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部聚焦脱贫攻坚的电视剧《万物生》拍摄纪实

20.04.2020  15:21

  影像记忆,影视为媒。万物生长长的就是希望,苹果产业就是甜蜜的希望。2020年1月9日,根据全国知名作家沈洋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40集电视剧《万物生》,经过111天的紧张拍摄,顺利杀青,进入后期制作,将于今年播出。4月15日,北京传来好消息,该剧将于4月26日亮相第26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成为此次展会上40部重点剧目之一。

  打造脱贫攻坚精品

  昭通是集革命老区、乌蒙山深度贫困连片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是最大的市情和现实写照。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其规模和难度居全省、全国之首,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面对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考,5年来,昭通市629万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精准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突出做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四篇文章”,全力以赴打好打赢“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末的184.37万人下降到15.99万人,5年累计减贫168.38万人,10个贫困县区已摘帽2个,贫困村由1235个减至104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3.4%,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初心浇铸的成绩单。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党的阳光雨露般的好政策滋润,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就不可能在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这段史诗般的艰苦历程,需要记录,以影像为媒。

  电视连续剧《万物生》是我省首部聚焦脱贫攻坚的精品力作,通过三观塘村苹果产业从发端、发展、没落到成功转型升级的创业历程,见证三观塘村的变迁,书写一个村庄在艰难中蜕变的轨迹,彰显三观塘村民和各色人等的世态冷暖,人性之美,张扬滇北群众百折不挠、坚韧抗争、敢于创造的拼搏精神。以三观塘为缩影,生动讲述了昭通脱贫攻坚的鲜活故事、全景式展现了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演员阵容强大

  电视剧《万物生》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国影风云影业有限公司、上海艺丽文化传媒中心、山西黄河影视社联合出品;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中共昭阳区委、昭阳区人民政府、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昭通辉达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万物生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视天荣(北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由陈乾伦担任总制片人,文世斌、杨真联合执导,杨双印、胡全新、齐剑豪、杨江敏、沈洋编剧,程琤、沈泰、刘云龙、李玉峰、李眸、李宝安联袂主演。

  电视剧《万物生》剧组演员阵容强大,不仅有实力派名星助阵,还有“老戏骨”加盟,联袂主演,使该剧增加了许多看点,进一步提升了该剧的品质和内涵,成为《万物生》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从始至终透着一股力量,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景拍摄多元融合

  为充分展示磅礴乌蒙、神奇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电视剧在昭通实景拍摄,经历了昭通苹果从种植、青涩、成熟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为保证拍摄质量,剧组在昭阳区永丰镇苹果庄园搭建了万物生拍摄基地,先后在苏家院镇、洒渔镇、旧圃镇、大山包镇及主城区多处选景、置景,辗转于昭通城各大公园、学校、宾馆、酒店、咖啡厅、茶楼、商铺、农家及标志性的特色街巷、村庄等外景地拍摄。昭通苹果发源地最古老的“苹果树王”、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万亩苹果庄园、大山包国家公园、鸡公山大峡谷、黑颈鹤、磅礴云海、万亩稻田和昭阳八景之洒渔烟柳、珠泉涌碧等昭通独有景观成为电视剧首选外景地。昭通彝族、回族、苗族等民族风俗风情和服饰等元素均有展现。

  为更多地展示昭通地域文化特色,剧组曾多次到大山包取景拍摄,但由于大山包气候变化较大,大雾导致能见度较低,无法拍摄,剧组多次无功而返,最后,剧组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到大山包坚守,拍摄最美的风景。

  在展示昭通风景的同时,剧中还充分展示了昭通的美食文化,宣传了昭通苹果、昭通洋芋、昭通绿豆糕、昭通酱等一批代表昭通美食文化的元素,将成为昭通外宣的靓丽名片。

  万物生,生万物,生的不正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新希望吗?电视剧《万物生》,在全国人民脱贫奔小康的2020年顺利推出,正当其时,向全世界呈现了一个欣欣向荣,万物复苏,蓬勃兴旺的中国乡村大地。

  讲好脱贫故事 弘扬正能量

  昭通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涌现出太多生动的感人事例,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万物生》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就在昭通完成拍摄的电视剧《万物生》,对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进行了专访。

  杨亚林说,电视剧《万物生》是一个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产品,能够真正展示出昭通的特色,昭通的人文情怀,特别是在昭通脱贫攻坚中面对贫困程度深、发展滞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不便、产业弱小、教育落后等困难,坚持把“四个敢不敢、善不善”作为重要标尺,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以“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脱贫攻坚精神,在磅礴千里的乌蒙山打响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5年时间让184.37万人摆脱贫困,36.24万生活在边远高寒等六类区域的山区群众,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安置模式,实现了从山区群众到城镇居民的“直过”,把绝对贫困变成了历史的记忆。

