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在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03.02.2016  19:09

以新的建设发展思路为引领

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加速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在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6年2月2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高峰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教育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对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今天下午,我们又在此召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入落实2016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和“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做法及突出成效

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下,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职业院校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扩大办学规模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激发办学活力为着力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积极作为,使面上工作有进展、重点工作有亮点、难点工作有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政策,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针对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相继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关于建立完善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云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新政策,为加强职业教育事业宏观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加大投入,全面增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高职院校质量工程”、“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全省职业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目前,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达59.79万人(含技工学校11.37万人);高职院校在校生达19.6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1.89%。中职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值等分别比2010年增长10.93%、22.93%和78.89%,高职学校也分别增长50%、36.51%和91.85%。另外,国家和省财政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生活资金达60.34亿元,资助学生348.53万人次。

(三)整合资源,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自2007年开始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以来,规划建设的13个职教园区共完成投资182.66亿元,征地2.9万亩,竣工建筑面积 641.58万平方米。嵩明、安宁和曲靖、楚雄、普洱、文山、临沧、德宏等8个职教园区已经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58所,入驻学生26.19万人。保山、昭通、玉溪、西双版纳、红河等5个职教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园区的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学校小、占地少、布局散、条件劣、质量差的局面。

(四)畅通渠道,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单独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中职“注册入学”和“考试入学”并举的录取方式,开展五年一贯制“3+2”、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分段培养。积极推进高职本科试点和应用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目前有13所本科高校办有本科高职专业,在学人数达10.2万人。专业硕士培养规模不断扩大,12所院校具有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生达到1.4万人。通过云南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工作,逐步探索实现自学考试、普通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拓宽终身教育通道。

(五)优化结构,建立专业动态管理与评估机制。2010年,省教育厅启动实施2010—2020年全省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规划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专业设置管理平台,成立了27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类人才需求调研及相关专业类指导标准制定工作,开展专业标准认证及专业优选评估,把认证和评估结果作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指导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目标,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六)因地制宜,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年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保持了每年培训教师1500人次以上的规模。大力实施以聘请社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对象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聘教师”制度,由最初2007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0万元,五年间累计聘请兼职教师10000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全省“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2014年出台了《云岭教学名师培养和认定办法》,开展了第一批17名中职、10名高职“云岭教学名师”的认定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科专业发展带头人,在师资队伍中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2015年,全省中职、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达26070人和11438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7.1%和39.22%,生师比分别达到22.93:1和17.1:1。

(七)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各职业院校通过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深度定岗实习等模式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实践教学不断扎实强化,实现了全过程、多方位的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和优质就业搭建了有效的“校企直通车”,使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如: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开展了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曲靖麒麟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前校后厂”办学模式;腾冲第一职业中学和曲靖应用技术学校探索开展“校中企”办学模式,砚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企中校”办学模式;云南工商学院实施学生职业化管理体系等都是有效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八)骨干引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是开展中职示范校建设。2010—2014年,全省共有28所学校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全国1000所),累计共重点建设了51个专业、26个特色项目,建设资金达到6.13亿元。在286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的有56所,占19.58%;达到省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的有61所,占21.33%。二是开展高职院校特色评估。2012年,在完成全省高职院校合格评估的基础上,率先启动了以“分层、分类”为评估方式的新一轮高职院校特色评估,先后建设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7所,省级特色骨干高职院校7所,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职业院校梯度。

(九)加强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按照对接全省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建设目标,全省职业教育集团由2010年初的7个发展到2015年的37个(省级25个、州市12个),加入集团的学校由240所增加到429所(有一校加入多个集团),企业由300多个增加到1656个。79个行业协会、39个科研机构、145个其他社会组织、75个政府部门加入职教集团,37个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累计超过2423家。2015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制定了《云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使职业教育发展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十)优化环境,全面激发民办职业教育的活力。200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安排民办职业教育专项资3005万元(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678万元,民办中职学校327万元)。从2010年起,云南民办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以每年9.5%的速度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12.81万人,分别占同级学校数的15.38%,学生数的21.42%;民办高职高专11所、在校生6.79万人,分别占同级学校数的29.73%,学生数的34.64%。

