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山核桃

23.10.2014  10:57

一、形态特征

美国山核桃云南林产业主要树种培育技术丛书美国薄壳山核桃,别称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西洋核桃、培甘(pecan),原产美国南部及墨西哥的北部,是印第安人经营的一种经济林木树种。美国薄壳山核桃树高达50m,胸径250cm。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脱落。冬芽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至17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微弯成镰形,长7~18cm,有锯齿或重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于头年生枝腋部,为三出柔荑花序,雌花着生于当年新梢顶端,穗状花序。果长椭圆形,长35~8cm,有4条纵棱,外被黄色或灰黄色腺鳞,外果皮四瓣裂,革质。坚果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6cm,光滑,淡褐色,具有暗褐色斑痕和条纹,壳较薄,基部2室;种仁味甘而香润。

二、生物与生态特性

1、生物特性

据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对引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所作的物候观测和果实发育研究的结果,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物候期比云南核桃(Juglans sigillata)迟15~20天。3月中旬芽膨大,下旬绽开,4月上中旬展叶抽梢,5月上、中旬开花,6月下旬为生理落果期,10月上中旬至11月中旬果实成熟,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落叶进入休眠。整个生长期为230~250天。开花至果熟需150~160天。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果实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迅速膨大期、硬核期、果仁生长期等4个发育期。

以金华品种为例,其果实的缓慢生长期历时55~60天(5月中旬~7月中旬)。此期间的果重占成熟期果重的75%~103%。在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缓慢生长期,会有第一次落花落果的现象发生。其中5月下旬的落花,原因是其花器官发育不良、未授粉、营养不良或受水分胁迫所引起的。6月中上旬落果,因未实现双受精(卵细胞或反足细胞发育异常,或花粉管未伸长到位)所致。迅速膨大期历时41~43天(7月中旬~8月下旬)。果实未定型。此期间果实重量占成熟期果重的614%~631%。其种仁内含大量水分,未含浆。7月下旬后会因受精不育、负载量过大、营养不良、病虫害严重、光照不足等引起二次落果。硬核期历时16天(8月下旬~9月上旬)。此期间果实近于定型。果重占其成熟期果重的801%~842%。其种壳完全硬核。种仁形成白色子叶,味淡、水多,胚已出现,但还未定型。据报道,此时期的8~9月,果壳开始木质化,种仁内部充满水质状的果浆,这时若多晴热天气,水分供应不足时,便出现第三次落果或产生空瘪粒。云南省此时雨水多,所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未出现此种现象,但在干旱地区种植时要引起注意。果仁生长期历时42~47天(9月上旬~10月下旬)。胚在此期间开始发育,10天左右定型。叶颜色由深绿转为黄绿,果实由绿色变黄,到10月上旬见有果实开裂,果实开始成熟,到10月中下旬半数以上的果开裂,可以采收。

有的将其果实的发育期分为两个时期,即从授精到果实的硬核期。这时期其果实生长由慢到快,完成坚果体积的成长,而种仁为非细胞状态存在,故称水仁期,相当于上述的果实缓慢生长期和迅速膨大期。硬核期到果皮开裂散出坚果称为灌浆期,相当于上述的果实硬核期和果仁生长期。

云南省春季回暖快。在漾濞,因5月份以前比杭州的气温高,在该地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比杭州种植的开花要早10天,但从6月份以后气温没有杭州高(云南省中亚热带的夏季气温偏低),要到7月中旬其果实才开始迅速膨大,而杭州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6月中下旬果实开始迅速膨大,与之相比相差20天左右,其的果实前期生长很缓慢,长达2个月,在云南省表现很明显。据初步观察,美国薄壳山核桃在云南省南亚热带的保山坝湾和建水种植后,6月下旬果实迅速膨大,结出的坚果较大,说明该树种喜热。故云南省的南亚热带气候区是美国薄壳山核桃最适宜的栽培区。因此,引种该树种发展时应注意气温的选择。

美国薄壳山核桃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不同的品种其雌雄花期不一致。雄花早熟的,称为"雄先熟型",如长林13号、德西拉布、卡多等品种;雌花先熟的,称为"雌先熟型",如山站2号、斯图尔特、巧克陶等品种;雌雄花同时熟的,称为"雌雄同熟型",如绍兴、金华品种。因此在种植雌雄花期不遇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时,要配置授粉树。例如:卡多为雄先熟品种,可以配置长林13、威奇塔等品种作为授粉树。波尼为雌先熟品种,可以配置长林13、威奇塔、凯普、费尔等品种作为授粉树。金华和绍兴虽为雌雄同熟品种,可以自花授粉结实,但为了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也可配置肖尼(Shawnee)、长林13、金奥瓦(Kiowa)、梅杰(Maior)等品种作为授粉树。

实生苗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其结实迟,一般要13~15年才开始结果。而用嫁接苗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3~7年开始结果,2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经济寿命长达70~80年。有隔年结果现象,但据云南省对其所引种品种的观测,无隔年结果的现象,其结果只有大小年之分。种植的14年左右开始出现大小年,其大小年结实周期,因品种而异,如金华二年一次,产量悬殊较大。绍兴一年一次,果实产量悬殊较小。果实出现空瘪粒数量亦因品种而异。绍兴品种果实的空瘪粒较多,占总果数的8%~21%,山站2号品种果实的空瘪率达20%,金华品种35%~78%。其果实出现空瘪粒的主要原因是对其树体的水肥管理跟不上。据韩宁林在《浙江林业科技》1995年第3期上报道,1991年对所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植株喷施加水2000倍的满果粉,其果实的种仁饱满粒提高了214%。在其1株每年有空壳的树上施满果粉,该植株连续2年结出饱满果实,空壳比例由95%下降到5%,施用满果粉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主根发达是美国薄壳山核桃的一大生物学特征。其林木的主根往土层深处生长,在地下水位低,土壤较贫瘠的地方其林木的主根可深达3~4m。其林木根系的水平分布,在耕作的果园内,主要分布在30~45cm的土层内。耕作深时,水平分布深;耕作浅时,水平分布浅。

美国薄壳山核桃植株根系的年生长规律为:早春土壤水分充足,温度转暖时,其根系生长发育加快,分枝少,到生长慢时分枝多。其根系对水分和温度的反应快,不断地停止生长或恢复生长,在1年内会出现4~8个根系的生长周期。受土壤干旱或耕作影响,其植株的吸收根或毛细根,不断生长,不断死亡,不断更新。

美国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的第一年地上部分生长量很小,而主根能长03~1m,这与育苗地土壤的肥力、水分及质地有关。第二年主根长达12m,第三年主根长度与干高和侧根的长度大致相等。第四年干高超过主根长度。苗木移栽后几年,根系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差异会消失。美国薄壳山核桃的苗木种植后1~2年出现很明显缓苗期,苗高绝对生长量一般在26~37cm,径绝对生长量为056~08cm,生长较慢。从第3年开始到8~9年生时植株的生长非常迅猛,每年树高绝对生长量在1m以上,干粗的绝对生长量达12~3cm。9年生以后生长逐渐减慢。栽后经常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减轻缓苗现象。带土移栽,缓苗期不明显。

