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爱你,但今生你不再是我的唯一

19.05.2016  23:39

    5月,位于G317路旁的西藏昌都类乌齐卡玛多乡拉龙(藏语意为“耳环”)村,人头攒动,格外热闹,一顶顶白色帐篷间,冒着雨雪交易虫草的农牧民,手上或大或小的口袋鼓鼓囊囊,里面装着这个时节的热门宝贝——虫草。

卡玛多塔林

     耳环”村的德勒为妻子戴上金耳环

    门外的纷纷扰扰并不会影响德勒一家的情绪。夫妻俩只是认真打理着自己的“招待所”。

拉龙村

    在拉龙村教学点作藏文代课老师的德勒,今年36岁,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

德勒和儿子

    德勒心疼妻子挖虫草辛苦却数量少,收入不高,而自家几百平米的宅基地紧邻317国道,就在拉龙虫草采集区对面,于是动了开“招待所”的念头。

G317旁的拉龙虫草采集区

    2012年,德勒筹钱修建了2层楼房和5个门面房。楼上自住,楼下作“招待所”。采挖虫草的时节,他的“招待所”总是“人满为患”。将门面房出租,再卖些副食饮料,一年下来,1万多元的收入虽不算很多,却比挖虫草更稳定可靠。

德勒的妻子

    赚到钱的第一个新年,德勒给妻子买了漂亮的金耳环、金戒指等首饰,感谢妻子一年的辛劳。儿子次成巴登则送到县城上小学。8岁的小男孩,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一脸灵气。他有了亲密的小伙伴,也喜欢上县城的热闹;喜欢数学,长大后,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德勒的儿子

    德勒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要努力赚钱,争取5到10年在县城买房子,到时候,一家人住在县城,这栋楼房全部租出去,会赚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日子。

幸福的德勒一家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那里

    在一顶蓝色帐篷前,“指挥部”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类乌齐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副书记丁峰,又和往年一样,到虫草采集区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了。这一次,他负责的是拉龙虫草采集区的工作。

丁峰

    每年5月到6月,是类乌齐农牧民上山“挖虫草”的季节。2004年,类乌齐县虫草采挖开始集中管理,全县共分5个区域,每个区域几个采集点,设立现场指挥部,做好安全检查,划分帐篷搭建区、交易区和医疗点等。县工商局提前审核收草商的资质,进行登记并颁发 “虫草临时营业执照”。

采集点地图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欺诈、保障农牧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说起工作来,丁部长条理分明。

宁静的村庄

    来自类乌齐县八个乡镇报名采挖虫草的百姓都必须缴纳200元的“植被修补恢复费”和200元“环保押金”。待采挖结束后,修补费作为补偿,会全额返给卡玛多乡的百姓,以用来填埋草皮;环保押金主要是用以监督和提醒大家不要乱丢垃圾,采挖结束后,检查合格的就全额退还。

虫草采集点机构示意图

    “老百姓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到哪里。”丁峰部长说,“现在这样做,各方面都理顺了,以前那些酗酒打架、争夺草地等情形没有了,草场保护好了,第二年虫草品质和产量也不受影响,老百姓很认可。

洗净晒干后的虫草

    采集点每天交易量6斤至15斤不等,价格根据品质25元至130元不等。看来,今年虫草的收成不错。

拿到钱的老百姓

     今生,你不再是我的唯一

    半农半牧的类乌齐县,盛产樟子菌、羊肚菌、知母、贝母、雪莲花、藏红花等食材和药材。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家庭收入1/3源于农产和畜牧,1/3来自于虫草,还有1/3源于林下经济、个体商贸、跑运输和打工等。

美丽的小村庄

    类乌齐县大力扶持民族手工业,藏式雕刻、卡垫制作、藏刀制作、金银藏饰加工、藏瓷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达多阳光合作社、扎登唐卡制作研发中心等集体经济成了当地的致富“明星”。

扎登唐卡绘画基地

    2014年至2015年,国家共审批18个民族手工业扶持项目,拨付300多万资金给类乌齐。今年,国家将类乌齐县上报的民族手工业扶持项目和精准扶贫项目整合规划,待审批结束,将会有新的资金拨付下来。

加工金银器

    虫草虽然诱人,可类乌齐的百姓已经可以淡定的说:今生,你不再是我的唯一。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