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

07.01.2020  09:50

日前,西山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会上,按照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安排部署,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任务,并审议通过了《昆明市西山区发展战略规划——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2020—2030)》。

什么是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西山区为什么提出要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怎样才能建成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的“西山路径”应该怎么走?

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条件已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以承载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为导向,昆明市委正式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山区必须认真思考:“在昆明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定位?市委赋予我们的使命应该如何去完成?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和期盼应该如何去实现?”围绕西山全面振兴对发展蓝图、行动纲领、作战地图的核心需求,西山区组织大量专家团队,结合西山区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智慧,开展《昆明市西山区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最终得出: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是西山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不二之选。

这一定位并不是盲目提出。客观分析区情,西山区跨越式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机遇。

从区位上看,西山区是滇中生态枢纽、昆明南亚交通门户,聚集力强;从功能上看,西山区是区域性国际数字中心、传媒中心、结算中心,辐射力强;从优势经济上看,西山区是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健康福地、商贸旺地,引流力强;从发展潜力上看,西山区是国际性的会议胜地、三创宝地、服贸高地,融合力强。因此,西山是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当之无愧的中枢门户区。

综合判断,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目标明  思路清

西山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昆明市西山区发展战略规划——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2020—2030)》。

规划立足战略、产业、空间、城乡融合、投融资等多方面,对西山区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路径进行全方位梳理,为西山区在“十四五”,乃至  2035  年期间的发展提供行动纲领和实施路径。 

战略规划,战略目标:凸显“六大中枢功能”、擦亮“六大地区名片”、强化“六大核心能力”,系统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  城市中枢门户区,简称666战略。六大中枢功能:滇中生态枢纽、昆明南亚交通门户与区域性国际数字中心、传媒中心、结算中心等;六大地区名片: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健康福地、商贸旺地、会议胜地、三创宝地、服贸高地等;六大核心能力:聚集辐射能力、核心引擎能力、要素融合能力、综合引流能力、动能汇聚能力、经济链接能力。三大定位:“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总体发展定位,以及“滇中生态枢纽、昆明南亚交通门户与区域性国际数字中心、传媒中心、结算中心”的功能定位,“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健康福地、商贸旺地与会议胜地、三创宝地、服贸高地”的价值定位。 

产业规划,产业方向选择:数字经济、大健康和服务贸易为三大主导产业;房地产、新型化工和装备智造为三大基础产业;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和主题旅游为三大配套产业;生态农业、金融结算和军民融合为三大机会产业。产业升级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生态运营、引导生态消费、促进生态发展;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依托自然资源、人文特色,发力新型产业场景、数据生态打造;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促进资源供给型经济与产品供给型经济向服务供给型和要素供给型升级。 

空间布局规划:根据承载昆明市西山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城乡融合规划,结合西山区的空间布局、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依托现状产业分布、人口空间分布、交通状况、发展基础,构建了“一核驱动、双轴传导、两翼辐射、三带示范、四区统筹、五极增长、六组团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针对西山区四层结构城镇化动力不足、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同步、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问题,通过三生承载、三创驱动、三元联动、三资重构、三心赋能等五大战略路径,解决城乡二元问题,释放西山城乡融合发展活力,补齐发展短板,促使城乡各类要素互通,实现城乡均衡、融合发展。

666”战略

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

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西山已经给出明确的发展“时间轴”。

2020年到2030年期间,西山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三大定位”“五大着力点”的总要求,以承载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为导向,以“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  为发展目标,以三区三线为基本管控基础,推动西山区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西山全面、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2021年末,西山区GDP将达到1000亿元,全域发展、全要素聚集、全景运营的战略全面部署,科创、文创、绿创融合发展与大数据赋能、资本赋能、人才赋能的体系逐步构建,都市经济、县域经济、镇域经济、乡村经济四层结构组合,以及城区、园区、景区、农区四区联动的全域发展的态势基本显现。

到2025年末,西山区GDP将达到1500亿元,滇中生态枢纽、昆明南亚交通门户功能加速建设和完善,聚集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区域性国际数字中心、传媒中心、结算中心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得以构建,核心引擎能力全面发挥;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文旅胜地、健康福地、商贸旺地持续升级,综合引流能力成倍增长;国际性会议胜地、三创宝地、服贸高地强势崛起,要素融合能力系统强化;产业与城镇融合、城镇与乡村融合、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文创绿创与科创融合、金融与结算融合、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经济、新格局全面彰显,作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30年末,西山区六大中枢功能、六大地区名片、六大核心能力的区域影响力大大提升,对昆明、云南、中国西南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新理念、新要素、新平台、新模式的动能汇聚能力,以及新价值、新功能、新需求、新业态的经济链接能力大幅度提升,西山区作为昆明中枢门户和城市内核的价值充分体现,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全面释放,“心往春城,脉汇西山,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的西山印象广泛认同,西山区地区竞争力、地区美誉度、地区软实力充分体现。

通过10年实施“666”展战略,西山区伴随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全面建成,将成为繁荣活力、通达融合、创新包容、链接汇聚、美丽健康的昆明都市圈中枢门户,“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建设将达到新的高度,西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将显著增强,西山的影响力和软实力、集聚力和辐射力、高质量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大提升,为2049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交上西山美好答卷打下坚实基础。(昆明日报 记者姚丹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