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首战务求必胜 县域经济站在起飞风口

20.06.2016  14:22

  日前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会,再次擂响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鼓点。省委书记李纪恒告诉大家: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又一个重要会议。为何这样说?

   从问题说起

  2015年12月10日,这个日子应该被记住。

  这一天,我省召开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出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动员令——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省57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掉穷帽。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军令状。

  今年是开局首战,其示范带动意义不言自明。总体来看,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保持了良好势头。但昨日的视频会议发出了一声提醒:不能盲目乐观、过高估计,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会议列出了“问题清单”:

  1、精准扶贫不到位。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还存在优亲厚友、不正之风等的干扰;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有的搞缩小版“大水漫灌”,甚至“垒大户”“造盆景”;易地扶贫搬迁存在脱靶现象;干部帮扶措施还不够实,一些扶贫项目缺乏充分调研论证,设施建好就闲置、项目交付就成摆设。

  2、扶贫合力没形成。存在应景式扶贫现象,有的部门没有真正瞄准贫困人口制定差别化政策措施,社会扶贫缺乏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

  3、资源整合还没有实质性突破。扶贫资金整合喊了多少年,但“基层最知道自己哪儿疼,却没法开方抓药”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4、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较为突出。

  5、贫困人口主体地位发挥不够。“干部干、群众看”,贫困群众“安贫乐道”,“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精神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让“精准”落地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领会好 “精准”二字、抓住“脱贫”这个着力点、树立起苦干实干的作风。

  先看精准识别。省委书记李纪恒告诉大家,贫困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颗扣子,“这颗扣子扣好了,整个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他将“一把尺子”交给了大家——“两不愁、三保障”,即我省脱贫攻坚目标里提到的“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拿起这把尺子,对建档立卡数据和信息进行再核实、再完善,加强与发改、财政、公安、住建、民政、卫生计生、人民银行、残联等部门数据的比对,增强数据的可信度。他说,“两不愁、三保障”是农户跳出“贫困陷阱”的度量衡,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

  再看精准脱贫。会议要求各地制定个体化、差异化帮扶方案,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建立资金跟着贫困农户走、贫困农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机制,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我省将由省农业厅牵头,省扶贫办等部门协同,7月底前完成省、县两级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精准脱贫的规划,明确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扶贫办、省能源局抓紧落实光伏产业扶贫计划。

  而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这场脱贫攻坚的“揭幕战”,会议特别提醒,抓紧抓早,但不要盲目地抓,防止借易地扶贫搬迁之名搞“运动式”搬迁。同时,还要解决好“精神贫困”问题,依靠群众力量办成群众受益的事,让群众做贷款还款主体、风险承担主体,更多走向市场,决不能大包大揽。

   看民生“利好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将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今年在怒江、迪庆率先实施14年免费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基本医疗上,会议提出,尽快完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和信息处理工作,研究出台特惠政策举措,从防病到治病,从新农合、大病保险到医疗救助,从改善医疗设施到培养医疗人才,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编制保障网。同时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确保今年脱贫摘帽的12个县率先实现农村扶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此外,还要把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危房改造放在优先位置,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提高补助标准,探索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方式,切实保障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为了补齐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今年我省要完成1.6万公里通村公路硬化、50万件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实现100%行政村通光缆、100%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筑牢脱贫攻坚的基础。

  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的困难,我省今年要实现88个贫困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全覆盖,力争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和金融债的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贫困户获贷率达70%。

  同样的好消息还有:今年新增退耕还林任务80%安排到贫困县;贫困地区将作为重点区域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开展农村环境“七改三清”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出监管实招

  “对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严肃追责。”会议要求,严格落实《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确保今年脱贫120万人、摘帽12个县按标准退出、按程序退出,挤干水分的、实实在在的退出。

  据悉,我省下一步将把工作重心转到监督督查上,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省纪委、省监察厅要在年内对全省脱贫攻坚开展一次专项纪律检查。而《州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将作为“指挥棒”,引导州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

  会上透露,州市县乡换届工作后,将注意保持贫困地区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的相对稳定,脱贫攻坚任期内原则上不作调整,不脱贫不摘帽就不换人。省委的态度很鲜明,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在脱贫攻坚上立下军令状,军令在身,没有完成任务不得中途换将。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县党政正职将实行晋级晋升,继续兼任现职务,直到完成脱贫任务。

