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团队中有位个旧小伙

11.10.2014  10:45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诺贝尔奖频现云南元素,除和平奖候选人袁隆平院士与云南有着颇多渊源之外,本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的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团队中还有一名云南人。他叫李栋,出生于个旧,还是个“80后”。

  李栋(前排右二)和导师埃里克(左一)及团队成员合影 微信截图

  马拉拉

  萨蒂亚尔希

   微信疯转:云南人的骄傲

  10月9日开始,两条诺奖化学奖有关云南人的微信,让云南人疯转并感到开心。至昨日下午,两条微信的点击量近10万人次,朋友圈和QQ群也都在转发。

  两条微信,一条是由“爱云南”公众号发出的《2014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里的云南人》,文字非常简短:“2014刚揭晓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的团队,里面有一个中国人李栋博士,他来自云南个旧。为自己是如此优秀的人的老乡而感到无比自豪,正能量瞬间拉到爆表。

  另一条微信是由“锡都大管家”公众号所发出的《云南人的骄傲!诺贝尔奖关云南什么事?》,其中介绍:“李栋(Dong Li),来自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他中学就读于个旧市第一中学,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本科毕业,之后公费保送香港(科技)大学硕博连读,之后到了美国。”微信中感慨:“今天,从未感觉到诺贝尔奖离云南人如此之近。他不仅是我们云南人的骄傲,他就像一股巨大的能量,瞬间充满我们即将萎靡的梦想。

   个旧一中很高兴

  记者拨通个旧一中校长林耀松的办公室电话,林校长高兴地说,李栋确是个旧一中的毕业生,非常以他为豪。现在学校师生都知道了他在诺奖团队中的事,但不知道他在项目中具体做什么工作。如果可能,想请李栋回到母校和师生们面对面,讲一讲自己的工作,以激励师生们投身科研。

  谈到诺奖,林校长的态度非常豁达。他认为,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是非常优秀的,不读书有出路,但读书可能有更好的出路。至于能不能获诺奖,要看这位学生到了什么样的大学,得到了什么样的平台和机遇,一句话,看他的造化。

  李栋的高中班主任杨章鼎已退休,但依然记得李栋这位学生。他说,李栋是他的关门弟子,非常勤学好问。

  昨天,学校查找到了李栋读书时的档案,并通过彩信发给记者:

  李栋,男,彝族,出生于1983年12月。1990年9月至1996年5月在甲介山小学学习,1996年5月至1996年8月在个旧市卡房小学学习,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就读于个旧一中初中,班主任邢万泉;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读于个旧一中高中,班主任杨章鼎。

  李栋在个旧一中初中、高中就读的6年中,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2002年以601分的高考成绩考取浙江大学信息工程专业。

   李栋:请关注我的导师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李栋在美国的电话后,一把浑厚、标准的普通话传来:“诺奖是奖给导师埃里克的。请关注我的导师,不要关注我。

  李栋告诉记者,得知导师埃里克获奖,大家很开心,当天他就把消息告知中学同学,同学就把这事儿传到朋友圈里和Q群里,可能大家会有误解。事实上,埃里克是这个idea的原创者,早在2006年就在《科学》上发表了获奖最重要的论文,他做这项研究已经10多年了。“我所做的工作,也是诺奖的相关题目,但是不同的方向,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论文也没有发表,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诺奖只奖给成熟的研究成果。

  李栋介绍,埃里克的研究团队里,现有5名博士后,其中包括两名美国人、两名华人,还有一名来自中国台湾。2011年他到美国攻读博士后,研究的是显微镜的应用方向。正是因为看到埃里克在个人网站资料里的有关理解,深深打动了他,才下决心到他的团队来。

  李栋的低调、谦逊也显现在其他方面。他的父亲李德春说,自己只觉得高兴,但连儿子学哪样专业也不清楚。他的妈妈方翠芳是位从业30多年的资深护士。她说,儿子从小就没让她操心,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儿子从浙大毕业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硕博连读5年,2011年到美国跟着导师埃里克攻读博士后,主攻的方向是医学成像与光子医学专业,跟导师的研究专业是一致的。

   助读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是美国一个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所,由著名飞行员、工程师霍华德·休斯于1953年成立。

  截至2009年底,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人资金资助生物和医学研究的组织之一,拥资120亿美元,为美国第二大的慈善机构,仅次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拥有318名研究员,大多来自全美一流学府,其中不乏大师级学界泰斗,包括7位阿果奖得主、100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才华横溢的新星。入选的二十几位华裔研究员,像王晓东、许田、张毅等全都是各自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

  该研究所的支持范围包括数百个国际一流实验室,为每位研究员提供大约每年1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每次任期5年,以支持这些科学家集中精力投入有创造性但高风险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