2、生态特性

美国薄壳山核桃喜温热、湿润气候。适宜于年平均温度15~20℃,夏季平均气温为239℃~294℃,昼夜温差不大的地方生长。其南方品种要求夏季的平均气温较高,积温较高,而北方品种对夏季高温的要求不严。美国薄壳山核桃能耐极端高温465℃的气候环境。其要求冬季的平均温度为-1℃~10℃,有短暂的低温期而打破树体的休眠,有利于花芽分化。如不满足低温要求,其植株就不能正常地萌芽展叶,开花,导致落叶。此外,温度对其树体根系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其生长根或吸收根在土温-2℃时会被冻死,高于38℃会热死。土温0~15℃时根系的生长缓慢,15℃~30℃时根系生长迅速。特别是土温在27~30℃之间时,其根系生长最旺盛。土温高达38℃且持续4天会导致其生长根及吸收根的死亡,但对老根没有伤害。土温45℃时全部根系会受害死亡。过去认为美国薄壳山核桃对寒冷度(温度≤72℃低温持续的小时数)最低的要求是750小时,而后来认定其对寒冷度的最低要求为500小时。据美国山核桃栽培专家卢卡来云南省工作时介绍,美国薄壳山核桃的东部品种对低温要求不严,能耐极端低温,而其的南部品种要求的低温为-18℃,西部和北部品种为-29℃。这个温度是美国薄壳山核桃植株的生存温度,而引种栽培时温度必须偏高。在美国薄壳山核桃树体的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在55%以上)条件。美国东部降水量为1000~1600mm,西部和北部500~800mm,所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需要灌溉。云南省绝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量在1000mm左右,相对湿度在55%以上,在该树种的果实膨大期和灌浆期,正值雨季,若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能满足树体对水分的要求。但在高温高湿地方种植会促成病虫危害,尤其是会引发黑斑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和结实。

云南省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4%,省内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据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带所进行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结果,种植在海拔高度2300m,年均温度125℃,年降雨量约1200mm的暖温带的永平县岩北映山红村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生长较好,其绍兴品种植株6年生树高6m,干粗9cm,冠径25m,4年生开始结实,6年生结50多个果。但由于气温偏低,种仁形不成固体状,为浆糊状,不能食用,表现极差,表明此气候带不宜种植。种植在海拔高度1900~2000m,年均温度145~155℃,年降雨量约1000~1100mm的北亚热带的永平岩北、昆阳等地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生长好,其绍兴品种的植株4年生开始结实,6年生株产果1~15kg。但种子较小,粒重仅31~39g,260~330个/kg,出仁率40%~46%,种仁含油率65%~68%。其种仁可食,味微香偏淡,口感差。此气候带种植的植株表现亦差,最好不要种植。种植在海拔高度1500~1600m,年均温165℃,年降雨量约1000~1100mm的中亚热带的漾濞、永平新村、新平城区等地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生长较好,其绍兴品种的植株8年生树高92m,干粗165cm,冠径45m,株产果2~79kg。种子稍大,粒重54~61g,165~185个/kg,出仁率47%~49%,种仁含油率72%,食味香纯可口。但由于夏季热量不够,温度满足不了果实发育期的需要,其果实膨大期比浙江一带推迟15~20天,所以坚果比浙江稍小,此带气候只能作为云南省发展该树种的下限。而种植在海拔高度1000m左右,年均温度185℃,年降雨量900~1200mm南亚热带气候的坝湾、建水等地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生长好,其绍兴品种植株5年生树高7~75m,干粗10cm,冠径12m,株产果1kg。种子大,三径平均27cm,粒重69g,145个/kg,出仁率53%,种仁含油率为735%,仁味香纯可口,其果实发育期与江浙一带近似,6月下旬进入果实迅速膨大期,坚果大小也相同。该气候带为云南省最适宜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地带。在海拔高度776m,年平均温度20℃,年降雨量1400mm的热带北缘的瑞丽,种植效果与南亚热带相同,故该气候带也可以发展种植。

美国薄壳山核桃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并富有腐殖质的壤土和冲积土上,在干燥瘠薄的土壤上生长不良。不论红壤、黄红壤,只要土层厚达2~3m以上,为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或在溪流和水沟两岸以及"四旁"的沃土上种植,都生长良好。该树种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上生长,也能适应微酸性及碱性土壤,其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为5~84。例如在漾濞核桃研究站果园的冲积深厚沙壤土上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植株,生长特别好,结实也早。在云南省种植在甘蔗缓坡地,以及种植在土层深厚、周边有林木生长的环境中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生长亦好。是退耕还林种植的首选干果树种。

美国薄壳山核桃为喜光树种,对光照表现极为敏感,光照不足,树体的结实不好。据在昌宁县苟街金马村深箐沟所进行东京山核桃(Carya tonkinensis)与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嫁接试验,嫁接成活的美国薄壳山核桃近千株,且生长良好,但4~8年生时只有生长在日照长地方的植株结实外,大多数植株因光照时间每天比一般少3小时左右,而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相反种植在光照条件好的漾濞核桃研究站果园里的,用东京山核桃嫁接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树,其植株4年就结实。另外,种植在高坎脚下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本砧嫁接苗也因光照不足,而长势很差。因此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要选在阳坡或半阳坡,地形开阔,阳光充足的地方。若选在阴坡或狭窄山谷,因光照时间短,树体生长差,而结果少或不结实。此外,其种植地的坡度不宜太陡,应在20°度以下。

三、经济价值

美国薄壳山核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其坚果外表光滑美观,壳薄,仁丰腴易取,出仁率高达45%~70%;种仁黄色或金黄色,食味香纯,口感特好,无涩味。营养丰富,仁含油率72%(高者达7895%),含蛋白质11%,碳水化合物13%、水分3%、灰分1%。且氨基酸含量高,富含维生素B1和B2。热值达32千卡/千克。食用价值很高,是一种珍贵的高档干果。仁可直接食用外,还可榨取高级食用油和作为制作馅饼、糕点、冰淇淋等的原料。其果仁油还常用于制药和化妆品生产。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果仁油中大约有73%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十八烯酸),作为食用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种仁还含有维生素E,具有防衰老、健肠胃、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此外,种仁还富含锌。锌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多食可以改变性功能。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果仁还有收敛和止血的功效,能医治消化不良、肝炎、流感等疾病。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和添加剂。由此可见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经济价值很高。在美国其坚果的每公斤售价4~8美元,在我国售价60~80元人民币,为核桃价格的3倍左右。

美国薄壳山核桃是一种优良的硬阔叶用材树种。其林木的木材结构坚密,力学强度高,纹理和色泽十分美观,有着广泛的用途。尤宜作为高档家具及胶合板的贴面,用于制作钢琴、体育用品等。因其木材具有硬度高、抗压、耐磨的特性(其硬度是栎木二倍,适合于做木地板),而仅次于美国黑胡桃和黑樱桃木材,在美国被称为第三硬阔叶材。

美国薄壳山核桃树体高大,树叶茂密,叶色深绿发亮,生命周期长,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树种。在美国农场、庄园、学校、教堂;在我国南京的街道,黄山,杭州公园可以见到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由于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的根系不含核桃根系中所含的苦涩物质,故在云南省还可以作为茶叶和咖啡的遮荫树。

美国薄壳山核桃自1974年在云南省的中、南亚热带地区引种后表现较好,生长迅速,开花结实早,果实产量高,质量好,取得满意效果,从而填补了云南省核桃分布下限地区之外没有可供发展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的空白,为云南省增添了一个新的经济林木树种。因此,大力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业对调整云南省山区的农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培植山区新型绿色产业,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绿化美化山区,改变其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优良品种特性与培育技术

美国薄壳山核桃人工栽培从17世纪初开始,已有400多年历史。1846年嫁接成功,到1880年前后良种嫁接苗得到推广。1903年福克特(Forkert)开始进行美国薄壳山核桃育种,培育出了优良品种德西拉布(Desirble)。1931~1979年间,美国薄壳山核桃林业站在该树种的品种选育工作中做了800个以上的组合杂交,并从栽培的2万多株美国薄壳山核桃实生树中选择、命名了15个品种,其中的Baton、Wichita、Mohawk、Shawnee都是目前最好的栽培品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美已释放出上千个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又一说是500多个栽培品种),但是实际只有30~40个商业性种植品种。其中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有图尔特(Stuart),占全美美国薄壳山核桃栽培总面积的218%,此外韦斯顿、施莱(Western、Schler)品种占146%,德西拉布(Desirable)品种占109%,威奇塔(Wichita)品种占101%,这些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其美国薄壳山核桃总面积的574%,果实产量占其总产量的604%,是美国薄壳山核桃的主栽品种。若按气候和地理位置可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栽培品种分成三个组。

