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考认为:抚仙湖水下建筑是个史前遗址

17.10.2014  09:32

  石质构件上有日月、男女性生殖器官、阴阳三角形、奇偶数字     水下墙壁局部     石质构件上太阳神像

    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中央电视台和玉溪市2001年、2006年两次对抚仙湖进行水下探秘,让这个幽深的湖泊显得更加疑云重重。社会各界围绕“抚仙湖水下有没有一座古城、是不是滇王宫殿、水下遗址是何人所建”等问题讨论不断。

    16日,2014抚仙湖水下遗址科考成果通报会上透露,近期历时20天的第四次抚仙湖水下遗址科考取得重大突破,共寻找、发现、追回42件(处)由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化构件,这些证据证明:抚仙湖水下有一个史前(约170万—4000年前)遗址。

    不过,科考专家组表示,目前还只是初步研究,尚未经文物部门认定。

     科考新发现石质构件28件(处)

    2001年,由中央电视台发起的水下科考,让抚仙湖水下有古城的消息传遍四面八方,很快使得这座湖泊成为全国焦点。随着2006年、2007年水下探秘和考古调查的开展,这个消息再次被广泛传播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水下到底有没有古城、有没有文字符号,产生了怀疑。

    为了揭开抚仙湖神秘的面纱,今年,由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承担的抚仙湖水下科考项目历时20天,寻找到2006年水下探秘发现的石质文化构件4件,弥补2006年公布不完整图像的石质文化构件1件;此次的新发现有28件(处);通过玉溪市和澄江县公安部门追回的流失在群众家中的有10件。

    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会长赵廷光认为,以往的探秘,只是注重了抚仙湖的神秘性,而缺乏对水下建筑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有说服力的事实或证据也太少。所以,此次科考目的就是发现、掌握和了解更多水下遗址研究的事实依据。

    此次科考的对象,是2001年、2006年两次中央电视台探秘考察的塔形建筑。该建筑是靠近抚仙湖东面距离岸边191米、依坡就势顺延岩石掺进石质材料人工堆砌的,此次新发现的文字符号、图像基本都雕琢在红、青砂石构件上。

    在一些新发现的石质构件上,可以看出有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太阳、月亮和男女性生殖器、奇偶数字及其阴阳三角形结构组合图像。这些是揭示文明起源之谜的重要图像,可与世界各个文明遗址发现的同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

     水下尚有28座石质建筑待考察

    根据对新发现的文字符号、图像的初步研究,专家组成员均认为这是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化构件,能据此证明:抚仙湖水下是一个史前遗址。而且,这是一个文献上没有记载的人工遗址。根据石质文化构件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参照研究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学术论著推断分析,当时的社会共同体尚处于敬畏、崇拜、祭祀太阳、月亮、男女性生殖器等的时期,其生活、思维方式非常原始。

    另外,在距离水面6-6.5米的深处,发现了南北对接的呈V形弯曲的石板道路,其长度近百米、宽度在7米左右,路面都是平整有序的石板。还发现了人工使用石头支砌的错落有序、排列整齐的墙壁。

    赵廷光表示,抚仙湖水下建筑群落有2.4平方公里,有30座石质建筑。目前,学术界只是考察了其中两座,尚有28座存在着无限秘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考察。

    据介绍,这次科考采取了多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组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黄剑华、有数十年田野考古经验的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黄德荣等人员,是一支多学科、有实力的研究团队。所聘用的潜水人员也都具有二级以上的潜水资质,下潜水深可达50-60米,完全符合科考所需的潜水需求。

     对话

    Q:为什么叫抚仙湖水下科考,而不叫考古?

    A:到目前为止,文物部门还没有承认和划定抚仙湖水下遗址这一水域作为文物保护范围。这样的工作需要考古文物部门来做,但除2007年实施一次考古调查之外,抚仙湖水下遗址的科考工作一直没有继续开展。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自2008年以来一直关注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探索工作,是研究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唯一学术团体,但研究会是社会研究团体,所以这次活动就叫做科考而不叫考古。

    Q:为什么这次科考还存在追回石质构件这一情况?

    A:一些群众也知道抚仙湖水下遗址的重要性,会从抚仙湖水下往家中搬回雕刻有文字符号、图像的石质文化构件。一些通过合法渠道打捞上岸的有价值的石质文化构件也会失窃,公安部门不得不花大力气出动警力追回。今年的科考中,我们就发觉一些2006年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石质文化构件已经被人取出水面,流失于社会。

     新闻背景

    抚仙湖水下遗址之谜

    1992年,一名叫耿卫的潜水员从抚仙湖的北岸下水,在离岸200-300米、水下10米深的地方,他突然发现了巨大的石块。从石块上方看,一些巨大的石板整齐地排列着,有点像城市的石板路面……

    这就是“发现抚仙湖水下古城”的最早由来。在湖水深处,不见阳光的地方真的有几千年乃至历史更悠久的神秘城市?有人猜测,这是比庞贝古城还要壮观的滇国古都,抑或是汉代开始就消逝已久的俞元古城。

     第一次探秘:

    聚光灯照亮抚仙湖

    据公开资料,2001年4月7日-13日,央视、国家水下考古队和受邀请的部分专家学者云集澄江进行实地考察。直播活动时间敲定为6月3日上午8时至10时30分。当地一位作家在描述央视首次水下直播时说:“新世纪第一个夏天,中国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最权威的媒体云集抚仙湖,进行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在诸多领域创下了纪录,使2001年6月3日成为一个辉煌灿烂的日子。历史和文化的聚光灯一下子照亮了抚仙湖。

    但也有媒体质疑此次探秘“没有报批,没有批准,更没有按考古规程进行,跟考古毫无关系,实质上就是一次直播活动”。

     第二次探秘:

    确认水下存在建筑群

    2006年6月,抚仙湖举行第二次“水下探秘”活动。再次探秘仍由央视和玉溪市联合主办,央视出动了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和社教中心的工作人员50余人,在一套、四套等新闻频道和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播出,探秘的时间延长到了7天。40多家媒体的记者闻讯赶来采访。

    活动结束后,专家组代表李昆声教授宣布此次探秘结果:水下有序排列和堆砌的大石条和石块不是自然堆积物,而是人工建筑的大型建筑群;水下大型建筑群的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水下大型建筑群内分布着若干大型建筑物等。

    不过,当年8月,曾两次应邀参加“水下探秘”活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表示,“界定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性质应当慎重”。

     第三次探秘:

    雕刻石块需合金工艺

    2007年7月20日至8月20日,云南大学民族考古与文物评估中心、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水下考古调查队,对抚仙湖水下遗址进行了又一次考古调查。分别发现人工使用金属器錾刻的类人眼、耳和唇的砂石单体石构件。研究发现,这些石块的硬度指数很高,如果要在这种石块上雕刻,需要由锑和铜合成或更具强度的合金才能达到这种工艺。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
云南旅居的新宠儿竟然是TA?
旅居,从来不是单一的气候、观景、亦或者文化、投资,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