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评论员:实现“双中高”凸显质量关键作用

27.11.2015  11:59


□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时,特别强调要实现“双中高”,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明确提出“双中高”目标,实质上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一个表现,意味着“双中高”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发展是硬道理。“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到数字指标,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今后5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5%以上,中高速增长就包含了这一增速要求。然而,中高速经济增长,绝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是有内涵的增长,这就指向了“中高端水平”的内涵。这个内涵中,有一个因素就被凸显出来——质量。

要理解质量对实现“双中高”的关键性作用,就要看清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从过去几年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经济增速由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换挡期,不仅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因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现在,产能总体过剩,仍一味靠扩大规模投资抬高速度,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并发挥其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消费动力就来源于高质量的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总体上我国产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无效供给,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又不足。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现在不少消费者到国外抢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着力扩大需求,也要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怎样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这就是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要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这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产业价值链,调整不同价值链区段的比例关系,要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价值链中高端、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提高制造业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一言以蔽之,必须重视质量的关键作用。

事实上,关于质量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早就成为全民共识,而质量发展也被纳入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这里的质量不只是宏观层面的,也包括微观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关于“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表述,都是对质量重要性的强调,也是质量进入国家战略的体现。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支撑我国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双中高”,质量极为关键,其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好质量这把金钥匙,通过质量提升实现“双中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真正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国质量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转载地址: 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yi/109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