南部组生长季200天以上,年降水量1000mm以上,适宜于湿润气候区栽培。品种有德西拉布(Desirable)、卡多(Caddo)、契可特(Chactaw)、凯普费尔(CapeFear)、肖尼(Shawnee)、图尔特(Stuart)、巴顿(Barton)、马汉(Mahan)、施莱(Schler)等。

西部组适宜于较干燥的气候区栽培。其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栽培品种有威奇塔(Wichita)、切尼(Cheyenne)、波尼(Pawnee)、特贾(Tejes)、西奥斯克(Sioux)、韦斯顿(Western)等。

北部组纬度偏北,有寒冷冬季,生长季节少于165天。其果实生长期短,果成熟早,坚果较小。栽培品种有科尔比(Colby)、波西(Posey)、梅杰(Major)、贾尔斯(Giles)、坎扎(Kanza)、威特(Wette)等。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所引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实生树中进行了选种。浙江农学院选出鼓楼、莫愁、钟山3个品种,南京林业大学选出石城(南京148)品种,安徽林科所选出黄山一号品种,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出长林13号、绍兴1号、金华2号、山站2号等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前后9次从国内外引进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其中引进国选品种4个,并引进美国东部、西部和北部优良品种的苗和穗条。扣除重复品种后,云南省所引进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总数达50多个。现在所栽培的大部分品种的植株已结实,进入观测鉴定推广阶段。从中选出表现好的金华、绍兴、波尼、卡多4个品种推广种植。现对此4个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作简单介绍。

(1)绍兴1号(图4-1)1931年从美国引入该品种的种子,培育成实生树,而由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评选为优良品种。1974年在云南省引种后表现良好。该品种的雌雄花期能相遇,结果稳定,较丰产,大小年产量悬殊小,不需要配置授粉树,可以结实。其嫁接苗种植后,3~4年生可以结果,10年生株产果15kg,20年生株产果30kg,26年生最高株产果达607kg。坚果重52g,出仁率483%,味香甜。种仁含油量738%。本品种树上宿存空瘪粒较多,高达20%。种子发芽率高,是云南省美国薄壳山核桃培育砧木苗的主要种源。

图4-1绍兴1号品种

(2)金华1号(图4-2)1932年从美国引入该品种的种子培育成植株,而由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为优良品种。1974年在云南省引种表现良好。雌雄花期能相遇,结果良好,不需要配置授粉树也能结实。其嫁接苗种植后,3~4年生时有少量植株能结实。10年生株产果16kg,20年生株产果30kg,26年生时的最高株产果达40kg,大小年产量相差较大,但种子质量很好。坚果重69g,出仁率542%,仁味特别香纯,比一般品种口感好,其种仁含油量748%,是群众最喜爱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

图4-2金华1号品种

(3)波尼(Pawnee,图4-3) 1963年经杂交育成,1984年发布。坚果椭圆形,果顶钝尖,果基圆,横切面扁平,出仁率58%,种仁金黄色,脊沟宽,脊沟靠果基部分裂深。雄花散粉早或居中,少量可以自花结实。为雌先熟品种。可用威奇塔、贝克、长林13等品种的植株作为授粉树配置。该品种的特点:早实,坚果早熟,有大小年倾向。中度感染叶斑病(Mycosphaerella dendroides),较抗黄蚜虫(Monelliopsis sp)害。

图4-3Pawnee品种

(4)卡多(Caddo,图4-4)为杂交品种,1968年定名推广。其坚果长椭圆形,果基、果顶锐尖,似橄榄形,132~165个/kg,出仁率52%~58%。种仁脊沟宽,金黄色,品质优,耐贮藏,色泽保持能力极佳。雄先熟型。据初步观察威奇塔(Wichita)、贝克(Baker)、长林13号品种的雄花期(4月下旬~5月初)与卡多的雌花期(4月下旬~5月初)相近,可用此3个品种的植株作授粉树配置。该品种早实较丰产,坚果早熟,食味口感好,隔年结实不明显。但抗黑斑病能力差,且坚果偏小,外形不美观。

图4-4Caddo品种

五、采种育苗技术

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育苗主要是用本树种的种子培育砧苗,称之为本砧嫁接。美国东南产区主要用 Elliott、Curtis、Moore品种的种子,西部产区主要用Riverside、Burkett品种的种子,北部产区主要用Apache、Giles品种的种子育砧。云南省用绍兴品种种子育砧。因省内该品种的种源量很少,故需从省外和美国大量进口实生种子和品种种子育砧。美国薄壳山核桃种内嫁接亲和力好,嫁接成活率高,树体生长好,结实多,坚果大,品质好,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而种间嫁接,据美国报道,用毛山核桃(Carya tomentosa )、水山核桃(Carya aquatica)嫁接美国薄壳山核桃,虽能成活,但长成的植株没有用本砧嫁接苗培养长成的高,且结出的坚果小。只有山核桃×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杂种嫁接苗的表现还好。云南省利用野生东京山核桃(Carya tonkinensis)幼树或该树的萌条作砧木,嫁接美国薄壳山核桃改造,其嫁接成活率达50%。在苗圃地培育东京山核桃实生苗上嫁接美国薄壳山核桃穗条,其嫁接成活率更高,达60%~80%。但同样存在嫁接苗长成的植株没有本砧嫁接苗高,结出坚果变小,并且还出现10年生的嫁接树从接口处断裂不亲和的现象,因此没有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种子采收与处理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果实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大量炸裂,种子(坚果)成熟,可以采收。用来育苗的种子,切忌暴晒和烘烤而影响发芽率。若进行冬播,可将采收到的湿种子直接播于苗床。若种子不冬播,最好在室内用湿沙层积贮藏,或将半干的种子放入纤维袋内放置在4~5℃冷库内贮藏60~90天后春播。也可将种子晾干后贮藏,但播后发芽较晚,出苗不整齐。在室温条件下,贮藏8个月以上的种子会失去发芽能力。据试验,播种前用200~500mg/L的GA3液浸泡种子168小时(七天)后,可使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还能提高发芽率。多年的育苗实践表明,美国薄壳山核桃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在50%~60%,有时高达80%。

2、田间育苗技术

(1)砧木苗培育

①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背风向阳,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其圃地的土壤应深厚肥沃,为疏松的沙壤或壤土。也可在病害少,没有污染的常耕地或撂荒地上设圃。

②整地作床

苗圃整地作床前要清除杂灌木、石头等,撒生石灰或多菌灵消毒,进行深耕整地作床。施足底肥,每亩施厩肥2500~3000kg,普钙150~200kg。苗床做好后喷高锰酸钾液对床土消毒。所筑苗床的大小以管理方便为准。为充分利用土地,一般作高床,宽1~12m,长度视地形长短而定,步道底宽15cm,面宽25cm,要互相连通,便于排水防涝。床面要求平整。

③播种

培育美国薄壳山核桃砧木苗的播种季节分冬播和春播。冬播时间在11月至翌年的1月,春播为2~4月。云南省冬无严寒,可采用冬播。美国薄壳山核桃种子(坚果)的含油率高,播种后要求覆盖种子的物质透气性要好,种子的发芽率才高。据试验,覆盖土的种子发芽率在50%左右,覆盖细沙,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10%左右,覆盖山基土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10%~20%,且苗木生长比覆盖细沙或土的要好。又据试验,用采下的湿种子进行营养袋(种子播在营养土面,覆盖细沙)和苗床(开沟播种,种子上面覆盖山基土或细沙)播种育苗,播后苗床再盖单膜或双膜,一个月后开始出苗。也可用细沙分层堆积催芽,待种子开裂出芽后,进行点播或行播,再盖膜育苗。几种育苗方式的效果都很好。因为冬播育苗苗木的生长期长,且育出的1年生苗比春播的苗木粗壮高大,有50%~80%苗木达到供第2年春季嫁接的粗度,从而缩短了1年的育苗时间,还不必贮藏种子。春播苗木生长期短,苗木生长纤细而不高,多数苗株要到第3年才能嫁接,成本较高。

