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孩子零用钱去哪儿了?

09.03.2016  10:16

  美编翟云昇/制图

  开学季一到,各学校门口的一些小吃店、杂货铺就活跃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此外,针对学生一族而设计的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也琳琅满目起来,对学生也是一种极大的诱惑。那么,学生兜里的钱从何来?他们到底有多少零花钱?他们平时都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呢?

  为此,昆明师专附中教师王泽强、心理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博雅针对零用钱从哪里来、如何使用等问题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本次有效问卷230份,其中高中生120人,初中生70人,中专生40人。

   40%来源于压岁钱

  为了方便调查,此次把零用钱的范围限定为学生可自由支配的钱,不包括父母给的饭钱等生活所需费用。调查显示,从零花钱的来源看,近40%的来于压岁钱,70%的来于父母不定时或固定给的零用钱,35%的来自考试好等父母给的奖励,有10%是学生课外打工赚的,5%地选择了零花钱是自己做家务,父母给的奖励。

  中学生每周的零花钱大概有多少呢?近一半学生每周零花钱总额100元以上。调查显示,零花钱在20元以下占17%,20元到50元占22%,50元到100元占18%,100元以上占43%。从数据看出,几乎所有中学生手上都有零花钱,相对来说,由于高中、中专各方面开支较多,学习上花费明显较高,较之于初中生,他们的零花钱更多。

   大多学生觉得零用钱基本够用

  调查显示,60.87%的中学生觉得自己的零花钱基本够用, 13.04%的中学生认为零花钱少了点,不太够用。此外,近40%的中学生认为每周零花钱在50元到100元基本就够了,而30.43%的中学生认为中学生一周应该有100元以上的零花钱才合理。

  在回答对于零花钱的态度时,13%的中学生表示无所谓,近70%的中学生认为够用就可以了,17%的学生认为零花钱很重要,缺之不可。从问卷统计来看,中学生对可支配的零花钱基本满意,认为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不满意的学生觉得父母给的零花钱过少,也有学生客观地认识到不够用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消费观不正确。

   半数用于买学习用品和零食

  那么,学生们的零花钱,用来干什么呢?调查显示,52%的学生将零花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吃零食等,26%的学生将零花钱用于娱乐,如上网;22%的学生将零花钱用于购物,如买衣服等。

  问卷调查显示,零用钱全部用完的学生占30.43%,用完不够,还向父母要的占17.39%,有计划存一部分的占47.83%,很少用的占4.35%。王泽强说:“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使用零花钱无计划,盲目消费,消费不理智的现象。”对于自己支配零用钱是否合理的问题,56.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零用钱使用合理,21.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零花钱使用不合理,21.74%的中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零用钱使用是否合理。

  在父母是否干涉中学生的零用钱调查中,问卷显示:会限制的占20.09%,不限制的占32.08%,认为有意义父母就不干涉的占47.83%。

   三成中学生对零用钱使用无计划

  调查显示,三成中学生零用钱的使用无计划。65.22%的中学生不会对零钱的使用记账,30.43%的中学生有时会,有时不会,仅有4.35%的中学生会记账。王泽强说:“从这可看出,学生消费大都没有计划,不会理财。”王泽强和杨博雅建议:

  第一,可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给零花钱作为奖励。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可以了。但这会让孩子不懂得挣钱的辛苦,也不懂得尊重劳动。作为家庭的一员,让孩子承担家务,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感,明晰劳动创造价值,尊重劳动,珍惜金钱。比如:可与孩子制定协议,每次洗碗可得1元的,每次扫地可得1元,拖地可得2元等,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第二,适度给予孩子零花钱,引导孩子理性使用。给孩子的零花钱,让孩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算,由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一定的标准。就多长时间给孩子一次零花钱,每次给多少,这些零花钱应该用在哪些方面等和孩子达成共识。如女儿在师专附中就读初二年级的夏女士就和孩子约定:除去基本的餐费,每周给50元的零花钱,这些零花钱由女儿自由支配,用于文具用品和书籍的购买此外,每周还需向父母说明零花钱的使用项目明细,以方便下周给零花钱时做适当的调整。

  第三,培养孩子坚持记账、节约开支、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习惯。要求孩子坚持记账,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管理。这样可直观地让孩子了解自己零用钱的变化和使用情况,逐步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和混乱,检查自己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昆明日报 记者李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