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人读书报告发布 87%受访者日阅读超半小时

21.04.2017  09:22

文化巷大象书店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记者杜文蕾/摄

    在数字阅读全面“入侵”的时代,昆明如何为爱读书的昆明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何营造更好的全民阅读氛围、为城市发展积淀深厚的精神力量?

     数字图书馆

     5万册书“随身带” 资金人才成瓶颈

    虽然公共图书馆的借阅人数在下降。但在市图书馆副馆长刘志芳看来,“入馆人数、借阅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读书的人变少了。事实上,特别是年轻市民的阅读习惯开始改变,他们或许正采用手机图书馆或者登录我们的微信界面进行阅读。”来自亚马逊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九成以上昆明受访者会选择阅读电子书。

    阅读习惯的变化倒逼着公共图书馆作出改变。2012年,市图书馆开展一系列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积极响应国家要求,把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去年4月,昆明市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图书馆正式运营,市民可以下载“昆明图书馆”并在线借阅电子书籍,5万册电子书籍可以实现“随身带”。

    手机图书馆的建成只是昆明公共图书馆推进数字化建设的一小部分。昆明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系统平台、数字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平台、数字图书馆读者管理系统平台。以昆明市图书馆建设为中心,各县区图书馆互联互通为布局,逐步实现覆盖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使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不仅如此,公共图书馆也通过线下公益讲座、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比赛等方式,让更多市民感受阅读魅力。

    尽管公共图书馆做出许多改变、尝试,但资金和专业人才的不足仍旧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更进一步”。来自市图书馆的声音表示,近5年来,尽管数字阅读已成为新的阅读趋势,该馆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并没有增加,“我们的经费,只能够实现续订此前订阅的数字资源而已,购书经费已多年没有增长过了。”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读书会

     线上保持“黏合度” 线下举办书友会

    阅读,但不要“阅独”,成为眼下越来越多人的阅读附加需求。从“阅独”到分享,阅读社交化日益明显。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微信、微博、豆瓣、知乎等)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17%的受访者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而在昆明,据亚马逊中国的调查,7%的受访者会通过参加读书会来分享读书心得。

    阅读的社交化,让“读书”有更大空间。

    2015年底, 因为运动型旧伤复发,师兢在床上卧养三个月,此间,他接触到了樊登读书会。“进去之后我突然发现此前的阅读经验完全被颠覆了。在加入读书会之前,我的阅读没有这么有效率,很没有章法。”而在卧床那三个月,按照每周一本书的速度,师兢跟着APP精读了的12本经管类书籍。读到后面,师兢发现,阅读背后大有“文章”可作。“现在是一个知识更迭速度很快的时代,读书是更新知识的最快捷、最低成本的方法,阅读背后的需求实在太多。

    在旧伤恢复得差不多之后,师兢迅速开始考察当时国内和省内做得比较好的读书组织,在一番对比之后,他选择了樊登读书会,并专门成立了一间公司来做跟阅读有关的事情。现在,他的身份是云南骁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长。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师兢的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已经吸引了超过两万会员,其中付费会员占绝大部分。

    读书会,绝不仅仅是读书这么简单。

    师兢的四个手机随时都被不同的阅读群占据,作为管理员,他要时刻关注这些微信群里成员的各种消息。只有保持“黏合度”,线下活动才有可能更好地展开,这也是读书会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

    “我们实行会费制,每天一块钱,每年365块钱。在会员每天花费的一块钱里面,不仅仅包含我们客户端上的有声读物、精读内容,也包含了我们线下互动交流活动。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书友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个读书日,樊登读书会就邀请到了国学名师李山来给书友们讲《对话诗经,寻找国人的精神家底》,还邀请到畅销书作家林巨来做《妈妈,我是你想要的孩子吗》分享。

    眼下,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在昆明的线下活动点已经有40多个,涵盖咖啡馆、书店等,他的计划是把线下活动点扩大到100个。

    目前,在昆明,像樊登读书会这样品牌化运营的读书会共有7个,而其他由个人、社会组织运营的读书会大大小小则有100多个,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