(十一)内引外联,全面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交流。五年来,利用滇沪合作与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及其合作伙伴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至今累计举办校长及管理人员培训班、电子电工教师培训班34期共1634人。2012年,东部地区10个职教集团与滇西10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各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国际化以及“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例如,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已招收五届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毕业生中已有20人赴德国留学。

(十二)扩大范围,全面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一是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五年间,省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以9000多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载体,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大力开展科技、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和各类工种技能培训工作,使在乡农民留得住、进城农民能就业。五年间,全省受培训的农民达到近2300万人次,成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工人和新型市民。二是积极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从2000年起,在云南农业大学、省民族中专等大中专院校连续举办15届云南省特有民族大、中专班,对学生给予全免费并适当补助生活费,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培养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中高级实用技能人才1500名。

(十三)突出技能,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近五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活动中,获得奖牌178块(其中,金牌10枚、银牌50枚、铜牌118枚)。共成功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11大类专业74个赛项技能竞赛5次,参赛师生达到1.9万人次;高职院校15个大类专业42个赛项技能竞赛3次,参赛师生达到近5000人次。在2015年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将为获得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的高职应届毕业生,提供注册就读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学习机会。这是我省推进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我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创新。

(十四)职教帮扶,全面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精神,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并在国家现行免补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2500元生活补助,旨在通过大力培养服务迪庆州和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和拓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渠道,打牢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根基,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2014-2015年,共招收学生近3500人,补助经费近800余万元。

(十五)强化保障,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不断强化职业院校“质量兴校”意识,持续开展特色评估和院校章程建设。自2012年起,在完成全省高职院校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采用数据采集平台预审与关键问题考察、内涵建设与特色建设评估并重为主要方式的新一轮高职院校特色评估工作,引导各职业院校积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同时,重点建立教学督导制度,规范教学运行,完善制度管理,逐步形成 “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奋斗在职业教育一线、为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虽然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构建了中、高相衔接,普教职教相互渗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在新形势下,全省职业教育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供需矛盾突出。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其先天的“发育不良”和后天的“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的偏移,甚至出现了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不良局面。从数据统计来看,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存在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严重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一直上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体制机制看,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职业院校培养能力不强。个人发展看,存在就业对口渠道窄、薪酬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从社会氛围看,“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职工培训和学生技能再学习的有效氛围还没有形成,等等。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测算,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缺1.93万亩、校舍建筑面积缺12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值缺8.94亿元、图书资料缺1815万册、计算机缺少4.28万台,达到以上各项基本建设缺口资金约为270亿元。从校企合作投入情况来看,2013年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占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的0.01%,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比例为0.21%。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实训环节不能得到保证。

(三)高中阶段普职比逐渐失衡,招生人数连年下滑。2010-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分别为31.72、22.37、22.26、21.96、21.59,出现4年连降的局面。2015年招生人数为22.32万人,总数略有回升,但中职及五年制大专比2014年减少447人,增量集中在技工学校。26所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现象,超过50%的学校招生人数不足300人,近80%的学校招生人数在800人以下。从普职比来看,全省为1:0.76。在129个县中,职普比高于1的县仅有16个,高于0.76的仅有18个;低于0.5的高达97个,占总数的75.19%;低于0.2的高达49个,占总数的37.98%。

(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任重道远。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23738人,2015年达到26070人,增长了9.8%。从生师比来看,2015年为22.93:1,离《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12.5:1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普通中专的生师比为40.51:1,问题较为突出。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比例仅占30%左右,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仍处于偏低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五)职业教育园区和集团功能有待提高。从13个职教园区建设情况看,目前建设资金投入仅占规划投资的53%,后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前期建设基本依赖银行贷款和资产置换两种方式,债务负担较重。从园区学校的合作来看,学校与学校之间只是停留在物理的堆砌,并没有实现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基本设施、师资队伍交流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没有发挥教育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职教集团运行情况看,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通畅,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仅仅是为组建集团而有机拼接,基本没有开展对接性教育教学活动,基本没有发挥出产学研用一体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效应。

