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标准价值很重要

09.11.2015  15:25

□  胡立彪

这是一个标准无处不在的世界。往大了说,衣食住行,往小了说,柴米油盐,全有标准。这么说吧,只有脑子想不到,没有标准管不到。也许正因为想不到,许多人对标准“管得太宽”存在误读。最近四川省质监局推出12项川菜标准,收录49道川菜,有人对其中的一些标准细节就颇有微词。比如,关于鱼香肉丝这道著名川菜,标准规定其中的猪肉和青笋要切成二粗丝(烹饪工艺上,二粗丝一般指长10厘米、宽0.3厘米、高0.3厘米的丝)。对此,许多网友表示不解更有人戏言“以后吃饭一定带个尺子”。

面对网上的各种议论,四川省质监局很快作出解释称,网友们对标准本身存在误解,标准只涉及做菜的统一性规范,并没有强制鱼香肉丝具体的粗细长短。其实,根本不用解释,就标准的社会作用而言,就算规定了食材的具体尺寸,也是有着其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既然是误解,那么问题就出在网友对标准的不懂上,而这种不懂(或者说无知),恰恰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所谓“无知者无畏”,在标准问题上,无知者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上常常是无畏的。早些年馒头、粽子等日常生活食品相关标准推出的时候,就曾遭许多人恶搞,说什么这些标准是“脱离生活实际”“伪科学”“无稽之谈”,其实,这正暴露其自身的无知。不管是馒头粽子还是川菜湘菜,国家制定相关标准,最终的受惠者其实还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包括这些反对者。这些人不知道这一点,这既是无知的一个现实表现,也是另一种无知的一个直接结果。质疑者在对一些标准表达“脱离生活实际”之类意见时,根本就没有认真读过这些标准,甚至连什么是标准都不清醒。比如,有质疑粽子标准者这样问:粽子有上千年的传统历史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包,谁愿意包成什么样就包成什么样,想放什么馅就放什么馅,如果粽子国标实施,这是不是就会剥夺了老百姓包粽子的权利?很显然,发问者连标准仅针对进入市场的商品粽子而不涉及居民自制自食的非商品粽子这一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

鱼香肉丝的质疑声中同样能听出这种常识性无知。自己炒菜的确可以爱怎么炒就怎么炒,肉丝粗细长短全凭自己喜好,但要端出来卖,就不能这么随意了,必须要有标准管着。当然,对标准的无知,最根本的还是表现在对标准的社会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汽车、冰箱、彩电等这些大件要有标准,这谁都同意,即使国家出台再多相关标准,恐怕没有谁会大惊小怪,可是为什么到了粽子、馒头、鱼香肉丝这里,就有人站出来说三道四,认为这是“琐事”“闲工夫”了?

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粽子、汽车一样对待。搞标准歧视显然不对。况且,制定食品的标准,其意义远非是为了让食品看上去好看、吃起来好吃,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这才是其最终的意义指向。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基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当然是一等一的大事,必须要“致广大而尽精微”,在细节上一点不能含糊。尤其在目前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且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与落后的作坊式生产有关的现实情况下,做好大众食品的标准工作,让餐饮企业规范化,就更显重要了。只有不断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严格的相关标准,食品安全这一重要民生问题才会得到逐步解决。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民众中还在大量标准无知者,也暴露出我国标准工作的教育、宣传、普及尚不够到位这一问题。因此,在做好标准制修订及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如何提高标准的认知度,让标准实现社会化,就成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载地址:http://epaper.cqn.com.cn/images/2015-11/06/05/05_00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