云南省培育美国薄壳山核桃砧木苗的播种密度较外省高。一般采用15cm×30cm,15cm×35cm的育苗株行距,每亩圃地可育苗9000~10000株。

在气温低有霜害的地区进行美国薄壳山核桃冬播育苗时,育苗期间需要盖膜增温。常用方法:催芽直播。播种前将做好的苗床浇透水后,等表土水气晾干,喷施除草剂后,盖上薄膜,用细土将薄膜盖严压实防止生长杂草,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增加土温。然后按照播种的株行距,在覆膜的苗床上打洞点播催芽后刚出芽的种子,并用湿细沙将种子盖严。种子播种完后在苗床上再搭盖拱棚(即为双层盖膜),防止种子出芽后冻坏。等气温升高无霜害时方可拆除拱棚。亦可将采收到的湿种子直播于苗床,播后用土或细沙覆盖种子,苗床浇透水后盖上拱膜和地膜,待种子出芽后方撤去地膜,保留拱膜,等无寒害才拆除拱膜。若用营养袋育苗,可于11月份把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放置在苗床内,到12月份将处理过的种子或经催芽的种子点播入营养袋内,种子表面覆盖上一层5cm左右的细沙或细土,在上面再盖草蓆,浇透水后搭盖拱棚,到种子发芽后移栽于苗床,此时有霜的地方需再搭拱棚保护,或待气温升高后再移栽,移栽时拉遮阴网5~7天,防嫩苗被晒伤。

春播方法与冬播方法基本相同。经湿沙贮藏过的种子可直接播于苗床。若是干种子,播种前需用水或用300~500mg/L的GA3液浸泡种子7天(168小时)后播种。此时播种气温较高,育苗不需盖双膜。

美国薄壳山核桃种子(坚果)是老鼠最喜爱吃的食物之一。种子播下到长成小苗前为鼠害期,应注意投毒杀鼠,避免造成损失。

(2)嫁接苗培育

①接穗采集和处理

美国薄壳山核桃是落叶树种,其树木的发芽比核桃树迟,故培育嫁接苗用的嫁接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底。一般在2月上旬(立春前)从4年生以上的美国薄壳山核桃选用品种树上采集穗条。选芽饱满肥大,生长健壮,髓心小,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枝条作穗条。

所采的穗条要作蜡封处理。蜡封穗条是为了防止穗条水分散失,起到保湿作用,保障接穗嫁接后能产生愈伤组织,以提高嫁接成活。封蜡的配制:用1份蜂蜡+9份石蜡放在锅内加热熔化,温度保持在100~110℃范围内进行蜡封。封蜡的温度过高,其穗条上的芽会被烫伤(坏);而温度低,蜡封的厚,易脱落,达不到保湿的目的。蜡封前要对穗条进行修剪。将其穗条上部木质化差,髓心大的部分剪去,同时也剪去穗条下部的弱芽,留下中间饱满,木质化程度高的芽的一段作为接穗。穗条过长不好蜡封,可将穗条剪成30cm左右长后蜡封。蜡封速度要快,不能烫伤穗条。蜡封时用手握住接穗一端迅速蘸蜡,同时抖去多余蜡汁,然后调转头握住穗条另一端迅速蘸蜡,将整个穗条用蜡封严。封好蜡后的穗条先放在铺有报纸或塑料布的地上冷却,然后再清点数量装箱,装箱时顺便检查穗条的封严情况,若有封不严的穗条要补封。封蜡要认真,蜡封得好的穗条表现出蜡层薄、均匀、有光泽。

穗条蜡封后,装在纸箱内,放在阴湿低温的室内或地窖中可贮藏1个月左右。若需长时间贮存可贮存于冷库里。在贮藏期间切忌在穗条上浇水和盖湿锯末或湿稻草。湿度过大,会造成穗条的霉烂或提早发芽。穗条在装箱运输时装箱要紧实,防止运输途中穗条互相磨擦造成脱蜡。装好穗条的每个纸箱上标明品种、数量、规格、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单位、经办人等。

②嫁接

培育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的嫁接时间,春、夏、秋三季都可。云南省雨季和旱季分明,春季为旱季,雨水少、气温回暖快,又是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发芽期,是嫁接的好时节。嫁接时间从雨水至春分节令。气候热的地方嫁接节令提前,气候冷的地方嫁接节令推后。云南省夏至节令进行枝接成活率也高。

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育苗用的嫁接方法。国内外采用方块芽接(春、夏、秋三季均可方块芽接)、削芽接、腹接、双舌接、插皮接、切接、劈接、嫩枝嫁接等嫁接方法,嫁接的成活率都很高。云南省春季嫁接常用的方法是切接。因为此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工效高,成活率高,只要认真掌握好嫁接时间和穗条质量,一般的嫁接的成活率在75%左右,有时高达90%以上。有的地方采用单芽短枝腹接(又称削皮接),成活率也高,以下就这两种嫁接方法作介绍。

a、切接离地面高10cm左右处将砧苗剪断。用刀在其断面1/6或1/5地方切出嫁接口。切时刀不要垂直切下,要微斜(约15~20°)切下,稍将砧苗的木质部切断。切口长4cm左右,这样插入接穗后切口小,夹得稳,嫁接成活率高。砧木切好后,在穗条上选一个饱满健壮芽作接穗,用刀在其接穗芽的下部侧面削成长4cm左右的斜面后,翻转180°又削出3cm左右斜面,两斜面长度稍不等,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接口里。特别注意插入接穗时要将接穗斜面一边的皮层与砧木斜切口一边的皮层对齐,即双方的形成层对齐。嫁接好后用薄膜将嫁接口包严,同时将接穗上部的剪口也包严。

b、单芽短枝腹接此法与削芽接(舌状芽接)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削芽接削出的芽片略带木质部,而单芽短枝接的接穗只在嫁接面削去皮和部分木质部。具体操作是在砧木的一侧离地面15cm左右,用刀削出长6cm左右稍带木质部的接口,然后将其削裂的部分留1cm左右切去上部,保留的树皮用来夹接穗。砧木的接口削好后,在穗条上选具饱满健壮的芽作接穗,在芽的正下方15cm左右处用刀削出短接口,并继续在削口上部1cm处将皮削去一条(稍带木质部),然后将穗条翻转180°,在接穗的正背面用刀从刚削好的接口处往上稍带木质部削出长约5cm左右的削面作为嫁接面。接穗削好后,在芽的上方2cm左右处将接穗剪断,插入砧木接口,插入时对准砧木和接穗两边的皮层后,用左手捏紧接口,用右手拿塑料条把接口包严绑紧。砧木上部,一般不剪,到接穗发芽成活后逐渐剪去。也可以离地面50cm处剪去砧木顶端,在离地面15cm左右处嫁接,成活仍然高。此法成活率高,但因操作没有切接简单方便,速度慢而采用少。

3、田间育苗管理

(1)砧木苗管理

除草和施肥管理。双膜覆盖播种因地膜紧贴在苗床而不需拿走,只需对苗床适时浇水。到气温升高,无霜后可以撤去拱棚。单膜覆盖播种,搭建拱棚育苗,棚内易生杂草,且水分蒸发快,故要适时浇水和除草,到气温升高时撤去拱棚。用地膜覆盖育苗,苗床虽然杂草少,水分蒸发慢,但要视情况除草和浇水。在雨季开始后补施复合肥或粪肥,以促使苗木快速生长,达到嫁接的粗度。

补苗。直播育苗虽然经过选种,但也有因种子胚芽发育不好,而不能出苗者,或成苗纤细;移栽苗移植后也有死亡,此诸多原因会使苗床出现缺塘。因此与播种育苗的同步,应用营养袋培育少量苗木用以补缺。