(六)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亟待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处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强省等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学校内部管理和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办学活力有待增强;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改革还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学校出现了常规管理不到位、招生行为不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已有制度规范不落实等现象,导致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中职学校认同感不强,缺乏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与其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七)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在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中,95%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31.3%的学生来自民族地区,大部分受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自然条件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少家庭难以承担子女教育费用。另一方面,经费、师资等投入有限,地区内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加之教育观念落后,农村职校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机会少,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难的矛盾更为突出。

三、全面把握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点任务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今天上午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已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国家和省的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指引下,认真谋划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好职业教育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着力提升“一个能力

当前,云南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人才结构的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提升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同时,党中央提出了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旨在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素质提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解决一批贫困人口,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强力支撑,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提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中的服务能力成为“十三五”时期职业院校办学的重大任务。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须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认真谋划,科学做好“十三五”本地本校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着力贯通“两个通道

一是贯通职业教育入学通道。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要按照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千方百计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力推行“注册入学”和“考试入学”相结合的录取方式。这里要特别强调,中职招生工作要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守招生工作“十条禁令”,对未完成任务或违规违纪的进行问责处理。要强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制度,尽快完善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比例。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免试入学等考试招生办法,扩大招收具有实践经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比例。从2016年起,将遴选100所左右省级及其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纳入“3+2”招生范围。同时,加快制定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分段培养方案,不断扩大招生学校数量和招生计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能齐头并进,两条腿一样长、一样粗、一样壮。

二是贯通职业教育就业通道。要加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部门等的沟通协调,发挥政府促进公平就业的基本作用,积极协助完善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制度,使更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领、自己的理想来获得相应的岗位,畅通职业教育发展就业通道,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加快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核心内容的“四众”发展,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人人参与又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众人创富、劳动致富之路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着力健全“三个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联合办学”制度。当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实验实习条件等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开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联合办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但是,随着联合办学的推进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家对学生资助、免学费等优惠政策的出台,使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唯利是图,违规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不良影响。2016年将对《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管理规定(暂行)》进行修订和完善,对联合办学工作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二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2015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明确了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明确了公办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与社会力量进行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各地要认真研究,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指导职业院校主动与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技术研发、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制定等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使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建立健全“质量报告”制度。开展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是促进职业院校加强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各地各职业院校向社会宣传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展示学校风采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体现,对推动职业院校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通过验收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学校自2017年起发布质量年度报告。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于2017年底前完成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工作。

(四)着力推进“四个调整

一是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集中优势、做大做强”的导向,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要素在地理位置分布上逐步趋于合理。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实训设备匮乏、师资队伍水平偏低、在校生规模长期萎缩、建设效益较差的职业院校,要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逐步退出一批、保留一批、做强一批。促进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鼓励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及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继续扩大专业硕士学位在校生规模。2016年,将开展150所重点中职学校的遴选工作。在此,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办学过程中,不要以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为办学导向、高等职业院校也不要以高等职业院校升格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为办学导向。

二是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是职业院校建设活动的龙头,也是体现职业院校特色的根本。可以说,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肩负的最大任务。全省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职业院校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和专业面向市场、优胜劣汰设置机制。2016年将按照“一校一品”的建设目标,开展重点(骨干)专业、特色(品牌)专业的遴选工作,重点培育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形成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协调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相衔接的专业链和专业群。到2020年基本实现能对接产业、层级分明、优势互补的专业结构布局。另外,计划将于2018-2020年分批次开展以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就业质量、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三是推进职业院校培养模式调整。要按照“贴近行业、围绕专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着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校企合作,全面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和实习责任保险制度。2016年完成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认定工作。

四是推进职业院校拨款制度调整。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明确了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从平均安排经费、“一刀切”和吃“大锅饭”转向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2015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原则,首次在中央“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中采用了以学校层级、高中阶段整体情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为主要因素的分配方法。从2016年开始,重点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等情况纳入分配因素,对2014-2015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结合其他发展情况运用于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调配中、扩展到职教园区建设、职教集团建设等工作中。

