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省妇联脱贫攻坚工作聚力永仁县宜就镇

06.12.2018  14:10

  11月29日至12月1日,云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和红梅,党组成员、副主席农布央宗、计关琴、李疆,巡视员陈洁,副巡视员吴皖明及机关、直属单位干部40余人再度来到省妇联扶贫挂钩点永仁县宜就镇,通过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深耕扶贫难点、分享脱贫经验等方式,力求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实地走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成效


  和红梅一行实地调研了宜就镇地什苴村爱心超市、梅花鹿养殖基地、查利么村葡萄协会电商中心和天丰地盈云岭牛现代产业园,并对永仁县引进先进农业企业、壮大发展产业从而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给予充分肯定。


  在电商中心,听说查利村委会有1500个彝族绣娘的绣品仍“待字闺中”,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后,和红梅向电商中心负责人李云燕介绍了北京“依文”公司把贵州苗绣推介进入国际市场的事例,鼓励李云燕要大胆尝试走出去、要学会利用公司、合作社谋发展的思路做大平台。

  “在龙潭村,乡村旅游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和红梅走入附近的农户家,看到有远见的农户已经为未来的乡村旅游准备好了新的客房,她为这个山坳中的致富雏形感到高兴, “等你们开业后,我就把亲人和朋友都带来。
  


  云岭牛现代产业园是拥有世界级先进养殖水平的现代化养牛基地。一年来,企业的发展有目共睹:截至2018年11月1日,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已辐射2个乡镇398户养殖户加入,其中贫困户198户,预计回收犊牛143头,农户增收77。2万元。听着这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和红梅高兴地说:“产业扶贫就是要瞄准靶心、聚焦难点钉钉子,企业发展了,农户受益了,这样的现代农业企业定位很准,与农户的无缝对接有大好的发展前景。


 
  座谈交流,碰撞脱贫攻坚思路新火花


  11月30日下午,和红梅一行与永仁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在听取了县、乡两级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后,对县、乡镇各级脱贫攻坚工作和省妇联派驻永仁县扶贫工作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和“两不愁”、“三保障”,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顽强的毅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二要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机制保障,集中力量推进‘精准扶贫十大行动’。三要把脱贫工作纳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当中,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四要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减少简单发钱发物式帮扶,不得无条件发放现金,不得包办代替贫困群众搞生产、搞建设,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要激发贫困群众立足自身,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要推广以积分换物品的“扶贫超市”鼓励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与非贫困户之间开展生活互助。

 

 

  省妇联一行还与宜就镇党委政府、省妇联驻村工作队员进行座谈交流。

  入户慰问,情系建档立卡户

  和红梅、农布央宗、计关琴、李疆、陈洁、吴皖明等领导及机关、直属单位干部分别走访了挂钩贫困户家庭,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勤劳致富。

 

  他们各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但经过几年来无数次的往来,在他们心中,省妇联的扶贫干部已经是他们每个家庭中的亲人。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板栗树是否挂果、家中的牛、猪是否出栏、田里的收成、生病的家人是否康复、婚嫁的青年、上学的孩子、建盖的新房都是大家心中的牵挂。工作队员看到有的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干净的院落、崭新的家具,基本实现了家庭“六净四有一规范”,大家高兴地为他们点赞。

 

  亲人之间的交流总是让人感动,每一个贫困户家中流动着的一个个温暖的场景,是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开花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所有扶贫工作者的最大回报。


  数字小新闻:

  宜就镇建档立卡贫困村12个,有建档立卡户1125户4021人,贫困发生率27。6%。其中2014年至2017年贫困户脱贫710户2737人,贫困村脱贫出列4个。2018年,贫困户脱贫350户1113人,贫困村脱贫8个。

  目前,全镇还有未脱贫建档立卡户65户171人,贫困率降至1。03%。

  全镇27名辍学学生全部成功返校。

  全镇12个村相继成立“爱心超市”。

  全镇完成村组道路硬化20条60公里。

  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6020。71万元,投入安居房建设资金2801。14万元,涵盖农户1462(贫困户784户)户。

  异地扶贫搬迁安置66户。

  全县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