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之光】团结进步同奔小康

20.01.2017  13:11

   

本报记者 郎晶晶 崔仁璘 整理 本报美编 张维麟 制图

香德二级路宽阔平整 本版图片为本报记者 孙晓云 李寿华 尤祥能 摄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

云南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放在“谋全局”的高度,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念兹在兹、全面部署。全省以加快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实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坚定守好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不断建立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以共建共享,打牢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拿出“真金白银”,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独龙江畔、金水河边、布朗山乡……一项项“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发展举措、民生工程渐次落地,开花结果。

金鸡报春时,回访大山深处的独龙人家、紫溪彝村,走上天堑变通途的藏区公路,云岭大地各族群众乔迁新居的“云南画面”,不愁吃穿的“云南故事”,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云南声音”是那样的真切而生动……这些生动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民族团结进步,七彩云南又有新成就。

代表委员声音

省人大代表陆萍(省民宗委调研员):

在“两会”召开之际,《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即将实施,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我坚信只要久久为功,云南一定能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省人大代表李福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食药监局副局长):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我省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很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改善成效显著。扶持民族地区发展不仅需要“硬件”改善,也需要教育、医疗卫生等“软件”方面的提升,希望进一步加强保民生补短板方面的投入。

省政协委员吉晶(省京剧院一级演员):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的特色和亮点,应当将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歌舞等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如被称为“舌尖上的民族艺术”的南涧彝族“跳菜”,已经“”到了中南海、维也纳,但省内仍然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可以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推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以文化、习俗的交流互通促进民族团结。

省政协委员邵丽华(富宁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在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首先要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扶持,让这些地区尽快发展起来。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郎晶晶 谭雅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