(五)着力加强“五个建设

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在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院校的设置和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支持本地区中职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适当向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力争到2020年达到国家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特别是对行业背景突出、区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培养模式先进、引领产业发展的150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30个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将采取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方式,力争做到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高效协调与统一。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功能园区建设。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引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州(市)政府统筹和融资为主,以形成合理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为纽带,以滇中昆明、玉溪、楚雄,滇东北曲靖、昭通,滇东南红河、文山,滇西保山、德宏,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滇南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为基本格局,加速形成6个区域性职业教育区和13个区域性职业教育园区,使区域内学校能实现统筹规划专业设置,统筹招生计划,统一开展招生工作,统一调配教学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学习主体、培训主体、用人主体在特定区域内实现紧密对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17年底,规划建设的13个职业教育园区必须全部建成并入驻师生。今年上半年将适时召开职教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与推进工作会议。

三是突出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建设。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十三五”期间,要加快现有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工作,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建立“绩效为先、动态调整、以奖代补”的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运行和退出机制,形成30个中、高职相衔接,集学生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统筹使用校舍、师资、经费、设备等优质资源,并能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职业教育集团,真正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等“三链”合一融合体。2016年将依据《云南省职业教育集团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首次评估工作,并强化评估结果在基础能力建设资金分配、招生计划调整等方面的运用。

四是突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与人事编制部门进行沟通,加快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落实工作,并按照“编制到校、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师配备的具体方案。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加快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探索职业教育师范生定向培养试点工作。要研究制定《云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云岭教学名师”的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要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施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促进职业院校管理队伍和专任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年龄、学历、专业等结构较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要着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师资队伍大数据库建设,力争到2016年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逐步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是突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办高职院校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要加快落实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扩大并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依法保障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优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机制和治理结构,完善职业院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职业院校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章程的核定工作,其他学校必须于2017年底前完成。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重大任务。让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立足实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全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后,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谢谢。

 

以新的建设发展思路为引领

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加速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在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6年2月2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高峰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教育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对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今天下午,我们又在此召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入落实2016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和“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做法及突出成效

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下,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职业院校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扩大办学规模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激发办学活力为着力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积极作为,使面上工作有进展、重点工作有亮点、难点工作有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政策,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针对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相继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关于建立完善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云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新政策,为加强职业教育事业宏观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加大投入,全面增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高职院校质量工程”、“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全省职业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目前,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达59.79万人(含技工学校11.37万人);高职院校在校生达19.6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1.89%。中职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值等分别比2010年增长10.93%、22.93%和78.89%,高职学校也分别增长50%、36.51%和91.85%。另外,国家和省财政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生活资金达60.34亿元,资助学生348.53万人次。

(三)整合资源,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自2007年开始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以来,规划建设的13个职教园区共完成投资182.66亿元,征地2.9万亩,竣工建筑面积 641.58万平方米。嵩明、安宁和曲靖、楚雄、普洱、文山、临沧、德宏等8个职教园区已经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58所,入驻学生26.19万人。保山、昭通、玉溪、西双版纳、红河等5个职教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园区的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学校小、占地少、布局散、条件劣、质量差的局面。

(四)畅通渠道,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单独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中职“注册入学”和“考试入学”并举的录取方式,开展五年一贯制“3+2”、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分段培养。积极推进高职本科试点和应用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目前有13所本科高校办有本科高职专业,在学人数达10.2万人。专业硕士培养规模不断扩大,12所院校具有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生达到1.4万人。通过云南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工作,逐步探索实现自学考试、普通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拓宽终身教育通道。

(五)优化结构,建立专业动态管理与评估机制。2010年,省教育厅启动实施2010—2020年全省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规划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专业设置管理平台,成立了27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类人才需求调研及相关专业类指导标准制定工作,开展专业标准认证及专业优选评估,把认证和评估结果作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指导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目标,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六)因地制宜,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年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保持了每年培训教师1500人次以上的规模。大力实施以聘请社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对象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聘教师”制度,由最初2007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0万元,五年间累计聘请兼职教师10000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全省“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2014年出台了《云岭教学名师培养和认定办法》,开展了第一批17名中职、10名高职“云岭教学名师”的认定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科专业发展带头人,在师资队伍中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2015年,全省中职、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达26070人和11438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7.1%和39.22%,生师比分别达到22.93:1和17.1:1。

