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曲靖待补:特色小镇故事多

14.02.2016  09:28

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形成规模。

草莓种植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待补,乌蒙山片区一个总人口为5万多人的高寒山区小镇,如何在5年间实现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近3倍、驻镇人口增长近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倍、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的“三增一减”脱贫攻坚新跨越?

春节前夕,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全媒体记者冒着风雪走进会泽县待补镇,选取3个扶贫故事、3个脱贫案例,探寻特色小镇、特色旅游、特色产业构成的脱贫攻坚特色路径。

新闻背景

待补镇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会泽县南部,国土面积359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14896户52809人,是典型的冷凉高寒山区农业镇。通过多年持续扶贫开发,2015年与2009年相比,小城镇建成面积从0.9平方公里发展到2.5平方公里,驻镇人口从0.47万人增加到1.28万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96元增加到9096元,贫困人口由40123人减少到10032人。

去年底,全镇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43户10032人。为了让1万多贫困群众脱贫、5万多群众实现小康,待补镇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与小城镇城乡统筹示范镇的目标,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新路径。

扶贫开发

新春时节走亲戚

2月3日,迎着飞舞的雪花,待补镇人大主席宁有志来到他扶贫挂钩的仓房村看望李建国老人。

在一栋新建的房屋前,李建国热情地招呼客人。“宁主席,你又来了,你看我家新房也建起了,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家几代人都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新房住。

搬入新居前,67岁的李建国和身患残疾的儿子住在用石头垒起的两间旧房子里,生活艰苦,是仓房村132户贫困户之一。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仓房村生存条件恶劣,是全镇3个脱贫攻坚村之一。

仓房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132户、355人。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县、镇、村40多名扶贫工作队员与贫困户实现了“挂包帮”。

山区群众脱贫的最大困难就是基础设施条件差,路不通,什么产业也发展不了。”宁有志说。

经协调,扶贫工作队借着企业进村建设风力发电场的机会,新修村组道路,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

我们打算通过组织山区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外出学习,来打开他们的眼界,增长知识,更新观念。”驻仓房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夏鑫介绍道。

待补镇以精准扶贫增后劲,认真落实扶贫干部“挂包帮”“转走访”责任,全镇68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843户10032人,确保每一个村(社区)都有镇领导挂联、有单位(部门)挂包、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为金牛、仓房、箐门3个贫困村落实扶贫安居、农村安全饮水、退牧还草工程等项目帮扶资金1301.2万元。

专做家乡土特产

走进待补镇鸿远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负责人李发旺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这是苦荞丝,那是鲁纳松子、干洋芋片、天然花椒、酸菜。我们做的都是待补的土特产品,销路可好了。

李发旺的老家在待补镇最贫困的仓房村。发现生态绿色的农家产品很受欢迎后,2004年,他回到仓房村收购村里自产的花椒、洋芋、苦荞,加工包装销售,销路很好。

2005年,李发旺成立鸿远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专做家乡土特产品生意,自建工厂开发了天然花椒、干酸菜、洋芋饵丝、苦荞丝等系列产品。公司以“工厂+基地”模式带动仓房等村1000多户群众从事酸菜制作,年支付村民加工费100多万元,年收购洋芋200吨,发展洋芋、青菜基地4000多亩,2015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乡亲们,离不开待补的山水,必须与村民一起发展。”李发旺说,“我正在做苦荞系列产品的开发,想利用整株苦荞,生产各种生态食品。如果产品打开销路,就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苦荞产业基地,把家乡的土特产品做大做强,带动贫困山区群众致富。

近年来,待补镇积极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充分挖掘乡村资源,聚人气、增后劲,打造会泽南部物资交流、农副产品集散地、旅游集散地,构建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合一”之地,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开拓高原特色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吸引外地客商到待补批发农特产品。2015年全镇有中小企业485户,实现总产值1.2亿元。

待补镇还把劳务输出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发展,逐步实现全镇三分之一的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就地市民化;三分之一的人口外出务工,实现土地流转的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工资性收入在城镇;三分之一的人口依托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累计输出劳动力2.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

打造温暖服务站

春节放假吗?

不能放。

好赚钱?

这几天的钱可以不赚,但春运客人要吃饭、休息,我们要做好服务。我们打造的是渝昆线上‘最温暖服务站’。”待补特色餐饮城经理张绍波说得很诚恳,餐饮城里到处是温暖的火盆。

刚下渝昆高速公路收费站,一排青瓦白墙的建筑上,“待补特色餐饮城”几个大字格外显眼。这里是渝昆高速待补服务区,渝F、川L、云D、云A车牌的几十辆客车停在车场里,旅客忙着购买食品。

烤洋芋大的3元,小的两元,里面还有凉面、凉米线。”张绍波介绍道。

香喷喷的烤洋芋成为旅客的首选。重庆旅客张女士说,“待补烤洋芋真香,其他地方吃不出这么香的味道。”专门负责火烤洋芋的师傅朱开龙说:“每天要烤200多斤,经常客人要排队等着吃。

吴师傅是乐山开往昆明客车的驾驶员,他说:“高速公路修好了,从乐山到昆明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到10小时,待补是我每次路过都停留的地方,这里服务好,吃的也便宜。

每天有130多辆大巴进入待补服务区,自驾车300多辆,旅客人数4000多人,卖的都是待补本地农家产品,每天营业额达4万多元。”张绍波介绍。

待补镇地处昆渝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与宜宾、水富、豆沙关、大关等地连为一线,是到会泽、进滇东北旅游的必经之地。张绍波抓住机遇,自筹资金,建成占地5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待补特色餐饮城。

待补镇立足通道优势,积极打造“行在昆渝、吃在待补”品牌。通过招商引资1.9亿元,建成占地56.3亩的特色餐饮区,可容纳170余商户入驻。突出示范带动,鼓励有条件的餐饮大户优先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形成功能齐全的餐饮发展格局。以天然绿色生态原材料为载体,打造黄焖鸡、玛咖鸡、荞粑粑等地方特色美食。2015年,全镇有规模的餐饮企业达30余家。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