,也开起了无数的川菜馆、湘菜馆、鄂菜馆、赣菜馆,还有遍布街头巷尾的烧烤档,辣椒多是标配。资料显示,中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辣椒生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国产辣椒甚至已经返销辣椒起源地南美洲——而且辣椒是国内种植面积仅次于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辣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重口味”,怎么就能在这几十年间走出盘踞多年的传统根据地,横扫大江南北呢?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南亦有咸,北也有酸!

    要解答辣味为何能够征服大江南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来看看中国传统观念里有关“味觉地理”的说法。

    说起吃,中国素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但是现代交通方便,经济发达,走南闯北的人多了,逐渐发现这种说法不大靠谱。民族饮食文化学者李自然在数年前就曾撰文指出,以上说法实际肇始于中国传统五行的认知模式,并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历史记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这种貌似合理的饮食认知模式”。

    李自然罗列了很多例子来论证以上说法的不确:在东部的东北菜、京帮菜、鲁菜、淮扬菜、徽菜都不是以辣闻名,只有东北朝鲜族的小吃是以酸辣著称,真能吃辣的国人集中在湘、鄂、川、渝、云、贵、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西酸”虽然是一特点,但嗜酸的口味偏好散布在全国各地,比如东北人爱吃酸菜,华北人爱吃醋,中东南部的侗族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从屈原的《楚辞》中也可以知道早在战国时期,吴楚之地的人就嗜好“酸苦”。

    “北咸”吗?南方也有以味咸为主的菜系,比如鱼露、菜脯、酸咸菜等“潮州三宝”都是“重口味”,客家菜也以香、咸、肥为主要特点。此外据记者所知,近来还有专家提出广州人吃菜太多油盐,令不少“老广”大吃一惊。

    “南甜”呢?考证历史资料可以发现,直到宋代以后,甜也不是粤菜的主味,当时主要是蕃坊中的外国人爱吃甜食,上海人爱吃甜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伴随开放而来,可见与生态、气候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在口味心理方面的研究已经证明,甜味能够给人造成愉快感,是人类的普遍偏好。

    所以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饮食文化地理的角度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李自然认为,这种说法应当是西周到战国时期成形的阴阳五行学说的一种衍生物,所谓“辛(辣)、甘(甜)、淡者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将“五味”与“五方”、“五色”等对应,并且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不断地重新归纳、变化,大约到了元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以上的说法。到了近代,通过传统相声《报菜名》等的强调,“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方位观大大地传播开来。

    虽然这种说法不能真实反映中国饮食口味的分布情况,但至少可以表明,中国从古至今,各地随着物产、水土、风俗等的不同,口味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但同时也能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区的口味可能发生激烈的变化。因此辣味在各方诸侯盘踞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凌驾万方,似乎并不是不可能。只是在“五味”之中,为什么偏偏是“”做到了这一点呢?

     明代辣椒从美洲传入

    《牡丹亭》提到过辣椒花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新植物的广泛传播,先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南瓜、佛手瓜、番茄、菜豆、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称之为“番椒”。但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赏花卉。而据学者推测,辣椒的传入应该早于此时。至于传入的路径,一般来说有陆、海两说。“陆上说”主要认为是经丝绸之路传入,先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海上说”则相对复杂些,有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登陆,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传入,从荷兰传到中国台湾等多种说法。但综合而言,“海上说”的支持者较多些。主要原因一是在辣椒传播的年代中,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交通不易;二是作为一种价值并不是很高的商品,通过陆路远程贸易辣椒实在是不太划算。

    哥伦布发现辣椒之后一百年,中国戏曲家汤显祖在他的名作《牡丹亭》里描述一个富贵人家的后花园,他提到了四十种花卉,其中一种就是辣椒花,但是他跟他的同时代作家从没提到辣椒如何食用。当时的辣椒在中国,只当作花卉用于欣赏,并不食用。

    到了清代,辣椒的食用价值开始被人们发掘。最迟到康熙年间,辣椒已经作为调味品登上餐桌。至于中国最早开始食用辣椒的地区,有人认为是湖南,有人认为是贵州,尚难确定。此外,四川地区辣椒记载比湖南迟半个世纪以上,却几乎与湖南同时迅速普及。无论如何,18世纪中期以后,发展尤其迅速, 长江中上游及西南、西北的许多省区甚至成为蔬中要品、每食必备,表明辣椒已成为大众普泛嗜爱的辣味食物。有学者据此指出:“从此,中国人的辣味感觉和辣味追求,便明确和固定地集附于辣椒这种植物上了。

    辣椒在传入初期的叫法很多,北方和东北、西北地区叫番椒、秦椒;浙江、安徽叫辣茄;湖南、贵州、四川叫海椒、辣子;广东、广西叫辣椒,湖北叫赛胡椒;还有些地方叫辣角、辣火、辣虎。而今天通用的“辣椒”一名,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广西地方志中。

     “辛辣指数

    四川高出广东17倍

    历史地理学者蓝勇将现代中国分成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即:长江中上游重辛辣区、北方微辣区、东南沿海淡味区。

    蓝勇指出,中国古代以花椒、姜、茱萸为三大辛香用料。明代以前花椒在全国种植分布十分广,而食用上在全国各地都较流行,在唐代和明代花椒入谱的比例最高。尤以四川地区为辛椒口味的核心区。其他的辛辣用料如茱萸、姜、扶留藤、芥辣、桂、胡椒在历史上影响都十分大。辣椒于明清之际传入中国,沿岭南、贵州流入四川和湖南地区而形成了长江中上游重辛辣区。同时,花椒在全国的影响减弱,麻味主要萎缩到了四川一角。

    而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区的划分是有量化标准的,主要是根据在上世纪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初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菜谱》而来。根据其中需要放的辛辣料的多寡,可知“辛辣度”(包括辣度和麻度)最高的是四川和重庆,最低的是广东。按数值计,四川和重庆高出广东约17倍,甚至比同样以辣著称的湖南菜也要高出约两倍。在“重辣区”内,四川地区早在晋代便有“好辛香”的记载,辣椒传入后食辣更是十分闻名。而湖南地区食辣也名声在外,民间有“糠菜半年粮, 海椒当衣裳”之说。湖北鄂西一带食辣尤重,有“辣椒当盐”之说。陕西食辣主要在关中和陕南,其中陕南汉中地处长江流域,且食辣口味更接近长江上游, 与四川相近,关中及以北食辣口味更接近北方微辣区。从实地考察和现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相近的云南、贵州及江西西部和南部山区、安徽南部山区和甘肃南部山区也是属于这个圈内。这个区域中又分为许多不同的辣味派别:川辣特点是麻辣,辣中佐以花椒使其香味更为别致。重庆火锅的麻、辣、烫正鲜明地凸现这一特点;黔辣多为酸辣, 辣椒或用盐液或用卤水腌泡,泡制出来的辣椒酸香脆嫩,令人胃口大开;云南一带多讲究糊辣,辣椒用油炸糊后享用,别有风味;陕西人喜欢咸辣并重;湖南人爱食鲜辣、纯辣。

    之所以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形成重辣区,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相对湿冷的气候,以及较少的冬季日照时间。此外辣椒便于种植和存放,而辣味又有刺激唾液分泌以提升食欲的作用,在旧时一些贫困山区,常有以辣椒代替盐来下饭的权益之举,也促进了辣椒在以上多山区域的传播。到了今天,越来越多人爱吃辣椒的原因,恐怕主要还是在于它强烈的刺激性。吃得畅快时,毛孔大开,浑身通透,配以烈酒,很符合当代人推崇的外向而热情的风格。(记者卜松竹)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