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福利取消和发放都不能“一刀切”
即便是国企和事业单位,有些已属于竞争性行业,发放职工福利还有个激励机制的问题,而撒胡椒面式的工会福利显然起不到激励作用。
在反腐高压之下,北京的年货团购市场一直冷清。不过记者发现,今年的年货团购市场有了回暖迹象。有老字号年货企业负责人分析,前几年企事业单位对于反腐红线不明确,所以“一刀切”地取消了职工福利,而随着纪检部门和工会组织对于“红线”到底在哪儿逐渐明确,一些企事业单位也开始放下包袱,逐渐恢复了对员工发放正当福利。(《北京青年报》2月4日)
自打八项规定出台,“福利”就是个让人纠结的词儿,有的单位三年中秋节都没发月饼了,有的单位取消了年终奖,有的单位则把年终奖从年前挪到年后发,玩暗渡陈仓的把戏。总之,这几年很多人都觉得逢年过节口袋紧巴巴,怨声四起。
反腐和职工福利捆在一块儿,很奇怪,尤其是反腐力度越大,职工福利越少。依常理,腐败分子搜刮民脂民膏,多打掉一些腐败分子,老百姓的日子应该越过越好、福利越来越多才是,怎么会出现上面反腐、基层喊苦的局面?
表面上看,好像是因为一些单位领导对中央精神理解不够透彻,对什么是“反腐红线”心中没底,犯了“一刀切”的毛病。照我看,真正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社会管理向来有“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倾向,个别官员、少数单位搞腐败,全民都得跟着打预防针;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觉得自己官帽要紧,为了树立本人及单位清廉形象,不惜牺牲职工的正当权益。
2014年中秋节前夕,《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反腐不应反职工正常福利》,自那以后,一些单位在给职工发放福利的问题上不再一毛不拔,加之中办、国办、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先后下放文件,要求各单位要保障干部职工节日期间享有正常福利待遇,于是“职工正常福利应该发”逐渐形成共识。北京年货团购市场回暖,表明很多单位的确是“放下包袱”了。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回暖”可以,千万别像从前那样“发烧”,比如有些“油水厚”的单位,从前发放节日福利,动辄就是几千元的购物卡;前些年媒体还曾报道,某沿海大型国企春节、十一长假轮流安排员工出国旅游。如果回到这种状态,福利就又和腐败剪不断理还乱了。新闻中说,“红线”已经逐渐明确,似乎只要不撞线,给职工发放福利就没有问题。
“红线”在哪儿呢?目前看有两条,但依我看,都不怎么靠谱。一是来自纪检部门的说法——不能挪用比如办公经费等本应用于其他用途的款项发福利,这当然很对,可外界如何监督?单位内部职工一般是不会举报的;二是近来一些地方工会按照全总的指示,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福利标准,比如全年节日福利总共不超过1000元。这是个硬杠杠,一目了然,便于执行、便于监督,但它的不足之处也是“一刀切”。即便是国企和事业单位,有些已属于竞争性行业,发放职工福利还有个激励机制的问题,而撒胡椒面式的工会福利显然起不到激励作用。
地域不同、单位性质不同,要给发放职工福利划定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红线”是不现实的,但我以为,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一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福利的资金来源是公共财政,就此而言,其福利水平应与社会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且福利发放标准应提前向社会公示,接受纳税人监督;对国有企业可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圆满完成阶段性经营指标的前提下,允许其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按照超额利润的一定比例发放职工福利;至于私企,人家自己赚钱自己花,只要不是非法所得,怎么发放职工福利完全是自家的事。(春城晚报 评论员姚文晖)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