(2)嫁接苗管理

苗木嫁接后要经常抹去砧木的萌芽,促进接穗发芽。到接穗的芽抽条长至长15cm以后,若其枝上的主副芽都发芽,而只保留1枝培养成苗,将多余的枝剪去。穗条若是果穗,嫁接成活后开出雄花和雌花,雄花可以不抹自己会脱落,而雌花则要人工摘除,不让其结果,使之长成好苗。6月开始,嫁接苗长到50~60cm,若发现接口处有勒伤,要及时解带松绑。枝叶生长过于茂密,影响嫁接苗生长,要修枝打叶,保持其苗透光透气良好。若嫁接苗长得差,应在7月份补施追肥。

(3)病虫害控制

在美国薄壳山核桃的育苗期,目前发现的虫害有金龟子(Autoserica sp)、刺蛾(Cnidocampa sp、Thosea sp、Parasa sp)幼虫、叶蝉(Tettigoniella sp)取食苗木上的嫩叶。5~9月视危害情况喷施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2~3次,以预防圃地叶蝉、金龟子的发生。

(4)苗木出圃

11月底待所培育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苗木的叶片落完后,按苗圃5%面积的抽样比设置样方调查出苗量,以折算出整个苗圃嫁接苗的成苗数,并分别统计出各种品种各级苗的苗木数。将嫁接苗按苗高30cm以下,30~50cm,50cm以上分为三级。分别统计出各种品种各级的种苗数,做到心里有数,按需供销。

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苗主根发达须根少,根深难挖。在起苗前一星期需对苗木进行浇灌,以便好起苗,而减少对苗木根系的损伤。起出的苗木主根系长度至少在40cm以上,种植成活率才高。起苗时,防止太阳晒伤苗木,将起出的苗盖上湿稻草或置于阴凉的地方。同时把长得细弱,嫁接口愈合不好,根系差,挖断的苗检出,重新进行栽培,待明年长好后再出圃。砧木上有萌生枝要剪去。然后按25株、50株、100株苗的数量进行打捆。用湿稻草把根系包住,外面再包塑料布,防止根系失水,影响植苗成活率。每捆拴上标签,上面写明品种、数量、地点、发货人、发货时间。苗捆好后放置在阴凉处,等待运输。

苗木外运需履行检疫手续,办取证明。用集装箱或有篷布的车运苗,运输过程中防止苗木被风吹日晒。因包装得好,苗木捆路途不需浇水保护。途中休息应在阴凉的地方停车以防日晒。

六、种植技术

1、种植园地的选择与区划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地应选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半湿润或湿润气候带,交通方便,水源好,无环境污染,地势开阔平坦,光照长的阳坡或半阳坡,以及排水良好的山脚、平地、缓坡地、退耕地等地方。其园地的土壤要疏松肥沃,土层厚度要求2m以上,土壤的pH值55~70。

园址选好后,依据地形、面积和种植的品种划分小区。小区形状、大小和方位的设置应以作业方便,能充分发挥机具效益,便于水土保持,便于水、肥、土管理,便于采收运输为原则。陡坡、土层薄、阴坡等地方不适于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可种植其他果树或用材林。种植园内的道路一般设有干道和支路。干道供车辆和机具通行,位于小区中间,通常宽3~5m。支路宽1~15m,供手推车和人行。

2、种植园的整地、定植

(1)整地

在种植园的缓坡地上可按规划的种植株行距,整地挖塘;在坡度稍大的地方则沿等高线挖塘。若要进行林粮等的间作或育苗间作,可在挖塘的同时进行全面开垦整地。坡度大的地方,经济条件好,可按等高线设种植带和种植塘。但挖种植带时要防止造成水土流失。若选择杂灌木地和林地做种植园,在整地前必须先砍除杂灌木或林木,然后进行炼山,再整地挖塘。

(2)定植

①品种选择。云南省引种美国薄壳山核桃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首先引种了绍兴、金华、长林13三个国选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其中绍兴和金华两个品种的雌雄花期相遇,可以自花授粉结实,在没有栽培其他品种的情况下,仍然开花结实得好。加之国选品种长林13号的雄花期与绍兴、金华品种的雌花期相遇,成为它们的授粉树,结实更多,品质更好。云南省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除选用这三个国选品种外,目前推广的美国品种有波尼、卡多。除了波尼的雌雄花期稍有相遇,能部分自花授粉外,主要靠异花授粉结实。现在引进的美国大多数品种的自体雌雄花期不相遇,都需要配置授粉树。因此种植前与选主栽品种的同时也要考虑作为授粉树的品种搭配。美国薄壳山核桃的花粉传播距离不超过100m,而有效授粉距离为60~90m。一般授粉树配置比例是9︰1,即每亩配置1~2株。

②种植密度。美国薄壳山核桃树体高大,树体之间互相遮阴影响产量,且因其生长周期长,故不宜密植。云南省漾濞核桃研究站果园按7 m×7m 株行距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计每亩种植14株。至12年生后随其树龄的增大,树冠扩展,树体间遮阴逐渐突出,果园外缘的植株因光照好,比内部的植株长得好,产量高,越往果园里面植株长得越差,树体之间差别较大。因此初步认定此种植密度在12~15年生前,树体互相影响不太大。故可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植株行距定为7 m×7m,每亩种植14株。到树体互相影响,果实产量不高、种子质量差时,可行隔株间伐,保持每亩7株;至20年后密度还大,继续间伐,保持每亩4~5株。而其的矮化密植栽培目前正在试验过程中,有待以后介绍。

③种植塘规格及消毒、施肥。一般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塘的规格为1 m×1 m×1m或08 m×08 m×08m。挖塘时熟土放一边,生土放一边。在塘的底部及周围撒05kg生石灰粉进行消毒防虫。每个种植塘施厩肥50kg,普钙2kg,如有条件每塘加施05kg复合肥。

④种植方法。美国薄壳山核桃为落叶乔木,植株11月底进入休眠,3月中旬芽膨大。种植时间可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底。

嫁接苗种植前先修根,将过长的根剪短,苗木主根的伤口要剪平滑,受伤根要剪去。解去接口包扎薄膜,然后用100mg/L的生根粉液或吲哚丁酸液浸根1~2小时再种植。1g的生根粉或吲哚丁酸用05kg酒精溶解后,加入95kg的水可配制成此两种生长素的100mg/L 浓度液。

种植塘内放入厩肥后,将普钙和复合肥均匀撒在厩肥上和塘周围挖出的土上,然后回表土一半,拌匀,再回表土25cm厚,做好栽前回土工作。种植时把苗放于塘中心,扶正,回入生土略高于塘面,用手捏住苗木的嫁接口下部轻提一下,使其苗根舒展,根茎与塘面一样高,再用脚把土踏实,浇透定根水。表面又回10cm厚的土,做成直径70cm左右,边高中低的树盘。定植后的嫁接苗嫁接口要露出土表,不要埋入土内,再浇水至潮湿。在中、南亚热带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苗木,会因遭白蚁啃吃树皮而死亡,特别是以多年的撂荒地和杂灌木荒地作为园地的,其苗木种植后受白蚁危害更为严重。为了防止白蚁啃吃危害,可在苗干周围撒上灭蚁农药,与土拌匀,然后用塑料薄膜把塘盖好,并用土把薄膜压实盖严,防止风把薄膜吹起和膜内进风。种植塘覆膜并且还起到防止塘内杂草丛生,给土壤保湿增温的作用。此外,在雨季来临之前还要继续查看白蚁对苗木的危害情况,做到及时防治。

七、种植园的经营技术

1、定植后的管理

美国薄壳山核桃植株主根发达,须根少,发根慢,种植的苗木常因水分不足而死亡。为了提高种植成活率,除要求种植时浇透定根水外,到雨季来临之前,每隔15~20天对所种植的苗木要浇1次水,每次浇水的水量在10kg左右。

