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施甸推进四化融合发展治穷根

18.12.2015  11:24

完成2894户90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退出和纳入工作

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4个项目11.2亿元融资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不少边境地区扶贫攻坚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破解?有着6个贫困乡、47个贫困村、6066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施甸县,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因地制宜推动四化融合发展,整县脱贫和布朗族聚居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扎实有效推进。

脱贫攻坚,精准为要。施甸县严把“出入关”,摸清底子、找准对象。目前,共完成2894户90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退出和纳入工作。实施3万户10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该县以“七个精准”挪穷窝、治穷根:搬迁选址精准,向旅游环线、产业发展带、新型园区、县城、集镇、中心村靠拢;宣传发动精准,给干部群众算清易地扶贫搬迁的经济、生活改善账;规划设计精准,聘请专业公司完成27个易地扶贫安居点的规划设计;分类指导精准,针对搬迁到县城、乡镇集镇、中心村的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设定不同补助标准;配套政策精准,出台24个配套政策对搬迁户的资源、资产管理和处置及搬迁户籍、低保救助、就医就学等给予保障;建设投入精准,改进建筑工艺、降低建材成本,以户均建房120平方米计算,可为每户节约4.8万元;资金管理精准,制定流程图,绘制政府、银行、旅投公司、乡镇、村、农户6方项目资金申报、投放、管理路线图。目前,已有7个安置点启动建设,完成投资2600多万元。

群众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作支撑。为此,施甸县把扶贫攻坚与推进旅游国际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高度融合互动发展。推行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办法,发展现代农业;依托乡村古镇和民族风情,实施旅游产业到乡到村到户工程,开展坝区25公里文化长廊和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枯柯河流域民族生态旅游的“一带两环”建设,整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引进万家欢集团投资8亿元,规划种植特色水果8万亩,建设休闲旅游农庄和优质水果深加工厂;引进怒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公司投资32亿元,对怒江河谷温泉资源、抗战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为破解发展资金投入难题,施甸县还超前成立城投、水投、旅投等7家融资实体公司,建立扶贫重点领域融资规划和PPP项目库,搭建政府、融资公司、省市农发行3方联席会议制度,与市农发行签订了金融扶贫试点县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信贷支持不低于130亿元,同时被省农发行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扶贫贷款试点县,从今年开始连续扶持3年,每年支持2个至3个扶持项目、6亿元至9亿元贷款。目前,已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4个项目11.2亿元融资,已包装上报施甸生态河治理、县域公共基础设施等3个项目7.4亿元融资;实现了7.7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在1个月内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评估报告“施甸模式”还为全省提供了借鉴模板。

(记者 刘晓颖)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