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云南青年学生“基情”过火了!

19.08.2015  18:51

基情”是指同性恋者之间的爱情。而这个词在网络多数用于调侃男性之间高于友情的亲密关系。然而,来自云南省卫计委一组数据显示,云南青年学之间的“基情”有些“过火”了!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云南感染艾滋病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其中,男性占79.4%,同性性传播占48.0%。艾滋病正在威胁着云南的大学校园,而“同志”感染群体则更需要关注和保护。




数据: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上升

随着艾滋病检测面的不断扩大,云南省青年学生和男同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近10年来,云南省感染艾滋病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由2004年的10例增加到2014年的81例。其中,男性占79.4%,同性性传播占48.0%。


2014年云南15-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呈现四个特点:


男性学生多于女性学生


  在今年1-10月报告的73例青年学生HIV感染者中,男性有61例,女性仅12例,男女比例达到5.1:1,远远高于全省报告HIV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并且从最近5年报告的情况来看,男女比例都高于4:1。



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特别是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


  在2014年1-9月的新发现病例中,经性传播的比例达到了90.4%,其中同性传播的比例更是高达54.8%。从历年报告HI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构成情况来看,同性传播已经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普遍文化程度较高


  云南省报告的青年学生HIV感染者中,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占到了67.1%;其次为高中和中专,占23.5%;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7.0%。



地区分布广泛


  云南省16个州市均有青年学生HIV感染者病例的报告,其中昆明市由于大中专院校较多,共报告发现152例HIV感染者,占到全省总报告青年学生感染者人数的43.9%,其次为红河州,报告了42例。



分析:为何艾滋病会威胁大学校园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检测力度和检测面的扩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报告人数逐年增多且呈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爱情观尚未确定,思想认识和行为状态不成熟不稳定,但同时他们又富于想象,对新生事物勇于探求,朝气蓬勃,可塑性很强,富于创造性。同时,大学生又正处于性成熟阶段,是性活跃的一个群体。另外,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教育多数是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教育,缺乏性行为、心理、性的社会责任、性传播疾病、性健康和危险性行为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涉及自身的具体行为时往往不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实例:大学“同志”抗艾记

陈非(化名)是一名25岁的“同志”,在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从大四时发生男男性行为开始,他有过七个性伴侣,其中三个为一夜情。

这三次一夜情中,只有一名30岁的上海男子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其他两位均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陈非自己对“同志”安全套也没有好感,认为会降低性快感。

尽管深知“同志”群体的艾滋病病毒高感染率,陈非和很多“同志”一样“存在侥幸心理”。在第一次性行为之前,他并没有细致了解过如何才是安全的性行为,“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安全”。

一次无套性行为之后,出现持续高烧,这让他非常忧虑,赶紧去做了检测,结果是阴性。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存在三个月窗口期,他仍不放心,打算之后再去做一次检测。

另一名“同志”糖(化名),则直到大学毕业后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得知检测确认结果的时候,仿佛遭了晴天霹雳,心里除了害怕,便没有别的感觉。”唐糖回忆道。

毕业后,唐糖需要一份工作。尽管他可以在层层笔试、面试中脱颖而出,遇到含有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入职体检时,却只能选择退让。最终,在一家入职体检中没有艾滋病病毒检测项目的单位,唐糖找到了一份工作。这里没有人知道他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尽管薪水并不丰厚。

大学生群体以及大学生“同志”感染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引起各方关注,有些人因此给他们贴上了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标签。专家认为,这个群体应当得到保护,校方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和扶助。


预防:学校周边小旅馆、出租屋要加强防艾工作


  2014年9月9日下午,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与省教育厅共同在昆明召开了“2014年云南省在校学生防艾工作研讨会”。会议认为,虽然我省在校青年学生艾滋病教育工作开展良好,但针对当前青年学生感染逐年上升的严峻现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和改进学校防艾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性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能正确认识“”,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方式,加强学校周边小旅馆、出租屋等场所的推套防艾工作力度。

  

  据悉,下一步云南省将由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联合制定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的具体策略,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防治措施,坚决遏制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势头,保障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自新民晚报、都市时报、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