美国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种植后要加强管理,应有专人管护,防止人畜践踏破坏。种植后的4~10月份应及时抹去砧木萌发出的芽。雨季到来后,可以撤除覆盖定植塘的地膜。设于坡地的种植园可将种植塘筑成鱼鳞状,以拦住地表径流,使其流入塘内增加灌水量。

2、树体管理

(1)整形

①定干美国薄壳山核桃多用两年生嫁接苗种植,此时多数的苗高在1m以上,可以在种植当年12~15m处对其嫁接植株定干,培养主干枝和辅助枝。若植株的高度不够,可延至第2年进行定干。

②树形云南省种植的绍兴、金华美国薄壳山核桃品种,若任其树体自然生长,4年生后其各主枝生长旺盛,每年抽梢1m多长,易形成多主枝像扫帚状的长冠树形,其侧枝和小枝疏松,树冠不紧凑,30年生树高最高达18m,一般在14~15m,因此需要整形修剪。国内外所经营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园,其植株一般采用的树形有变侧主干形、主干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等。美国采用变侧主干形。对其所栽培的植株要求有一个显著的主干,而生长于主干的每个大主枝应比树干小些,主枝与主干的角度为40~70°,在同一高度的树干部位,主枝不超过2个。而我国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其植株的树形多采用主干疏层形。树高10m左右,主干高12~15m,有主枝9~13个,分四层,第一、二层主枝各3~4个,每主枝配侧枝3~4个,第三层主枝2~3个,每主枝配侧枝2~3个,第四层主枝1~2个,每主枝配侧枝1~2个。所形成的树冠,直径8m左右。这样的树形层次多而不明显,且着生的枝条亦多,树冠大,中央领导枝明显,有利于多结果,且便于采收。有的小树主干不明显,各主枝长势相差不多,将其整形修剪为主干疏层形难,可以顺其自然培养成为3~4主枝的开心形树形。

(2)修剪

为避免或减少树体伤流,对美国薄壳山核桃植株进行修剪的时间,根据云南省立春后气温回暖快的特点,结合采穗可以在立春前后修剪。在其幼树时期可以适当调整主枝,将不合理主枝疏除;对旺长枝进行短截,以控制其生长过快,保持树冠的相对平衡。同时要疏除过密枝、下垂枝、交叉枝等。到10年生时树高达10m左右,可以断顶梢控制高生长。以后每年都对顶梢做控制性修剪。在其植株断顶梢时不宜砍枝过长过大,而造成大堂开心,影响树冠的恢复而使其果产量减少;但此时树体仍然大枝过多,树冠过密,可逐年疏除,保持树冠透光通风良好。

种植园内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树,实际从苗木定植后的第2年秋末或第3年立春前后,就开始了植株的定干和选留主枝的修剪工作,其定干高度在12~15m。植株定干后在其干剪口的下部发出新梢,从其新梢中选生长健壮、位置适中的枝作为中央领导主干枝,并绑杆扶直。此外,按水平不同方位选好3~4枝作为主枝,即为该树的第一层主枝。其余枝可以适当选留为抚养枝或结果枝,将再多余的枝抹去或剪去。到初夏时该植株的春梢已长成,除中央领导干枝外,所生长的其他主枝视情况进行修剪。对生长过旺、过长的枝要摘心或短截,使各主枝生长基本平衡。同时调整主枝和主干之间的角度,角度小的要撑大,角度大的用绳索拉拢。以后随着中央领导主干枝的延长,每年留一层主枝,直到选定第4层枝为止。各层枝之间距离不要太近,避免光照不足。主枝与中央领导主干枝的角度以45°~70°为宜。每层选留主枝时要注意位置互相错落,不要重叠。短截层的中央领导主干枝的高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主枝。对于生长过旺,难于控制的竞争枝,在严重影响中央领导干枝时要疏除。选留的主枝从第2年开始培养侧枝,选留时要注意水平方向的合理排布,避免互相交叉。主枝上也可适当留临时枝,但要控制使用,不能影响树体合理结构的培养。各种延长枝、侧枝、临时枝等出现过旺过长时,要短截,避免树冠过快外移。一般短截以轻剪为主,剪去枝长的1/4,太长的枝剪1/3或1/2。12年生以后其树冠顶部开始结果,进入大量结实时期,此期间的树体修剪,除了短截培养结果枝外,长枝一般作调整性修剪。疏除过密枝或生长部位不当的大枝,以改善树冠的结构,为植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亦将干枝、弱枝疏除。树冠空间较大时,有长势较强的非主枝可以短截或回缩,培养为大、中型结果枝组。

美国薄壳山核桃树体常用的修剪方法有:(a)疏枝。将枝条从基部剪去,用于疏除密枝。(b)短截。将1年生枝条的一部分截去,促使剪口下部发新梢,用于幼树整形和培养枝组。(c)回缩。从多年生枝条的基部剪去枝条,有改善光照和集中养分,复壮结果的作用。(d)摘心。具有缩短枝轴促发枝条的作用,主要用于结果枝组培养。(e)枝条变向。包括拉枝、撑枝、别枝,扭枝等。此法在生长季节用比休眠季节好。枝条修剪后对其伤口要施行保护。较大伤口用石硫合剂喷施消毒保护或用油漆涂抹保护。3、土壤管理

(1)改台地待美国薄壳山核桃树栽植后,应将其种植园地改为台地,以便于开展浇水、施肥、喷药和开展果林间作,以及果实采收等的工作。暂不能改为台地的应逐年深挖扩大树盘。

(2)深翻和中耕除草每年秋季对全园园地的土壤深翻一次。在其植株的生长期对园地进行2~3次的中耕除草。

(3)施肥1~5年生树的施肥要考虑到为根系创造良好生长条件,每年秋末冬初对其植株进行一次环状施肥,以扩大树盘,改良土壤结构。施肥时沿其树冠外缘,挖出深35~40cm,宽35cm的环状施肥沟,按量将肥施入沟内。计每株施厩肥20~40kg,复合肥02~05kg,及05~10kg的普钙。其施肥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加大。另根据树体生长情况再施少量追肥。5年生后的树,则在秋末冬初以放射状、条状、穴状的方式施基肥。在其树冠边缘的不同方位挖长50cm,深35~40cm,宽35cm施肥坑;6年生树挖5~6个坑。每株施厩肥60kg,复合肥05~10kg,普钙1~15kg。以后随树体长大,挖坑和施肥数量亦逐渐增多。

(4)浇水云南省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根据种植园土壤的水分状况,每年1~5月对其植株浇水数次。

4、高接换种

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园内的品种改良、引进新品种、调整授粉树等的经营工作,经常采用高头嫁接技术。高头嫁接因嫁接部位高,嫁接口与根系之间的距离较远,水分供应困难,加之嫁接后若遇上长时间的晴天,接穗和接口容易失水干燥,影响嫁接成活率。因此高头换接一般都要选留长度高于嫁接口的枝条作为拉水枝,以保证接口的水分供应。留拉水枝的数量没有定数,一般原则是接头数多就多留,少则少留。留拉水枝的作用不仅为嫁接口提供水分,而且通过其的发芽和展叶消耗水分以减轻接口的伤流。高头换接的树体大,根系多而且发达,嫁接后遇到寒冷天气就产生大量伤流,使接口缺氧而影响嫁接的成活。因此在进行高头换接时还应采取一些预防或防止伤流大量产生的一些措施。如在树干上用刀斜砍出螺旋状的伤口,使上升的树液在嫁接口下部流走,避免接口大量积水。同时为了排出接口的积水,在包扎时顺便在接口下端安放一根细木棍(或竹棍等)引出其内的积水,使接口保持湿润。在土壤潮湿的地方,还要控制部分根系,减少树液上升。高接换种的嫁接成活率高低与嫁接时间有很大关系。嫁接时间早,气温低,伤流严重,成活差。根据多年经验,美国薄壳山核桃树高接换种的嫁接时间掌握在芽膨大、刚展叶时为好。此时嫁接气温高,树已离皮,其高接换种采用插皮接的嫁接成活率高。若遇不离皮的树体,可采用切接,成活率也高。插皮接的接穗长一般在15cm左右。削口长8cm,接触面要大,产生愈伤组织多,成活率高。而且接口削得长,接穗才插得直。接口上部留1~2个饱满芽。高头换接接口大,包扎时不仅要将接口包严,而且还将横切面的伤口也要包严,使其尽快产生愈伤组织。嫁接后接口下部经常萌发新梢,要适时抹芽,促进穗条上的芽发芽和正常快速生长。新梢长到60cm后,要捆扎杆子对新梢扶干,以避免风折。此项工作最好持续进行两年。

