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守护者箫寒: 滇池治理也需民间力量

18.11.2014  01:48

    11月的一个周末,在海埂东码头附近的滇池边上,一名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的市民弯腰打起了一瓶湖水,随后将这瓶水定格在了他的相机里。没错,他就是5年来自发参与到滇池保护中的“平民之星”箫寒。自2009年开始,箫寒总是拿着单反相机,用镜头记录下滇池的变化,通过网络为保护滇池尽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常到滇池边取水样

    亲眼看看滇池在治理中发生的变化

    “我从小就生长在昆明,小时候经常到滇池边游泳、写生、拍照,滇池留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箫寒说,自己是昆明市食品集团一名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与滇池没有半点关系,但是出于对滇池的一份感情,他总想为滇池做点什么。2009年5月9日,箫寒与同伴来到海埂边上,站在防浪堤上看到,一望无际的滇池海面漂着“绿油漆”似的浪花,往日湖水清澈山色美丽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令人惆怅万分。“想到正在热火朝天开展的大规模滇池治理行动,我拿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非常痛心地打起了一瓶‘绿油漆’,盖上瓶盖对着太阳观察,给人的感觉就似老昆明话说的一句话——绿阴杠瞎。

    随后,箫寒和同伴跨过草海大桥往西,沿着当年写生的路线,试图继续寻找当初的感觉。到了滇池西岸的观音山附近滇池边上,箫寒惊奇地发现滇池西岸的水尽管没有当年的清澈,但已经不再是“绿油漆”。于是,他们分别在观音山与海口附近的滇池里打了两瓶水,当天晚上,就将3瓶不同的水拍成照片配上文字发到彩龙论坛,引发网民对滇池治理的热议。“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滇池水都像滇池北岸一样是‘绿油漆’,对于滇池治理还是应该有信心。而在网络平台上‘晒’照片,发表自己的感慨,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滇池保护的队伍中来。

    从那以后每年的同一时间,箫寒总会来到滇池北岸进行打水。“一次次的变化似乎可以看到滇池在治理中的变化,但这样简单的方法,除了直观之外,也许没有多少科学性,但我还是愿意这样坚持下去,直到滇池水变清的那一天到来。”箫寒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自己虽然说不出什么高深的专业理论,但他相信“眼见为实”。“时常到滇池边上走走看看取瓶水样,清与不清一看便知。

    发起 “走马观水”草根行动

    巡查35条入滇河道发现治理死角

    与箫寒一样,网友benmy也一样关注着滇池。于是,因为“希望滇池早日变清”的共同愿望,箫寒与benmy成了好朋友。他们相约利用周末假日从滇池的东西南北岸开始,然后又沿着流入滇池的35条河道,一条一条地从源头走到入湖口,开始了漫长的“走马观水”的草根行动。“我们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拍成图片写成文字发到网上,从肯定治污成绩到批评存在的问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滇池北岸是萧寒和benmy“走马观水”的常顾之地。每年,他们都会在这一水域,取上一瓶水样,以观测水的变化。2010年,国内的某网站发表了一篇“昆明滇池暴发蓝藻,湖水如绿漆”的报道,一时间在昆明引起轩然大波。看到这条报道后,箫寒与benmy再次来到滇池污染最严重的北岸,再次打了一瓶水,拍成照片发到了网上,与过去的水样形成对比。“滇池的治理投入了巨资不假,尽管离人们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但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滇池治理不单单是几个部门的事,需要人人都参与进来,滇池治理也需要发挥民间的力量。”箫寒说,借助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的平台,箫寒结识了很多跟自己一样的热心彩龙网友。大家聚在一起,已经自发组成了一支“巡河队”,几乎每个月都要巡查各条入滇河道。

    百余条帖子10万余字

    为滇池治理“挑刺”反映问题得以解决

    5年来,箫寒在彩龙社区发表了百余条关于滇池治理的帖子,字数达10万余字。期间,“滇池东岸乌龙村附近呈贡县滇池渔政管理站围墙边的滇池里有很多垃圾”、“为了滇池治理不妨执着到底”、“六甲宝象河垃圾死角曝光”等为滇池治理“挑刺”的帖子,引发了网络关注。

    令箫寒欣慰的是,这些“挑刺”的帖子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帖子中所反映的问题还得到了解决。比如,在宝象河源头地带的坝口村,箫寒发现存在化肥、农药垃圾袋乱扔的情况,担心会对宝象河源头造成污染。箫寒将其所见所闻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昆明信息港彩龙论坛上发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立即进行了整改。当时的宝象河“河长”张祖林还针对箫寒反映的问题,专门到实地进行查看,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宝象河的监督力度,严加查处宝象河偷排污水的行为。(都市时报记者 张小燕)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