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稻米耕作展示稻作文化 大型纪录片《稻之道》央视热播

11.01.2016  17:06

稻之道》拍摄现场

稻之道》拍摄场景

    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重点打造的文化精品项目——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稻之道》,日前在北京举行首映礼。该片的六集版本自1月5日起,已在央视科教频道推出,引起社会热议。

    这部历时三年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分别以《稻之源》、《稻之田》、《稻之人》、《稻之味》和《稻之恒》五集的篇幅,从考古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生物学、农业科技等角度全面展示了稻米起源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影响,展现了新中国现代水稻科研和生产发展进程和成就,及中国水稻增产对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巨大贡献。

    该纪录片以大量考古发现和生物遗传研究最新成果证明,中华民族最早开始种植稻米,并向世界传播,使稻米和玉米、小麦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三大主粮。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稻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稻米养育了中华民族,稻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

    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稻之道》是中国首部全面反映稻作文化的影视纪录片。全片画面优美、文字典雅,历史与现实交织呈现,既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又有鲜活的人物故事,一些段落有催人泪下的感动细节。片中集纳了世界主要稻作产区的人文景观,采访了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印度水稻之父”斯瓦米纳森在内的七十多位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农业科学家、人文学者和与稻米息息相关的普通民众。

    这部由广西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也以将近一半的篇幅展现了以壮侗民族为代表的稻作民族珍贵的文化遗存和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2012年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提出以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实验证明,现代栽培稻与广西现存的野生稻亲缘关系最近,这意味着,壮族先民极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栽培稻种植的民族。这个惊人的结论正有待历史与文化研究进一步证实。纪录片《稻之道》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广西丰富的稻作文化风貌,也直面了濒临危境的野生稻、受到环境污染挑战的稻米生产消费和正在消失的稻作文化遗存保护的难题。

    中国科协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稻之道》进行评审,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稻之道》立意高远、视野开阔、主题深刻、表述精准、制作精良,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体现农业文明和现代化文明的融合,展现中国现代农业科技成就,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纪录片精品力作。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已启动实施稻作文化项目,打造广西稻作文化品牌,以稻作文化项目纪录片及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密切广西与东盟之间经贸文化联系,增进理解和强化纽带,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断强化广西门户地位和作用。以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稻之道》推出为契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将创作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