5、间作

果园间作是一种立体农业,能充分利用生态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解决建园初期的经济困难,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通过果园间作可以控制园地杂草的滋生,起到增加生物固氮,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管理措施。

果园间作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果粮、果苗、果菜、果药、果草间作等,可因地制宜地采用。美国薄壳山核桃对光敏感,种植前5年,其种植园地只能间作矮秆作物,如花生、旱稻、姜、碗豆、蚕豆等。也可在园地内育核桃苗、板栗苗等。5年生后,其树高已达4m以上可以间种高杆作物包谷、高梁等。云南省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园的间作方式,还有果果间作。如在其果园地内种植碰柑,产量大,效益快。因该树种的树根没有核桃根苦涩,有的地方在茶园和咖啡园里把美国薄壳山核桃作为遮阴树种植。

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园若不间作作物,可以种植绿肥植物。在8~9月整地后撒入苕子(Vicia cracca),长出的苕子草像地毯一样覆盖地面,到春季开花结籽,其旱季对园地土壤起保湿作用,雨季苕子植株枯死后亦能起到保水防止土壤冲刷,以及防止杂草丛生等的作用,且苕子草的根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园地土壤肥力,这样种植园就可以不进行深耕和中耕松土除草的工作,达到免耕管理。在间种苕子的园地,对所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树施肥时只需在其树周围挖坑,施肥,浇水,而对覆盖园地上的苕子草破坏极小。即使有破环,被破坏的地方15天后会被苕子草生长盖严。苕子植物到种子成熟后落到土里,到秋季又从枯死的苕子杆丛中长出苕苗。这样每年反复,进行轮环,不需耕种,节省劳力和经费。但到树冠郁闭后,苕子草不能生长,林下也没有杂草,此时园地不能再间作。

6、病虫害控制

危害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害虫在美国发现至少有180种,这些种类的昆虫和螨虫在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树干、叶片、嫩枝、树皮和果实上取食。如危害其果实的害虫有美洲山核桃蜂斑螟(Acrobasis nuxuorella)、美国山核桃象(Cruculio caryae)、蝽蟓(Pentatomidstink bugs)、山核桃小卷蛾(Laspeyresia caryana)。危害叶片的有美洲山核桃长斑蚜(Tinocallis caryaefoliae)、山核桃始叶螨(Eotetranychus hicoriae)。危害干枝有核桃木蠹蛾(Cossula magnifica)、旋枝天牛(Oncideres cingulata)、多毛天牛(Elaphidionoides uillosus)。其病害有山核桃疮痂病(Fusicladiumm effusum)、肝斑病(Gnomonia caryae)、叶斑病(Mycosphaerella dendroides)、丛枝病(Bunch Disease)、根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等。云南省经对省内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园作初步调查,病虫害种类有100多种。危害严重的种类有木蠹蛾(Cossus spp)、天牛(Batocera sp)、吉丁虫(Agrilu sp)、桃蛀螟(Dichocrocispunetiferalis Guenee)、卷叶蛾(Mellissopus sp)、金龟子、剌蛾、叶蝉(Tettigoniella sp)、叶斑病等,现择其重要的种类介绍如下。

(1)危害干枝的害虫

①木蠹蛾种类尚未鉴定清楚。其幼虫危害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的干枝及果柄。在其树干和枝条的木质部和树皮间危害,排出褐色的虫粪和木屑,并有褐色液体流出。树干遭危害后,树势衰弱,导致果实产量下降,甚至整株枯死。树枝受该虫危害后,叶变黄,遇大风而折枝。还有一种木蠹蛾专食果柄,在果实基部排出黑色粪便,其所结果实不会饱满或质量不好。防控方法:经常检查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的树干和枝条有无虫粪排出,若发现有排粪口,可用棉球蘸氧化乐果等农药塞入虫孔,再用泥土封住虫孔口以毒杀木蠹蛾幼虫。或用40%乐果乳剂25倍液用注射器注入虫道,用湿土封虫孔杀死幼虫。发现枝上的叶子变黄,立即摘枝烧死幼虫。此外在树干上涂白防止成虫产卵。在幼果期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农药防治幼虫危害。6~7月,从树干到根部喷洒50%硫磷乳剂400~500倍液,每15天喷1次共2~3次,毒杀木蠹蛾的初孵幼虫。

②天牛是目前危害美国薄壳山核桃树最严重的一种害虫。其危害种类已发现6种,其中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和旋枝天牛幼虫环树干和枝条蛀食一圈,使其树体或枝条枯死。天牛幼虫蛀食其树的皮层和木质部,排出褐色粪便和粗木屑。受害后树势衰弱,甚至枯死。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方法基本与防治木蠹蛾幼虫相同。

③吉丁虫种类未定。其幼虫在美国薄壳山核桃枝干的皮层中螺旋状取食或蛀食一圈,排出褐色的虫粪和细木屑,流出褐色液体。其树木遭危害后,树势很快衰弱,果实产量大减,其质量极差。枝条遭此虫危害后叶黄,不能结果。防治方法与防木蠹蛾相同。

此三类害虫中,以木蠹蛾及天牛对美国薄壳山核桃树危害最为严重,其危害率达80%以上。若掏开孔口检查枝枯叶黄的受害美国薄壳山核桃树,可见其树干和枝条有蛀食虫道达一圈或1/2、1/3圈,造成树体养分输送困难,树势衰退或死亡,甚至造成整个种植园经营的失败,可以说此两种虫害会给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故要认真防治,经常防治,年年防治。6~8月是其虫危害的高发期,要经常检查树冠下和树干下有无虫便,若发现虫便,要及时找到虫孔防治。在其树干或粗枝上若发现被危害虫道达一圈或2/3圈时,此时树势已极为衰弱,除防虫救治外,还可采用桥接的方法来恢复树势。据试验,利用虫道下部萌发出的新枝,在其树皮离皮时(4~7月),在虫道上部垂直划一刀把树皮撬起,将萌生枝条按靠到撬起树皮处,量出与它相同的长度,从上部剪去萌枝多余的部分,然后在其萌枝面对树干的一面削出一接口,接口长5cm以上,枝条削好后按靠插至撬起的树皮内使之与树干的形成层相接,然后用绳子绑紧(若绑不紧可用小钉子钉紧)。其桥接的要求是一定要将萌枝的削口与树干的木质部紧接,决不能有空隙。绑好后用薄膜将接口、虫道全部包严,使之不透气。20天后其桥接部位产生愈伤组织树液沟通,由此树势逐渐恢复。到第2年树叶颜色变为深绿色,树体也长高长粗,果实产量亦会增加。5~6年后桥接的枝条已包入树干不见,伤口全部愈合,树体进入正常的生长结实状态。

