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带针水输液被拒 昆明多家医院禁止"代输液"

18.10.2015  14:31

  “一大早我就提着药水出发,换了好几趟车,穿过一个城,然后再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打上针。回到家差不多到了晚饭时间。真是太累了!”说起自己心酸的输液经历,家住世纪城的王女士很是哀伤。

  “我有处方和药水,也愿意出相关费用,为什么家门口的医院都不愿帮我代输液?”近日来,多位市民吐槽自己痛苦的“求代输液”经历。记者走访了15家医院和诊所,发现绝大多数都不愿代输液。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

  想就近输液 被5家医院拒绝

  家住世纪城的王女士今年55岁,半年前因为宫颈癌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就医。“出院的时候,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注射药物以巩固治疗。我家住在世纪城,离肿瘤医院非常远,每次来打个针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我通常是早上8点就出门坐车,如果顺利到医院也是10点半左右。到了医院又要去排队输液,运气不好的时候一等可能就是几个小时。输液时间差不多需要近3个小时,输完液我就往家赶,才能不耽误晚饭。一天下来,我简直是精疲力尽,病情似乎都加重。

  “我爱人看我跑得实在辛苦,就和医生商量将药开出后,让我在家门口的医院打针。可是,我老公带着我跑了家门口的5家医疗机构,却没有一家愿意帮我代输液。我只有每天又带着药来到省肿瘤医院打针。真是累!”说起自己的经历,王女士很是哀伤。

  家住北市区的张先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因为重感冒,张先生在云大医院就诊后开了3天的针水,第一天和第二天都去云大医院输液,第三天因为下暴雨,就想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打针,因为有头孢,社区医院和家门口的诊所都拒绝了,说是怕不安全。

  走访

  代输液风险高 许多医院禁止

  近一周来,记者走访了昆明15家医疗机构,包括三甲医院、区人民医院、社区医院以及一些小诊所,结果其中14家明确表示不予代输液。

  “你好,因为家和上班不在一个地方,我想把从云大医院开来的药水带到你们红会医院打,不知道可不可以?”“肯定不行!

  “你好,我想带着工人医院开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到你们社区医院来打针,我有各种凭证:病历、发票、输液单,你们能不能帮我打针?”“不好意思,不行的!万一出个什么事,我们负不起责任!

  最后,15家医疗机构,只有一家小诊所表示愿意视药品和病人身体状况而定,但要收取费用,打一针50元,比三甲医院的注射费高多了。

  一家社区医院的医生好心地提醒记者:“你可以拿药方给我们看看,能不能在我们医院重新开同样的药,否则不敢打的!” “为什么同样的药还要重新在你们医院拿?”“药品是你外带的,中间会有各种因素,如果出了问题,谁敢负这种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药剂专家指出,代输液存在很大的风险,责任划分也难以界定,故许多医院直接禁止“代输液”。她表示,外来药品风险太大。如果药物来路不明,很有可能在代注的过程中引发不可控风险;另外,不同药品需要不同的保管条件,有的要低温冷藏,有的要避光保存,储存不当会造成药品损坏;还要考虑个体差异,输液中出现不良反应,也会增加风险。

  一位社区医院的医生说,代输液背后环节众多,对症开药、拿药、保管、配药等环节都要保证安全,一旦出事责任难定,互相扯不清。近年来因代输液引发的医患纠纷众多,让很多医疗服务机构不敢也不愿“代输液”。

  卫计委

  云南没有政策允许代输液

  记者从云南省卫计委了解到,云南没有政策允许可以代输液。记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找到有关“代输液”的法律条文或规定。

  不过,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1年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药品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也就是说,医疗机构的用药必须是自己采购的。如果社区医院接受外来药,与此规定就起了冲突。

  采访中记者得知,几乎所有不提供“代输液”的社区医院工作人员,都曾遭遇过患者的误解甚至辱骂。“社区医院愿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但输液是医疗行为,医生首先要保证的是患者的用药安全。

  建议

  携带处方 比带药更有用

  记者发现,由于绝大多数社区卫生室和医院都禁止代输液,许多病人为了方便,就选择在一些私人诊所代输液。但诊所规模小,医疗救助能力有限,万一输液时发生意外,诊所难以及时抢救病人。

  从安全角度考虑,有业内人士建议,患者在哪个医院开药,最好就在哪个医院输液;看完病后实在需要就近输液的,可视具体情况带处方到社区医院配药,不仅经济实惠,也可避免因个人保存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很多市民期盼能有条件正式开放代输液。“例如,能不能通过处方、发票等一系列的手续来保证药品来源的安全性,毕竟社区确实能够为大医院分流”。如果有一天,代输液能在阳光透明的监督下安全运行,患者将会得到更多的方便。(春城晚报 记者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