(七)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各职业院校通过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深度定岗实习等模式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实践教学不断扎实强化,实现了全过程、多方位的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和优质就业搭建了有效的“校企直通车”,使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如: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开展了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曲靖麒麟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前校后厂”办学模式;腾冲第一职业中学和曲靖应用技术学校探索开展“校中企”办学模式,砚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企中校”办学模式;云南工商学院实施学生职业化管理体系等都是有效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八)骨干引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是开展中职示范校建设。2010—2014年,全省共有28所学校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全国1000所),累计共重点建设了51个专业、26个特色项目,建设资金达到6.13亿元。在286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的有56所,占19.58%;达到省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的有61所,占21.33%。二是开展高职院校特色评估。2012年,在完成全省高职院校合格评估的基础上,率先启动了以“分层、分类”为评估方式的新一轮高职院校特色评估,先后建设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7所,省级特色骨干高职院校7所,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职业院校梯度。

(九)加强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按照对接全省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建设目标,全省职业教育集团由2010年初的7个发展到2015年的37个(省级25个、州市12个),加入集团的学校由240所增加到429所(有一校加入多个集团),企业由300多个增加到1656个。79个行业协会、39个科研机构、145个其他社会组织、75个政府部门加入职教集团,37个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累计超过2423家。2015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制定了《云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使职业教育发展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十)优化环境,全面激发民办职业教育的活力。200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安排民办职业教育专项资3005万元(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678万元,民办中职学校327万元)。从2010年起,云南民办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以每年9.5%的速度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12.81万人,分别占同级学校数的15.38%,学生数的21.42%;民办高职高专11所、在校生6.79万人,分别占同级学校数的29.73%,学生数的34.64%。

(十一)内引外联,全面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交流。五年来,利用滇沪合作与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及其合作伙伴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至今累计举办校长及管理人员培训班、电子电工教师培训班34期共1634人。2012年,东部地区10个职教集团与滇西10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各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国际化以及“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例如,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已招收五届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毕业生中已有20人赴德国留学。

(十二)扩大范围,全面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一是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五年间,省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以9000多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载体,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大力开展科技、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和各类工种技能培训工作,使在乡农民留得住、进城农民能就业。五年间,全省受培训的农民达到近2300万人次,成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工人和新型市民。二是积极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从2000年起,在云南农业大学、省民族中专等大中专院校连续举办15届云南省特有民族大、中专班,对学生给予全免费并适当补助生活费,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培养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中高级实用技能人才1500名。

(十三)突出技能,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近五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活动中,获得奖牌178块(其中,金牌10枚、银牌50枚、铜牌118枚)。共成功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11大类专业74个赛项技能竞赛5次,参赛师生达到1.9万人次;高职院校15个大类专业42个赛项技能竞赛3次,参赛师生达到近5000人次。在2015年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将为获得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的高职应届毕业生,提供注册就读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学习机会。这是我省推进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我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创新。

(十四)职教帮扶,全面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精神,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并在国家现行免补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2500元生活补助,旨在通过大力培养服务迪庆州和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和拓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渠道,打牢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根基,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2014-2015年,共招收学生近3500人,补助经费近800余万元。

(十五)强化保障,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不断强化职业院校“质量兴校”意识,持续开展特色评估和院校章程建设。自2012年起,在完成全省高职院校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采用数据采集平台预审与关键问题考察、内涵建设与特色建设评估并重为主要方式的新一轮高职院校特色评估工作,引导各职业院校积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同时,重点建立教学督导制度,规范教学运行,完善制度管理,逐步形成 “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奋斗在职业教育一线、为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虽然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构建了中、高相衔接,普教职教相互渗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在新形势下,全省职业教育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供需矛盾突出。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其先天的“发育不良”和后天的“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的偏移,甚至出现了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不良局面。从数据统计来看,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存在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严重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一直上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体制机制看,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职业院校培养能力不强。个人发展看,存在就业对口渠道窄、薪酬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从社会氛围看,“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职工培训和学生技能再学习的有效氛围还没有形成,等等。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测算,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缺1.93万亩、校舍建筑面积缺12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值缺8.94亿元、图书资料缺1815万册、计算机缺少4.28万台,达到以上各项基本建设缺口资金约为270亿元。从校企合作投入情况来看,2013年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占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的0.01%,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比例为0.21%。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实训环节不能得到保证。

