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与“范大叔”家庭农场项目入驻云南龙陵

07.09.2015  16:55

日前,云南龙陵县勐糯镇成功引入“褚橙”与“范大叔”家庭农场项目,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直接带动其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间接带动周边各服务行业,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褚橙项目培养农民成产业工人

据悉,勐糯镇引入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建设褚橙庄园,该项目以“三十年租期,十年一定价,五年一支付”的土地租赁方式从农户手中租借土地,基地建成后优先招收租地农户进行培训上岗,产品销售后将种植提成计入月薪一并发放到农户手中,大幅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目前,一期7846亩土地流转合同已顺利签订,共涉及10个村民小组315户农户,已兑付5年的土地租金1176.9万元;完成90亩苗木基地建设和3000亩的土地整理和水、路、管、网的架设。预计2016年开发建设5000亩,到2018年以前完成30000亩,总投资6亿元。

通过实施褚橙项目,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得到转变。打破了过去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在技术引进和推广、管理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等方面得到创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得到促进。褚橙模式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带动该镇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同时富裕劳动力得到转移。褚橙产业在种植、管理、加工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投入相应劳力,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解决就业,成为产业工人,解决了就业压力。

褚橙公司以“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运作,统筹各方利益,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富民壮村。褚橙公司将出租地块划分为30亩一个基地单元,每个单元配置2名产业工人,并优先将土地出租户返聘为产业工人。在未挂果的前3年,按人均不低于1500元/月的标准支付工资,产果后则根据市场行情,按产量给予产业工人奖励提成(2013、2014年提成的平均水平为0.8、1元/公斤)。

按褚橙老基地丰产期亩产5吨的标准来计算,产业工人每亩将实现收益4000-5000元。着力建立产业反哺机制。以产业工人奖励提成情况为标准,公司拿出此标准的15%作为“产业收益反哺基金”奖励积极配合公司工作的土地出租户。

以此计算,在丰产期,土地出租户每亩每年可增加600-750元收益。同时,公司还将拿出此标准的1.5%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在丰产期,村委会每亩每年将有60-75元集体经济收入。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生产、流通、销售为一体,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联接,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褚橙项目的长远规划中,集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延伸农业产业链,使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有利于形成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培植保山市首个私人定制家庭农场

勐糯镇还培植了保山市首个私人定制家庭农场——“范大叔”私人定制家庭农场,“范大叔”私人定制农场位于勐糯镇大海湿地旁,海拨800米,生态环境较好,周边青山环绕,无任何工业或污染产业。家庭农场按“互联网+”的理念,以“互联网+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用“生态、有机、绿色、安全、健康”蔬菜作市场定位,把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较高。

在范大叔私人定制家庭农场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流转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坚持流转土地不改变使用性质,仍然用于农业生产;坚持土地流转必须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强行、胁迫和有其它形式的干预;坚持土地流转因地制宜,以“转包”的形式有序流转,不作其他方式流转。

公司与村民确定土地流转期限为10年,流转费用采用十年一次性支付、五年一次性支付和一年一次性支付三种方式,家庭农场实行承包种植制,向农户租赁土地后,聘其作为产业工人承包种植,根据市场订制需求,指导农户种植农产品,再向其收储,并进行加工、包装、出售,将销售额的30%返还到农户手中,实现农户“一块土地,三份收入”,每亩土地收益达6000元以上。

目前,已新流转土地原生态种植蔬菜400亩,提升老基地山核桃管理650亩,养殖生态鸡1200只、勐糯高峰黄牛45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