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率先运用高科技手段助河道“减负”

30.05.2018  10:35

滇池清  昆明兴

坚决贯彻《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昨日,由市滇池管理局组织的滇池入湖河道整治工作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西山区。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西山区率先在全市运用“孢子转移技术”“速分生物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石墨烯光催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多条河道开展污染物去除、水质提升工程。经过数个月的运行,几条河道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负荷明显下降,溶解氧、透明度明显上升,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4条河道已建起8座水质净化站

入滇池(草海)河道的治理工作,一直是西山区的‘老大难’工作,受制于‘水质等截污管网、管网等路网、路网等片区开发’的固化思维,部分河道整治进展缓慢,河道水质提升困难。”西山区水务(滇管)局河道管理科科长马令祥表示。

据悉,西山区共有主要入滇河道10条,其中盘龙江、金家河、采莲河、船房河、西坝河、大观河、乌龙河7条河道水质已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新运粮河、老运粮河、王家堆渠3条河道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Ⅴ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支流有5条,其中金家河水系的正大河、太家河已稳定达Ⅴ类,新运粮河水系的西边小河基本达Ⅴ类,采莲河水系的杨家河、清水河为劣Ⅴ类。主要支流沟渠13条,其中大沙沟、植物药厂岔沟水质已达标,而兰花沟、弥勒寺大沟、永昌河、小路沟、董家沟、小沙沟、郑河路沟含扁担沟、卖菜沟、马街沙沟、渔村沟、车家壁岔沟11条河道不同程度需进行水质提升改造。

“去年,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治理机构,运用‘孢子转移技术’‘速分生物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在小沙沟、郑河路沟、渔村沟、车家壁岔沟4条河道建设了8座水质净化站,总处理量为每天27200立方米。其中6座为应急处理站,主要运用‘孢子转移技术’对河水进行处理,另外两座为水质提升站,采用‘孢子转移技术’+‘速分生物微污染水处理技术’提升河道水质。”昨日下午,在车家壁岔沟生态及科技治水处理示范点内,马令祥向记者介绍,这也是两座水质提升站中的一座。

据介绍,孢子转移技术是依靠细微纳米级孢子与水中的含磷物质、疏水基悬浮物形成“水-气-固三相混合物”,这种三相混合物具有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特性,依靠物理特性上浮到水面,最终通过刮渣机自动刮除,从而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而速分生物微污染水处理技术是一种能高效去除总氮的生物处理技术,由专用曝气系统、核心生物填料、专用构筑物及配套的系统运行参数组成。

记者看到,车家壁岔沟的河水在进入生态调蓄池前比较浑浊,而经处理后回补进河道的水已十分清澈。由水质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也显示,河道污水经水质净化站处理后,总氮去除率可达70%左右,总磷、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也可达到45%,溶解氧、透明度明显上升,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782张石墨烯光催化网分解污染物

去年4月中旬,清水河日新路至广福路段内一公里多的河水中,出现了三排排列整齐、串联起来的网,每排网的两侧都固定有两排看起来很像“苹果”、漂浮在水面上的球状物。“这就是石墨烯光催化水处理净化试验项目。”马令祥说。

清水河属采莲河支流,被列入滇池治理“十二五”项目后完成河道整治2790米。由于涉及城中村改造,周边管网尚未完善,暂不具备实施工程整治条件,上游高朱村、南华小区附近有污水进入河道,至去年仍剩余710米河道整治未完成。

经过实地勘察和专家论证,我们选择在清水河日新路至广福路段长1270米的河道内实施石墨烯光催化水处理净化试验项目。”马令祥介绍说,该试验项目以石墨烯光催化网为载体,无需外加能源动力,无需添加化学药剂或生物菌种,运用光催化对水体中有毒有机物进行分解,提高水体溶解氧,激活水体土著生态系统,从而重建水体自净功能。去年4月11日,这段河道内共设石墨烯光催化网782张。

根据监测数据,实施试验项目后,清水河(日新路—广福路段)透明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指标均有好转,尤其是下游污染物指标明显呈降低趋势、水质有利指标(透明度、溶解氧)含量增高,水质好转。

据介绍,针对辖区内有3条主河道、2条支流、11条沟渠存在水质不达标情况,西山区提出了“3+2+11”的分类治理模式和“一河一策”的治理思路,形成了西山区入草海河道水质改善工程规划方案。之后,西山区将继续实施老运粮河、乌龙河、扁担沟、清水河、正大河河道清淤除障工程,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主要河道及支流沟渠溢流口、闸坝改造项目,河道在线视频监控项目,并继续抓好日常监督管理,全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城市面源入湖污染负荷,恢复和重建自然水循环系统,提升城市及滇池水环境质量。(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高科技去污让入滇河道水更清
看上去比较污浊,并且含氮、磷、化学需氧量较高的河水,政府
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开工项目过半
记者日前从市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