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深度转型的领航实践 聚焦苏州“警务现代化”

26.01.2015  11:41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警务工作该如何转型?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始终在努力求索。

 

如今,这里的警务质态已“旧貌换新颜”:公安工作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工作推进不靠领导,机制“落地”维系运转。

 

这样的变化,源于苏州公安3年前的一场名为“警务现代化”的改革实践。依托“警务现代化”,苏州公安实现了从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的“转身”,探索出了一条警务发展的科学之路。

 

问题倒逼+“水到渠成

 

苏州警务现代化探索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苏州警方的警务现代化探寻之路,来源于问题倒逼,发展于主动作为。

 

先看一组关于苏州公安现实任务量的数据:全省38%的流动人口,全省60%、全国10%的常住境外人员,全省21.9%的机动车保有量,全省55%的警卫任务量,全省20%的执法办案量……而苏州民警数量仅占全省13%,警力占实有人口比不足万分之十。

 

压力之下,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委员、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开始了对警务转型的深刻思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苏州的警务现代化并非空中楼阁,也非一蹴而就。从2008年起,一系列警务现代化的摸索相继“登台”。

 

从“六型”(学习型、实战型、效能型、科技型、质量型、诚信型)公安机关的目标定位,到“四做”警务策略(做优机关、做强专业队、做实派出所、做精社区警务),再到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首的“五度”(人民群众满意度、治安掌控度、警营和谐度、资源整合与能力提升度、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认可度)绩效考核,从2008年起的3年内,苏州警方先从职责分工和考核导向改革上入手,实现了初步转型的目标。

 

然而,在张跃进眼里,这样的转型依然还不到位。“警务工作转型应是一场系统设计的全方位改革,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敲碎打。

 

2011年苏州在江苏省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苏州“当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新使命。

 

顶层设计+协商讨论

 

反复“淬火”出的23项指标勾勒警务现代化蓝图

 

怎样的警务质态能称得上是现代化?

 

2011年年底,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苏州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苏州公安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实现警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苏州公安提出的警务现代化,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建立与现代化精神相符合的警务理念、警务机制、警务手段以及警务保障,实现服务管理人本化、警务运作集约化、警务执法规范化、警务手段科技化、警务工作社会化和警队管理科学化的“六化”目标。

 

从本质上说,警务现代化是一场系统设计的警务改革。有改革,就会有利益调整,必然会冲击传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遭遇各种阻力与困难。观望、迟疑、争议,在改革初期接踵而至。

 

为了让各方思想在交流中充分碰撞,苏州市公安局召开了数十场不同层面的讨论会,就现代化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反复征求意见,警务现代化发展脉络渐趋清晰。

 

苏州的警务现代化并非“闭门造车”——调研还吸纳了专家学者、“创意警务”特约研究员等各方建议,最终从初选的80多个子项中“精挑细选”出23个大项、50个子项,作为衡量警务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

 

关键“风向标”引领警务现代化“接地气”、顺民意、可操作

 

翻开《苏州公安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记者发现,在这样的评判指标指引下,警务现代化的具体指标要求,集中表现为四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民意导向。现代警务首先是民意主导的警务。指标体系中,涉及民生民意的最多。比如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知晓率、警民恳谈的社区覆盖率等,直接衡量警民沟通能力。

 

更加注重基层基础。不求一时之功,重视长远之效。反映基础信息采集水平的基础信息采集率、平台数据合格率等有关基层基础工作的指标,占到了总指标分数的三分之一。

 

更加注重科技支撑。科技是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经费投入占当年公安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智能警务覆盖率等指标的凸显,综合反映出警务手段的科技化水平。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集约高效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涵,合成侦查破案占比、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成功率、外部公共数据库整合率等,都反映出要注重内外部的统筹整合。

 

徒法不足以自行。每项指标的背后,还有一整套工作机制作为支撑,最终可测算出警务现代化程度的综合评分,体现指标的激励、引导和监测作用。

 

苏州在警务现代化建设初始,便将“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两项作为是否实现警务现代化的关键性评判标准。“综合评分达到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公众安全感达到90%以上,即为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

 

局地样本+前瞻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苏州探索是带有“领航”意义的警务改革实践

 

如何看待苏州的警务现代化实践?

 

6大类、23个大项、50个子项,看似量化的精确指标,其引领的却是警务发展潮流——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公安机关该干什么、怎么干?

 

近年来,苏州践行“平安中国”的成功经验,也显示着这里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警务革新,值得瞩目。

 

警务现代化是一场改革,是我们在反思传统警务工作基础上,主动顺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对公安工作进行的一次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张跃进说。

 

从普适性理论入手,探讨针对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安全问题,对我国警务进行改革的方法,进而建立适用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警务管理体制机制,这是苏州警务现代化课题实践为我国警务改革贡献的最大红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院长张光认为,苏州警务现代化建设踏准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节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六化’覆盖了影响公安工作绩效的关键要素,又与体现现代政府绩效的经济性、效益型、效率性相契合。”

 

全国公安民警教育训练研究中心主任王大为也认为,苏州市带有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既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又有传统社会的文脉根基。这种转型社会缩影下的警务实践,值得作为样本认真研究。

 

这样的“革故鼎新”,显非朝夕可成。在更高起点上探求平安之道,耕耘还将继续。“对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警务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中央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一致,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契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警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张跃进说。

 

在张跃进看来,警务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系,是一个推动转型升级的动态过程,必将经历基本现代化、全面现代化和高级现代化等不同阶段。目前,苏州公安已实现基本现代化。下一步,苏州作为警务改革的“试验田”,将以全面警务现代化建设为主体,以改革创新和法治公安建设为“两翼”,注重在大数据背景下警务工作、警务机制和警务布局的优化调整,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公安局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 | 与安全相关的事绝不能开玩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全省安全防公安局
他们如果开玩笑,绝对是“国际玩笑”
编者按:他们是公安机关一个很有特点的警种,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