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街村”之西畴县兴街镇兴街村 家家善绣户户习针百年绣品名扬天下

26.10.2015  09:07


西畴县兴街乡农妇的传统手工泡绣


传统泡绣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

泡绣提包

 

泡绣作品《戏花山》局部

兴街镇隶属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村村委会则是兴街镇镇域所在地和全镇经济文化中心。“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是这里的写照,一卷卷五彩的绣线让原本灰黄普通的街道透露出无法忽视的明艳色彩。

兴街地区传统手工刺绣有据可考的历史起源于清朝末年间的缎面平绣,绣品主要有门帘、头巾、背带、围裙、衣物、鞋帽等。民国时期,随着绣品工艺的发展,绸缎平面刺绣逐渐演变为布料手工立体刺绣,即是今天兴街镇最出名的泡花刺绣。

虽然受到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的影响,兴街地区一度繁盛的刺绣产业落入低潮,但得益于村委会对文化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兴街泡花刺绣已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更被评为云南十大刺绣名镇,2015年又获评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在手工艺品越来越得到青睐的环境下,如何转变消费者观念,打开市场,这成为兴街民族刺绣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技艺传承

打破平面呈现立体之美的泡绣

走进兴街,你就如同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节日,每家每户都备有五颜六色的丝线、毛绒、板绒,还有已经绣好了的变幻无穷的图案。上到七旬老太,下到十岁小孩,甚至是高大魁梧的壮汉,人人都是刺绣能手,个个都是刺绣行家。

刺绣工艺在西畴世代相传,承袭至今。不管时光飞逝,无论斗转星移,刺绣产品依旧光彩照人,经久不衰。原来只作背带用的绣品,经过能工巧匠的不断创设和开发,如今已发展到坐垫、头饰、衣服、挂件等一系列制品。兴街镇是西畴刺绣的发祥地,这里的绣品种类丰富,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幸福、温馨、吉祥的美感。

手工平绣和泡花刺绣是流传于西畴县兴街地区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技法精湛。绸缎平面刺绣是用小针穿上蚕丝线在绸缎上刺绣,此种绣品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花纹边缘如同刀切过一般整齐,色彩光鲜亮丽。泡绣则以画笔、颜料、剪刀、杀刀(特制尖刀)、空心针、竹制绷子,以布料、丝线、十字线、开司米毛线为加工原材料,经画、绷、戳、杀、剪5个工艺流程。从当地绣娘的演示来看,泡花刺绣首先需要用较大注射针头穿丝线在平面布料反面上密集点戳,再用自制的杀刀将戳面杀断,将边沿修剪整齐,在正面表现出突出的画面,立体感较强。“我们的作品拿到展会上,常有人表示不相信是手工制作的。”绣娘一席话透露出泡花刺绣的技法精湛。

文产规划

2020年刺绣从业户发展到300户

在昆明举办的各色如文博会、南博会等大型博览会上,兴街村的刺绣近几年来已成为“常客”。据了解,目前兴街民族刺绣工艺品流向主要是州外,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内销主要是销往各个州市少数民族地区,外销主要是销往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和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高档装饰品远销至新加坡、美国。“市场需求量很大,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到2020年外销民族刺绣工艺品达14万件以上。”西畴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全县5个乡(镇)共有1140余户2300余人从事刺绣行业或刺绣成品加工行业,刺绣总产值达350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5400元。

兴街民族刺绣,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精湛的手法,决定了它在刺绣类工艺品中的独特地位。“现在兴街绣娘所生产的精品手工刺绣最高每件卖到3~4万元,而且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婴幼儿背带,现在有了更多时装、画作、展览等高端精品的研发。”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到2016年在兴街经济贸易发展区预计投资1456万元,新建设计室、产品展洽室、原料车间、刺绣车间等能满足日加工300件,年加工10万件刺绣品需要的产业发展项目。逐步把兴街刺绣一条街规划打造成型。

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刺绣从业户发展至300户以上,实现刺绣产值549.5万元。将带动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精品化进程,为全县农村民族民间刺绣产业基地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带动全镇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刺绣品制作,发挥兴街刺绣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文化坐标

1.18亿元打造刺绣文化产业园

要是你到兴街村来,问有什么好看的手工刺绣,那么人们一定会介绍你到云南千之刺绣文化有限公司,那里不但有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刺绣品等你来挑,负责人常禹香也是一位开朗聪慧对刺绣充满热情的女士。

千之刺绣的产品,小到挂件,大到衣服手袋家居软式都各有特色。由于产品做工精细,很多苗族和壮族妇女的手工作品都通过现代服装走出了国门,远销到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十多年前我就已经接着国外高端秀场的刺绣订单了。”由于站得高走得远,常禹香的商品有着自己的中高端消费圈子,且订单应接不暇。“80%以上是国外华人圈,国内小单基本接不过来。”常禹香指着卡包、耳坠、眼镜盒等小东西给记者算了算,“虽然都是小东西,每个也就赚6至30元,但一单一万件也能赚到30万元”。

去年底,西畴县与云南千之刺绣文化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引资协议,投资1.18亿元建设刺绣文化产业园区。园区占地560亩,主题区占地53亩,吃喝玩乐综合商业区占地12亩,总投资1.18亿元。在常禹香看来,新街镇旁的二级公路是到老山、越南的必经之地,完全不愁人流量。产业园内则主要建设刺绣生产加工区、刺绣商业区、刺绣博物馆、刺绣主题酒店、刺绣文化长廊、刺绣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刺绣休闲体验区、刺绣文化主题公园等。在常禹香的规划里,产业园区届时将不止有当地刺绣产业,自己还将引进国内做得好的手工艺人来园区内做工作室,消费者更可以体验陶艺、刺绣、编织品、手工挂面等手工技能。“产业园预计2017年正式营业,现在千之刺绣的年产值是1000多万元,园区建好后我有信心可达到5000多万元。

传统技艺插上互联网“翅膀

泡花刺绣作为当地增加收入的家庭副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转型,一方面从日用品为主全面走向艺术品,另一方面直接面对市场、自产自销。西畴县洪银刺绣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

西畴县洪银刺绣厂成立于2013年,传承着泡花绣艺术精华,使这一千年传承的民族工艺更加发扬光大。其负责人告诉记者,洪银主要是订单生产,采取“工厂+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部分工艺品定位销往上海、昆明、天津、四川、重庆等省市;刺绣成品还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并随客商需求,已可以订单制作销售。

2014年以来,洪银持续走网络和电子商务推广模式。已与本土知名的恒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合作项目,大力推广泡花绣产业和底蕴色彩浓重的民族文化。因业务扩大进一步扩建了厂区,产品已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本土刺绣品,将以最特有的绣法,扩大生产,延伸到做精品展示,做丝被绣品,为高端酒店做一系列特制绣被、杯垫、抱枕等。

记者 欧阳小抒 文 苏颖 摄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