(三)高中阶段普职比逐渐失衡,招生人数连年下滑。2010-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分别为31.72、22.37、22.26、21.96、21.59,出现4年连降的局面。2015年招生人数为22.32万人,总数略有回升,但中职及五年制大专比2014年减少447人,增量集中在技工学校。26所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现象,超过50%的学校招生人数不足300人,近80%的学校招生人数在800人以下。从普职比来看,全省为1:0.76。在129个县中,职普比高于1的县仅有16个,高于0.76的仅有18个;低于0.5的高达97个,占总数的75.19%;低于0.2的高达49个,占总数的37.98%。

(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任重道远。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23738人,2015年达到26070人,增长了9.8%。从生师比来看,2015年为22.93:1,离《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12.5:1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普通中专的生师比为40.51:1,问题较为突出。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比例仅占30%左右,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仍处于偏低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五)职业教育园区和集团功能有待提高。从13个职教园区建设情况看,目前建设资金投入仅占规划投资的53%,后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前期建设基本依赖银行贷款和资产置换两种方式,债务负担较重。从园区学校的合作来看,学校与学校之间只是停留在物理的堆砌,并没有实现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基本设施、师资队伍交流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没有发挥教育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职教集团运行情况看,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通畅,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仅仅是为组建集团而有机拼接,基本没有开展对接性教育教学活动,基本没有发挥出产学研用一体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效应。

(六)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亟待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处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强省等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学校内部管理和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办学活力有待增强;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改革还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学校出现了常规管理不到位、招生行为不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已有制度规范不落实等现象,导致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中职学校认同感不强,缺乏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与其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七)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在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中,95%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31.3%的学生来自民族地区,大部分受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自然条件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少家庭难以承担子女教育费用。另一方面,经费、师资等投入有限,地区内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加之教育观念落后,农村职校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机会少,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难的矛盾更为突出。

三、全面把握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点任务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今天上午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已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国家和省的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指引下,认真谋划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好职业教育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着力提升“一个能力

当前,云南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人才结构的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提升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同时,党中央提出了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旨在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素质提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解决一批贫困人口,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强力支撑,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提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中的服务能力成为“十三五”时期职业院校办学的重大任务。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须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认真谋划,科学做好“十三五”本地本校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着力贯通“两个通道

一是贯通职业教育入学通道。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要按照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千方百计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力推行“注册入学”和“考试入学”相结合的录取方式。这里要特别强调,中职招生工作要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守招生工作“十条禁令”,对未完成任务或违规违纪的进行问责处理。要强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制度,尽快完善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比例。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免试入学等考试招生办法,扩大招收具有实践经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比例。从2016年起,将遴选100所左右省级及其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纳入“3+2”招生范围。同时,加快制定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分段培养方案,不断扩大招生学校数量和招生计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能齐头并进,两条腿一样长、一样粗、一样壮。

二是贯通职业教育就业通道。要加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部门等的沟通协调,发挥政府促进公平就业的基本作用,积极协助完善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制度,使更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领、自己的理想来获得相应的岗位,畅通职业教育发展就业通道,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加快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核心内容的“四众”发展,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人人参与又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众人创富、劳动致富之路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着力健全“三个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联合办学”制度。当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实验实习条件等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开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联合办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但是,随着联合办学的推进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家对学生资助、免学费等优惠政策的出台,使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唯利是图,违规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不良影响。2016年将对《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管理规定(暂行)》进行修订和完善,对联合办学工作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二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2015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明确了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明确了公办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与社会力量进行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各地要认真研究,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指导职业院校主动与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技术研发、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制定等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使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建立健全“质量报告”制度。开展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是促进职业院校加强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各地各职业院校向社会宣传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展示学校风采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体现,对推动职业院校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通过验收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学校自2017年起发布质量年度报告。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于2017年底前完成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工作。

