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的日子更红火

07.11.2014  11:56

 


草莓丰收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刘少奎

  走进云南省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会泽县待补镇,高原特色农业新画卷赏心悦目:麦当劳公司生菜供货基地里,两万亩蔬菜绿意盎然,美不胜收;全省最大的百合花繁育基地的1万亩百合花竞相开放,香薰扑鼻;中药材玛珈庄园1.5万亩玛珈绿苗茵茵,长势喜人;1000亩鲜草莓又大又红,诱人味蕾……

  曾经地处偏僻、经济收入渠道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贫困镇,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贫困户走上了自我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曲靖市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开发式扶贫工作的方针,不断创新新时期扶贫开发思路,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强化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断强化行业部门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产业造血”拓宽增收渠道

  农村扶贫,必须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

  长期以来,会泽县待补镇这个乌蒙山系皱褶里的小乡镇,气候冷凉、土地贫弱、经济滞后。这里的土地旱不能灌、涝不能排,耕地质量差,保肥性能弱,所种农作物品种单一,马铃薯、玉米、荞子等农作物一直是待补人赖以生存的资源。这些农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每亩地纯收入仅500元左右,待补人只能过着“靠天耕种”、“广种薄收”的日子。

  如何脱贫致富?当地党委、政府认为,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不是真正的扶贫,走“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之路,改善基础设施,变劣势为优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才能真正富民强镇。自2009年以来,他们积极争取基础设施改造项目24个,累计投资2.2亿元,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标准,改造土地5万余亩,全镇14个行政村直接受益。往年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改造后的土地不仅只是保收,还要让它增收。当地改变传统耕作模式,通过土地大流转,带来产业大发展。先后引进荷兰范登博思花卉公司、台湾佳林园艺公司、北京昕凯农业公司、广州福喜食品公司、安徽华源药材公司、山东寿光蔬菜公司、昆明官房集团果宛公司、玉溪明珠花卉公司、沾益益康中药饮片公司、会泽鸿远农产品开发公司、“365”鲜草莓种植合作社等11家龙头企业落户待补,发展以生菜、青花为主的蔬菜产业2.2万亩,以百合种球和百合鲜切花为主的花卉产业1万亩,以玛珈、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1.5万亩,以常年生草莓为主的鲜果1千亩。近5万亩高原特色产业强势兴起,集聚外商1000余人,促进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5千余人,年实现总产值6.4亿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6千万元。

  走近待补,一村有一品,村村有产业。注册了“鸡鸣山”、“野马川”、“夹马石”、“唐琅”等8个农特产品商标。勤劳务实的待补人,力争通过1至2年努力,让全镇特色经济作物达5.5万亩,人均拥有1亩以上无公害特色经济作物,待补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菜园子”、“花篮子”和“药圃子”。

  走近待补,设施现代化,生产规模化,营销市场化,呈现 “万亩产业,千家受益,百家经营”的喜人景象。产业支撑的扶贫开发,让这个魅力小镇风生水起,蔬菜、花卉、药材“新三篇”取替土豆、玉米、杂粮“老三篇”。生菜、青花、百合、草莓、玛珈、当归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吸引台湾、香港、上海、广州、江苏、安徽及荷兰、瑞典、智利、美国等投资商,到这片热土考察投资。

  走近待补,土地流转助推产业发展,产业支撑实现真正扶贫。待补镇现代农业实现了“五个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经营形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农民身份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种植作物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

  多项措施加大扶贫力度

  待补镇能够得到如此好的发展,都是源于曲靖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不移地锁定扶贫对象,实施精准扶贫,以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以“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为抓手,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把中央、省的方针政策与曲靖市情、民情结合,切实注重产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切实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2006年以来,曲靖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07亿元,重点实施了21个乡镇“整乡推进”综合扶贫开发建设;实施了466个行政村、20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实施了107个产业扶贫项目;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5.27万人,实施雨露计划1.3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9万人;建设扶贫安居房4.3万户;发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28亿元。扶贫项目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94个乡镇1078个行政村382.5万人,整体解决了78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1896元提高到2013年的4395元,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9月底,曲靖市完成扶贫投资22.3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5亿元,信贷扶贫资金5.35。曲靖市扶贫办主任许云华介绍道:“在今年内我们扶贫办着重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认真宣传落实《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二是扎实抓好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精准扶贫;三是扎实抓好10个省级4个市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建设,48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四是扎实抓好革命老区、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安居工程 、产业扶贫、扶贫到户贷款等各类常规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五是扎实抓好会泽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