  “昭通脱贫攻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没有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永远做不到。”杨亚林说,“也希望通过电视剧,反映出昭通在短短几年中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也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昭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昭通,一定是一个真正交通便捷、生态优美、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这部电视剧以脱贫攻坚为主题,以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主线,是一部直接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现状的电视剧。昭通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优势,也孕育了昭通这一独特的苹果产区。杨亚林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让所有的人更充分地认识昭通、了解昭通,逐步接受并喜欢上高品质的昭通。昭通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决战,我们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的方式,讲好昭通故事,更讲好中国脱贫的故事,并以此来弘扬正能量,宣传好昭通,宣传好昭通美好的未来。

  【新闻链接】

  《万物生》通过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园艺专业研究生文雅琪带领扶贫队员帮助农民建万亩现代苹果庄园,带领群众创新发展理念创业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展现滇东北农村群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万物生》以故事发生地鹤镇三观塘村作为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着力塑造了以文雅琪、康梦等驻村扶贫干部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为主线,以几对年轻人的爱情为辅线,通过浪漫的爱情故事,励志的感人故事,唯美的乡村和城镇画面,全景式展现文雅琪、康梦、宗泽、宗燕等80后、90后年轻基层干部驻村蹲点,带领村民攻坚克难共同建设美丽新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

  【声音】

  这部关于新时代新农村脱贫奔小康的农村大剧总算瓜熟蒂落了,值得期待。电视剧《万物生》是在国家实施脱贫奔小康的大背景下讲述一个扶贫济弱、扶贫扶志、防止返贫的故事。

  在故事内容上我们力争出新;在故事编排上,我们突出了新旧思想、观念等的冲突。当然,与其他电视剧一样,这部剧肯定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总之,我们是想做一部接地气的扶贫励志剧,这部剧4月就能完成剪辑,很快就会与观众见面,希望大家喜欢。

  ——电视剧《万物生》制片人陈乾伦

  昭通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居住大山深处,交通相对落后、土地贫瘠、广种薄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可以说,昭通是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各要素最全的一个鲜活样本。以昭通作为农村精准脱贫的一个案例,来讲述中国的脱贫故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拍摄过程中,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都以万分敬业的态度在工作。《万物生》无疑是一部值得守在电视机面前追的剧。真诚期待《万物生》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

  ——长篇小说《万物生》作者、电视剧《万物生》编剧沈洋

  改变农村的贫困状态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破不立万物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万物生》所要展现的主题思想。

  现在拍摄已经结束了,100多天的紧张拍摄终于把近60万字转换成图像,我们经历了如何以更新角度更接地气人物为广大观众呈现一部大家喜爱的电视剧的诞生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它还只是一棵幼苗,还很青涩,还需要阳光雨露。需要经历风雨的考验才能成熟。我们剧组的全体同仁将以更大的信心和百倍的努力呵护培育这棵幼苗,使其茁壮成长。

  ——《万物生》导演文世斌

  云南别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为全剧取景提供了丰富的选项,该剧又是根据全国知名作家沈洋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人物众相都为剧本创作提供了珍贵标本。过去的农村剧关注家长里短和人际关系比较多,而《万物生》则侧重于反映农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变迁。

  脱贫需要久久为功,主人公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扶贫绝对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扶贫,还要有精神层面的扶贫,不仅要传递具体的扶贫经验,更要传递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她让村民们看到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该去做什么?她把新观念带到自己扶贫村,让村民亲手开启思想之门,致富之门。这是《万物生》与其他剧有别的地方,也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生活是最好的剧本,相信从乡土中茁壮成长出的《万物生》一定花香果甜。最后希望观众喜欢这部戏,同时也希望把精准扶贫的精神传递到全国千家万户。

  ——《万物生》导演杨真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我参演这样一部反映脱贫致富的电视剧,非常荣幸。从接到这个角色到开机前,我内心比较忐忑。因为对于扶贫工作了解不多,所以在开机前,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个角色,学会了如何把这个人物塑造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好地呈现扶贫干部的精神面貌和真实的工作状态。

  在拍摄期间,我也实地了解了很多扶贫干部的真实故事,让我充满了感动和敬意。《万物生》拍摄了近4个月,我欣赏了七彩云南的美景,感受到了昭通贫困山区农民的善良和质朴,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们为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点赞,向他们致敬。希望大家通过这部剧,体会一线扶贫干部的艰辛。

  ——《万物生》女主角程琤

  “精准扶贫”对于我来说比较遥远,直到进入《万物生》剧组。为了进入角色,我查阅了大量关于苹果种植的书籍,实地走访苹果园,向专家请教最新的种植理念与技术。在与专家接触中,他们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让我塑造出一个不同于我之前印象中“刻板”“严肃”的学者形象。

  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广大基层扶贫干部的不易。由于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面对村民们的需求,广大党员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通过这部戏,让我对党的扶贫政策有了更深的体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人自豪。

  ——《万物生》男主角沈泰

  云南网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