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崛起诸葛营新村 成为云南省恢复重建乡村样板

09.06.2015  10:56

6年前,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被地震夷为废墟;6年后,这里已经成为川滇两省游客休闲度假胜地,是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0倍以上增长,成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着力打造“中国彝族第一村”。同时,诸葛营村作为我省地震恢复重建的乡村样板,开始辐射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2008年8月3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方山诸葛营距震中仅10公里,受损严重,全村90%以上民房严重损毁。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村民陷入困境,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和群众一道抢险救灾,指挥救援。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李纪恒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来到方山诸葛营村,对恢复重建作出了 “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树品牌”、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配套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把诸葛营村打造成为永仁县、楚雄州乃至云南省乡村旅游的靓丽景区景点”的指示要求,为诸葛营的灾后重建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楚雄州委、州政府着力推动诸葛营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其打造成门户名片,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永仁县多次修改编制了《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恢复重建修建性详规》,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抽调20多名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进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带领和发动村民开展恢复重建。在建设过程中实行部门包户责任制,由79个县级部门分别包户联系79户农户,采取一户一策方式,帮助农户做好房屋规划建设改造工作。几年间,各级各部门各渠道投入诸葛营村的恢复重建资金总计超过4000万元。如今,诸葛营村各项基础设施、景点、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一手抓重建、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恢复重建后的大跨越。在诸葛营村恢复重建中,一直把产业恢复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成功培育了特色乡村旅游业、优质生态林果业、高山生态特色养殖业、特色生态种植业四大产业。诸葛营新村现已建成农家乐23个,农家客栈37家,成功推出彝族精品菜系18个,并配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旅游产业成为了诸葛营村真正的支柱产业,每天可接待500人住宿、2000多人就餐,旅游从业人员达250多人。还发展了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020亩,经济林果1300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200多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12659元,6年时间翻了10.5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88元高出近一倍。诸葛营村已经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村,诸葛营恢复重建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保护和发掘民族文化,发挥各民族的共同力量,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被评为“云南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国家民委首批认定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楚雄州委书记侯新华和永仁县委书记杨仕坤均表示,诸葛营村涅槃重生,成为我省地震恢复重建的乡村样板,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行政能力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力量的体现。

记者 朱毅 杨抒燕 王永刚(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