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需“四两拨千斤”

12.08.2015  10:23

财政扶贫需“四两拨千斤

 

易   晖

 

到2020年,我省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目前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仍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是全省上下的共识,因此,扶贫开发也就成为财政资金重点投放的方向。

今年以来,全省财政部门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近7成财政资金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农林水利和交通运输等民生领域,并高于上年同期1.6个百分点,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困难时期,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就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在民生保障方面的兜底作用,加大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开发的精准投入,真扶贫、扶真贫,让“弱鸟”先飞,通过“安居工程”、“希望工程”、“雨露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等举措,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然而,财政资金为民生兜底并不意味着各级财政大包大揽,而是在财政资金项目选择最适宜领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入市场机制,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大作用,这也是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真正意义。

这也使我想到了本届文博会期间,昆明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的乐居村展位释放出的信息。这个集中了汉族民居“一颗印”及彝族民居“土掌房”的古村落,当前已成为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基地,但遗憾的是乐居村的广大村民难以在此“乐居”,纷纷外出打工,许多家庭荒草满院、门锁生锈,乐居村一度沦为“空心村”。要保护这个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并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仅仅靠财政资金的“输血”是远远不够的,乐居村要让老百姓能够在此“乐居”,最关键的是要培强自我的“造血”功能。于是,当地政府为乐居村引入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开发公司,准备租下村里大部分闲置的民居,经过修缮后连同农地转租给愿到乡下乐居的城里人。当然,乐居村的教育、医疗卫生、水利和交通建设还需要财政资金持续支持,但以财政资金做引导,鼓励和吸引各方投资的参与,便收到了“四两拨千斤”效果,这种做法也值得更多的地方借鉴、推广。

出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