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三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提出 2020年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18.10.2016  11:10

日前,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昆明市“十三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围绕昆明“十三五”质量发展目标,我市将重点实施品牌、标准化两大战略,推进质量人才培育、质量管理创新、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文化建设四大工程,提升产业、产品、服务、工程、环境五大质量。

实现五大目标

规划》明确,到“十三五”末,全市形成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全民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普遍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群体扩大;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强市示范效应初步形成,以旅游发展质量、绿色发展质量等领域为重点的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质量发展成果全市人民共享,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将实现5大质量目标。

产业质量目标: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成效明显。

产品质量目标:全市重要工业产品、农产品、食品、医药等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提升,质量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质量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品种、质量、效益显著改善,节能环保性能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农产品和食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制造业主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工程质量目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城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要达到100%。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为零。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服务质量目标:加快提升全市服务质量,服务标准覆盖率达到85%,“十三五”末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环境质量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实施两大战略

规划》同时提出,要实施两大战略。

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加大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探索实施品牌战略的新模式、成立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联盟、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打造“质量标杆企业”、鼓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开展品牌宣传。实施品牌动态管理等措施,到2020年,力争获中国质量奖1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中国驰名商标60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个,省政府质量奖10个、云南名牌产品400个、昆明名牌产品50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750件、昆明市知名商标750件,新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数达125个。

标准化战略:围绕都市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低碳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省地方标准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和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建立技术标准资源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参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的鼓励与扶持政策,设立昆明标准创新贡献奖。

通过加大标准化试点示范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到2020年,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总量达115个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5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0个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0个以上,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地方规范230个以上。

推进四大工程

此外,要推进四大工程。

质量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全民质量素质提升行动,分层次、分业务、分行业开展质量素质提升培训,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快质量人才建设,建立质量人才交流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质量人才,鼓励企业派遣质量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外出深造学习,积极开展全市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引进国际质量专业资格注册认可项目。加强质量人才培训,开设质量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支持共建质量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院士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重点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质量工程师、环境检测师、工程监理师等高层次质量人才。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实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质量管理进步工程: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创新质量工作考核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抓好整改落实。创新质量工作方式方法,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一批高水平理论成果,建立一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CQO)”,开展“标准化工程师”执业资格试点。牢固树立质量法治理念,构筑覆盖全市的执法打假网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事故。建立昆明市质量与品牌大数据中心,构建质量与品牌基础数据库,打造质量与品牌数据聚集平台,开展质量与品牌大数据人才培训等。

开展宏观质量分析检测,重点加大对重要工业品、食品、药品、工程建设的动态监管力度。开展质量状况分析,比较研究国内外质量发展趋势,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建设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完善昆明市质量奖评审机制。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助机制,探索实施产品质量社会救济机制、产品侵权责任制度、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的总体责任、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督的自律责任。严格实施涉及安全性审查制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以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强化质量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建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高效运转”的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质量诚信建设工程: 推进覆盖全面、科学有效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搭建以社会信用代码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行业质量信用建设,实现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完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评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坚持自律和他律并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把产品质量状况作为衡量企业诚信水平的重要标志。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