(2)危害果实的害虫

危害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害虫主要是桃蛀螟,以其幼虫危害果实。桃蛀螟产在果和果柄上的卵孵化成幼虫后蛀入果内,外表留有蛀孔。果实受害后,多从蛀孔流出黄褐色透明胶汁,常与其排出的黑褐色粪便混在一起,粘附于果面,容易识别。该幼虫在果内将果仁吃光,使果内充满粪便,老熟后在果内或果柄相接处结白茧化蛹。成虫羽化后转移到其他果树或农作物上。防治方法:①刮树皮,清除残枝落叶,以减少桃蛀螟的越冬幼虫。②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③摘除虫果,集中处理,以消灭果内的幼虫。④6~9月每月喷施40%乐果乳剂1000倍液等农药一次毒杀其卵及幼虫。

(3)危害树叶的害虫

①剌蛾。有黄剌蛾(Cnidocampa flauescens Walker)、扁剌蛾(Thosea sinenosis Walker)、褐边绿剌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多种。俗称青叮子、洋辣子。幼虫将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的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及主脉,危害严重时影响树势和果产量。防治方法:用石硫合剂刷涂树干,以防刺蛾幼虫从其树干上通行而转移危害。在树冠上喷施氧化乐果乳液杀虫,消灭其的茧壳。

②金龟子。危害美国薄壳山核桃树叶的金龟子种类较多,主要是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ienta Motsch)。其成虫食叶,而幼虫(蛴螬)危害苗木根部。防治方法: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防治。于傍晚敲树振虫,树下用塑料布接虫集中消灭。虫害严重时用药物防治,在树冠上喷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拌种50千克,或拌1千克炉渣后,将制成的5%毒砂随种撒入播种沟内毒杀其幼虫。

(4)病害

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病原是一种弱的寄生菌,其树体的病害症状是在叶片的正面出现黄色斑点,仲夏前后(7月),在叶背面能发现黑色丘疹状物,为该菌的子实体。尔后,形成胞子,由水传播。有时联在一起在叶片上形成大斑。此种病害不会对其种植园构成威胁。防治方法:冬季结合清园,扫除枯枝叶减少病源。春季在其树的抽梢期喷射叶枯青1000倍液或1︰05︰100的波尔多液1~2次。

八、果实采收调制与贮存技术

1、果实的采收

当美国薄壳山核桃树的果实青皮由绿转黄达成熟时,果实会开裂,而掉落出坚果此时已进入其果实的采收期。果熟要及时采收,延迟采收,果壳和种仁会变色。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的成熟期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的果实成熟时间为9月下旬,有波尼、卡多;中熟品种的果熟期在10月中旬,如金华、绍兴;晚熟品种11月上旬果实成熟,如长林13号。一株树从见果开裂到果开裂毕要持续1个多月。因此,一般在果实开裂60%左右进行第1次采收。过10天左右进行第2次采收。此后,树上的果实已很少,其中有很多是空瘪和不饱满的果实,已不会开裂,能成熟开裂的果实不多,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第3次采收。美国用振荡机械震落其坚果,然后用坚果收获机收集,再用清选机把坚果与果皮、叶片、小枝和其他杂物分离后进行烘干,分级包装贮藏。云南省目前用人工上树采摘,或用实心竹竿敲打果枝震落坚果而捡拾的方法采收其果。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坚果颜色为黄褐色,果小,落地后与土色相混,不易捡拾干净。采收前应将树下杂草铲净,在其树冠下铺上彩条塑料布或厚塑料布以接收从树上抖落下的带有果皮、枝叶的坚果,捡出坚果集中装袋。将不开裂的果实集中堆放5~6天后捏果,能裂开果皮的果是成熟的果,剥出坚果。除去捏不开的不饱满和空瘪的果实。其坚果要分品种装袋,不要混杂。

2、果实的调制与贮存

目前云南省以至国内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果产量极少,所产坚果主要用来育苗和赠送宣传使用,还没有上市销售。其坚果一般带壳食用,味香可口,很少加工。美国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果产量高,年产10~15万t,占其世界总产量的669%。其中10%~20%的果带壳食用或销售,80%以上的果经机械脱壳后出仁销售。机械脱壳前,必须将其坚果依大小分级,然后用蒸汽法将种仁回潮,以避免种仁在加工时易破碎。脱出的种仁在常温下一般可贮藏4~6个月,时间长会变味。因此其种仁要放置在冷凉的地方或冷库中贮存。美国农业部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仁分为5级,分别为一类半仁级、商业半仁级、一类碎仁级、商业碎仁级和次类碎仁级。但实际应用困难,收购商常依据坚果大小、种仁大小、饱满度、出仁率、食味等将其种仁分为特级(最高级)、优级(选择级)、琥珀级(最低级)3个级。与云南省的核桃仁分头路1/2仁、二路1/4仁、碎仁三个等级相同。

刚采下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坚果含水率高达20%~25%,除留作种子用外,其他的坚果要尽快除去水分,以保证坚果的风味,颜色和品质,防止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美国用机械风干方法进行美国薄壳山核桃坚果的脱水,我国用晾晒法脱水。其坚果若在烈日下曝晒脱水,种壳容易炸裂,而种仁容易变质,因此其坚果晾晒脱水时要罩上稀疏的遮阴网。经晾晒的坚果,种仁颜色为浅黄白色,美观质好;阴干的坚果种仁为深黄色质稍差。坚果晾晒后含水率降至4%左右时,凉后可装袋收藏。袋上拴上标签,注明品种、数量、产地、贮藏日期等。在常温下,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坚果放置在阴冷干燥的室内半年不会变坏。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90%以上,容易被氧化,贮藏期温度过高则坚果的呼吸作用增强,养分消耗增加,所含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加快,而降低坚果品质。因此坚果要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贮藏时间越长。但制冷成本高。一般坚果晾干后装袋放在4℃的冷库内贮藏。实践证明坚果带壳贮藏比脱壳贮藏所保质的时间要长。

九、产业化规模经营前景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坚果壳薄而美观,出仁率和含油率均高,其食味香醇可口,比核桃口感好。其营养丰富,是一种上好的保健食品和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美国,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坚果每千克售价4~8美元,我国60~80元,为核桃价格3倍左右,其经济价值可观。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改善,不论国内外,现今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果实产量目前和长远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其种植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预计几十年内其的果产量不会发生滞销。

美国薄壳山核桃在云南省引种后表现良好,云南省政府已将其列入"十一五"、"云南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云南发展的2000万亩核桃种植业中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100万亩。现在云南省16个州市的50多个县种植有美国薄壳山核桃。其栽培面积约万亩,年产坚果5t左右,并且还培育有数万株大苗,及购买了20多t种,可以培育几百万株苗,供大面积的种植发展,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苗木保证。

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业在云南省是一项新兴的林产业。其从引种试验到推广应用仅有35年的时间,而真正的产业化栽培才有十多年,其产业化规模经营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永平县新树种植农户陈学贤受益情况来看,从事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业,其所获效益十分可观。该农户于1993~1995年在住房旁山坡上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约50亩,长期进行林粮间作,前期管理差,后期加强水肥管理,至2008年有100多株结实,产坚果1t多,以每公斤60元计,其产值达7~8万元,加上育苗和穗条出售,间作玉米等的收入,年收入达10多万元。如果在云南全省实现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的产业化规模经营后,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对国家财政增收,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云南省94%以上的土地面积为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大多数山地处于中亚热带(年均温16℃以上)和南亚热带气候带,尤以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和金沙江河谷此两气候带分布的面积为广,是云南省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业的主要地区。在这些地区可逐步实现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的产业化规模经营。

要实现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的产业化规模经营,除了解决认识、资金、投资环境等问题外,在技术上首先要按该树种对气候(年平均温16℃以上)、土壤条件的要求选好种植园地。美国薄壳山核桃是一种高档干果油料树种,其产业化规模经营的种植园要求的经营水平比较高,应按照果园种植水平进行经营。除了选好园地和种植适宜品种的苗木外,要求长期进行高集约度的土、肥、水管理;施行整形修剪,高接换种,林粮间作,防控病虫害,保护树体等的有效经营技术措施,并做好果实采收、加工与贮藏等的管理工作。

信息来源:李翠萍 | 责任编辑:李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