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挑大梁” 产业结出“致富果”——大理州以党建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27.03.2019  16:57
 

□ 通讯员 周应良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抓住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的“牛鼻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脱贫工程,大胆实践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新路子,以党建引领力促产业脱贫结出“致富果”。

创新扶贫模式,党组织挑起脱贫“大梁

位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小湾电站最前沿的岔江村,曾是南涧县一个深度贫困的边远乡村。2014年3月,小湾东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争取小湾水电厂支持,以“企地”共建方式成立了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社员为小湾东镇7个村委会和岔江村委会全体村民。

小湾东镇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查国雄说:“2018年,合作社为1404户贫困户分红278.41万元,每天带动580多个村民务工,增加群众收入1700多万元。”小湾东镇在脱贫攻坚中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了“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抓手,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产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立足山区资源和产业优势,把脱贫攻坚作为加强党建的推进剂和试金石,通过抓党建、强组织、惠民生、凝聚攻坚合力,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总结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链接机制,带动4862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由县乡党委、政府引导,村党组织成立合作社,在贫困户自愿前提下,总结推广“产金互促”模式,让互助社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累计筹措互助资金1.89亿元,成立712个互助社,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507个,参加农户4350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855户,极大地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强化政策支撑,产业链结出脱贫“致富果

在祥云县刘厂镇,刘厂社区52岁的王琼芝一脸舒坦地坐在自家的院子里。“自从把土地流转给圣龙现代农业庄园后,我们不用操心,人家叫干啥就干啥,月底稳稳当当拿工资。”她把3亩承包地流转给祥云圣龙现代农业庄园,她和丈夫还当上了圣龙农业庄园三片区的产业工人,每人每个月工资收入2000多元,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3000多元,这让她们一家甩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从种地变管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到在家门口打工,王琼芝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背后,是我州采用党组织引领、政府扶持、企业经营、农户参与、利益共享的产业扶贫模式的结果,通过吸引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企业,让广大农民与产业链挂钩,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州在出台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和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强化农业招商营商环境,聚焦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山地牧业等特色产业,引进了广东温氏、正大集团、汇源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了大理洱宝、南涧红云核桃等一批本土新型经营主体,做到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有新型经营主体支撑,为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全州特色产业覆盖贫困人口10.33万户、39.65万人,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云南:引智撬动社会资本汇集 科技扶贫见成效
云南省外专局探索出“党支部+外专引智+龙头企业+贫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