(四)着力推进“四个调整

一是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集中优势、做大做强”的导向,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要素在地理位置分布上逐步趋于合理。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实训设备匮乏、师资队伍水平偏低、在校生规模长期萎缩、建设效益较差的职业院校,要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逐步退出一批、保留一批、做强一批。促进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鼓励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及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继续扩大专业硕士学位在校生规模。2016年,将开展150所重点中职学校的遴选工作。在此,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办学过程中,不要以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为办学导向、高等职业院校也不要以高等职业院校升格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为办学导向。

二是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是职业院校建设活动的龙头,也是体现职业院校特色的根本。可以说,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肩负的最大任务。全省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职业院校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和专业面向市场、优胜劣汰设置机制。2016年将按照“一校一品”的建设目标,开展重点(骨干)专业、特色(品牌)专业的遴选工作,重点培育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形成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协调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相衔接的专业链和专业群。到2020年基本实现能对接产业、层级分明、优势互补的专业结构布局。另外,计划将于2018-2020年分批次开展以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就业质量、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三是推进职业院校培养模式调整。要按照“贴近行业、围绕专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着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校企合作,全面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和实习责任保险制度。2016年完成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认定工作。

四是推进职业院校拨款制度调整。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明确了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从平均安排经费、“一刀切”和吃“大锅饭”转向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2015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原则,首次在中央“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中采用了以学校层级、高中阶段整体情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为主要因素的分配方法。从2016年开始,重点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等情况纳入分配因素,对2014-2015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结合其他发展情况运用于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调配中、扩展到职教园区建设、职教集团建设等工作中。

(五)着力加强“五个建设

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在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院校的设置和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支持本地区中职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适当向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力争到2020年达到国家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特别是对行业背景突出、区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培养模式先进、引领产业发展的150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30个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将采取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方式,力争做到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高效协调与统一。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功能园区建设。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引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州(市)政府统筹和融资为主,以形成合理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为纽带,以滇中昆明、玉溪、楚雄,滇东北曲靖、昭通,滇东南红河、文山,滇西保山、德宏,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滇南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为基本格局,加速形成6个区域性职业教育区和13个区域性职业教育园区,使区域内学校能实现统筹规划专业设置,统筹招生计划,统一开展招生工作,统一调配教学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学习主体、培训主体、用人主体在特定区域内实现紧密对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17年底,规划建设的13个职业教育园区必须全部建成并入驻师生。今年上半年将适时召开职教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与推进工作会议。

三是突出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建设。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十三五”期间,要加快现有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工作,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建立“绩效为先、动态调整、以奖代补”的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运行和退出机制,形成30个中、高职相衔接,集学生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统筹使用校舍、师资、经费、设备等优质资源,并能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职业教育集团,真正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等“三链”合一融合体。2016年将依据《云南省职业教育集团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首次评估工作,并强化评估结果在基础能力建设资金分配、招生计划调整等方面的运用。

四是突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与人事编制部门进行沟通,加快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落实工作,并按照“编制到校、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师配备的具体方案。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加快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探索职业教育师范生定向培养试点工作。要研究制定《云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云岭教学名师”的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要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施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促进职业院校管理队伍和专任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年龄、学历、专业等结构较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要着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师资队伍大数据库建设,力争到2016年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逐步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是突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办高职院校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要加快落实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扩大并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依法保障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优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机制和治理结构,完善职业院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职业院校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章程的核定工作,其他学校必须于2017年底前完成。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重大任务。让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立足实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全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后,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谢谢。

 

附件下载: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机关妇工委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讲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科技厅
云南省科技厅召开巡察工作动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完善科技厅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南亚国家分中心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
为持续推进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南亚国家分中心建设科技厅
省科技发展研究院参加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
省科技发展研究院应邀参加于 2019年6月17日举办的“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由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黄云平院长主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晓华院长、省发展改革委王正英副主任、省政府研究室聂远飞副主任、老挝计划投资部政策研究中心西提罗.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