  组织部门将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跟踪管理,对抓扶贫不力或者工作不在状态、心思不在扶贫的,及时提醒纠正,该教育的要教育,该约谈的要约谈,该问责的要问责,该“下课让位”的要“下课让位”。

   5年成绩怎么看

  昨日,会上公布了一份县域经济发展的5年“成绩单”。

  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由2011年的46个增加至2015年的81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由23个增加至35个,超过200亿元的由7个增加至14个,超过300亿元的由5个增加至7个。

  5年间,财政总收入超过5亿元的县(市、区)由61个增加到85个,超过10亿元的由29个增加到39个,超过20亿元的由12个增加到20个,超过100亿元的有1个。

  5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县(市、区)由10个增加到119个,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的县(市、区)由24个增加到124个。

  但横向看,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无论是在整体规模和水平上,还是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不仅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西部地区也处在较弱位置。

  看综合实力。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我省无一上榜。排名第一的江阴市2015年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0.9亿元,是我省GDP最大的五华区(928.9亿元)的3倍。

  看产业发展水平。大部分县传统种植、养殖业比重较高,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强县主要集中在滇中地区,少数强县和多数弱县之间发展差距过分悬殊。县域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较弱,科技水平、金融服务、管理水平等要素均缺乏竞争力。

   特色经济怎么抓

  会议要求,要对标对位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2016—2020)》的落实,准确定位抓产业。

  如何抓?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李纪恒提出:县域经济从本质上来看,就是特色经济。各县要从本地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聚焦重点,选择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工业是其中的“重头戏”。省长陈豪提出,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园区。要促使优势企业在园区加速成长、重点行业在园区拉长链条,力争每个园区都能成为县域经济中竞争实力最强、产出效益最好的增长极。

  我省将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扭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服务业将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潜力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商贸、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饮、文化、休闲服务业,发展家政、物业、养老等社区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形成全域旅游格局。

  “这里,我要提醒的是,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有特色之差、技术含量之差,但没有发展标准之别、发展方式之别。”李纪恒说,县域经济不是粗放经济、低端经济的概念,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推进剂”。

   幸福指数怎样增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虽然强调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助推器、发动机,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但也进一步做了明晰:要抓的是左右经济发展态势、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项目,能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

  同时,要求各县要对县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实行“一盘棋”布局,建立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体制,构筑起以县城为龙头、以特色小镇为节点、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强县域交通、水利、农村电网、互联网,城镇地下综合管廊和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特别是要加快省际边界和边境口岸特色小镇建设,使其成为省际边界和边境区域性经济中心。

  一个目标令人振奋:到2017年底,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道路硬化;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人口达85%以上,除极少数州(市)外,县县实现通高速,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光纤,城镇、重要场所和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

   活力动力怎样生

  “JQK”是什么?勾民营企业进来,圈块地给企业,然后再尅企业。昨日的会议对政府服务市场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给予批评,并指出这些问题在我省也有反映。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县从项目落地难、企业正常经营难、人才发挥作用难等一个个最具体的问题改起,实实在在地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结合“为官不为”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影响县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投诉举报机制,查办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件,杀一儆百。要以落实政策、放开放活为重点,帮助民营企业“搬三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开三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让民营经济在县域发展中扛大梁、挑重担。

  科技创新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全省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区,县域经济总体上产业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差距就是潜力。会议提出,要全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向农村拓展,推动开放向县域延伸,在更大区域融合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

  “要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助力。”昨日,全省县一级的参会者听到喜讯:省直各部门要在财政支持、融资、扩权、聚才、用地等方面制定具体配套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减负、放权、松绑、助力。同时,考核导向也将发生变化——强化分类考核,对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县、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形成比发展质量、比发展方式、比发展水平、比发展后劲的导向,建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激励良性机制,为发展鼓劲加油。

  记者 刘晓颖 张寅 陈晓波

点击观看直播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
云南旅居的新宠儿竟然是TA?
旅居,从来不是单一的气候、观景、亦或者文化、投资,Zhifang.com
昆明二环内5个新盘蓄势待发
今年以来,昆明二环内多个停滞多年的项目有了新的动作,Zhifang.com
云南安宁重现古时集市
活动旨在着力挖掘永安桥片区的文化底蕴,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