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证何以让官员如此“稀罕”?

14.11.2014  12:18

    11月10日,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郦君、原衡阳市电视台副台长陈放、原衡阳市广电局长邓秋林等6人,已不在电视台就职却仍申请换证,涉嫌违反《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据11月11日,人民网)

    有记者证就有采访权,没有记者证就没有采访权。它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按照规定,领取者必须先考到采编人员从业资格证,再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一年以上才能申领;记者证实行年检制度,离开新闻岗位或未通过年检,证件需注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地方官员“稀罕”(北方方言喜欢的意思)自己的“记者证”呢?

    地方官员违规持有记者证的现象,已经不是首次被曝光。2013年4月,江苏邳州房管局局长、卫生局局长等官员及司机共39人被爆持有记者证;2013年7月,陕西岚皋县横溪镇镇长袁少川被曝持有记者证,而他当时已从新闻机构调离两年多。在很多地方,有宣传系统背景的官员违规持有记者证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如果一个对媒体进行行政管理的官员,也能持有记者证,那就会让记者职业蒙羞。一个官员本身掌握一定的行政权力,是需要全社会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监督的对象,他反而能持有记者证,兼具记者的地位,那么,造成的结果是,他要么身处官位,体谅同行的难处,不对其他官员进行监督;要么就是将记者监督权力作为自身对付他人的“法宝”,对其他官员进行“选择性监督”,他在官场内斗失利时,就化身为正义的代言人,以记者名义进行监督。

    无论是任何岗位上的官员,手持记者证,难免为公众理解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滥用权力的举动,将严重影响到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记者证虽然是记者在执业时的证件,但它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官员平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并不负有新闻采编职责,但当他们要获得某些便利时,又化身为记者,这明显就是对权力的滥用。

    “记者证”让人拥有“特殊”身份和一些“附加功能”。为了保障记者采访的需要,我国对持证记者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方便,还有一些地方景区为了吸引记者给予一些正面宣传,往往也对记者证持证者给予免门票的优待。再就是一些地方人员或者单位,行为上自我存在有一些缺陷,顺其自然的对记者有一种敬重的心态,造就了一些官员对记者证的“青睐”,自然形成了他门在开岗位后想法设法保着“记者证”这一“特殊”的身份。

    记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记者群里鱼龙混杂,势必污染了记者群的良好形象,使人民群众对记者的信任感大打折扣。为了党和人们群众的喉舌,让我们拔掉一切挡在咽喉的“钝刺”。(寒风)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