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行动专项整治一年半 丽江米线面条放心“甩”

17.12.2015  15:45

早上整碗豆花米线、中午甩碗臭豆腐米线,晚上再来碗小锅米线加双份鲜肉冒,一天足矣。”早中晚都要吃米线,这样一天吃三顿米线也不觉得腻的云南姑娘小伙大有人在,米线这一美食,是云南人离不开的食物。为了让市民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去年5月开始,丽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米线、面条专项整治,在“零点行动”、厂房改造、建产品检验室、成立米线面条协会等一系列的措施下,经过整治整合后的3家鲜面条企业,古城区21家米线生产加工小作坊,已整合提升改造了18家,现有15家已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一年半整治大改观

酒店、餐馆、零售……丽江城区一天的鲜米线需求量在26吨左右,而在旅游旺季,需求量达30吨,这样大的数据,怎样确保食品安全?

为保证每天清晨五六点新鲜米线能拉到市场,零点开始生产作业,已成了所有鲜米线生产商的惯例。所以,对米线的整治也就称之为“零点行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零点开始对米线作坊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古城区、玉龙县的25个样品进行了检测,鲜米线不合格项集中在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上,还有1个样品为铅超标。

造成细菌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小作坊业主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地表水(井水),另外生产设施设备简陋,还有购买的原料大多为三无产品,造成了产品质量不合格。”丽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袁永理介绍,在经过一年半的整治后,目前丽江古城区和玉龙县的米线生产,在厂房的标准化、米线出厂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丽江市出台制定了《丽江市米线面条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已于11月9日正式实施。

给米线贴上标签

12月3日,丽江市米线面条协会成立,也是我省地市级唯一一家米线面条协会,目前共有34家会员单位,会员包含了生产商家、餐饮企业和超市。“这意味着丽江米线、面条行业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对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弘扬和发展米线面条饮食文化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丽江市米线面条协会会长孙福辉说,成立米线面条协会,也是企业抱团,用切实行动为米线面条“保驾护航”。协会秘书长骆强介绍,明年将以协会做牵头,建立10万级净化车间,进一步在卫生条件和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让市民的餐桌更加安全。

和大妈在丽江忠义市场卖米线、面条、饵等食品10年了,一天的销售量在半吨左右,遇到节庆米线需求量更大。她说,“以前米线比现在便宜1块钱,但是都没有标签。现在都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买卖起来就更放心了。

品名、配料、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式、生产商、地址、联系方式,是现在每批出厂的米线、面条外包装上必须贴上的标签。”孙福辉介绍,无论是配送餐饮企业,还是在市场散卖,顾客都能看到米线详细的“出生证明”。

升级米线厂房设备

对于米线的监管,要从米、从水开始抓。”袁永理介绍,米线加工小作坊绝大多数不具备检验检测设备,无法对原辅料进行把关。鉴于该情况,在完成厂房提升改造的前提下,根据食品生产许可发证的相关规定,13家米线小作坊共同出资,在黄山镇文荣村建了一个米线、饵产品化验室,聘请了1名有资质的化验员,对各厂出厂的米线按规定进行检验,确保米线出厂质量关。

孙福辉告诉记者,米线面条专项整治后,自家的厂房也进行了改造,投入了1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记者在工厂看到,工人们穿戴整齐,地面整洁干净,一根根鲜米线从机器里产出,成品米线整整齐齐地码在架上。“以前生产一吨米线只要2600元,现在需要3600元。因为以前用的是井水,一晚上抽水机的电费最多10元,现在用自来水1个月就要2400多元,以前1000元的房租,现在10万元。”孙福辉找出最近一期水费通知单时拿给记者看,“成本加了,每个环节都涨价,如今只有把好质量关,厂子才有出路,投资也是值得的。”他说。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