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县城”建设 扮靓家乡惠及群众

09.09.2019  09:20

今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美丽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公布,明确按照“干净、宜居、特色”的目标要求,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在昆明,以石林、宜良、寻甸等为代表的县城,正通过挖掘自然资源和文化、民族特色,进行着一场场各具特色的“美丽”实践。

完善城区功能  培育发展新动能

石林县东门街,在拆除平整的工地上,一座古色古香的滇式传统建筑修葺一新,除了复原明清时期的“一颗印”建筑形态,这里还将成为石林县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并与一旁正在更新修复的启明楼一起,重现600多年前的路南州古城风貌。

像这样的传统建筑群落,在路南古城里共有26处得到了保留更新。“结合历史文化,重现路南古城文化和历史内涵。”石林县常务副县长余春介绍,围绕“美丽县城”建设,石林县按照“创建+推进”的方式,将着力恢复昔日古城风貌,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路南乡愁记忆。

像路南州古城这样通过重现历史文化景观“扮美”城区景观的项目,石林县共计还有44个,总投资规模达28.3亿元。作为全省率先启动“美丽县城”试点的地区,石林县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工作思路进行集中打造,提升县城功能。其中,仅“特色”一项,就将集中对县城主街道、标志性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改造,集中建成石林非遗特色文化街,打造双龙小镇特色街。

巴江河畔,提升改造后的河道休憩长廊,已经成为当地人饭后运动休闲的好去处。两岸高低错落种植的特色植被,通过民族灯饰等亮化工程,完整地呈现彝族阿诗玛文化元素。作为石林“美丽县城”建设的另一大工程项目,这里将与后续的民族文化商业风情长廊等一起,集中形成“巴江河休闲旅游经济带”。

石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美丽县城”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功能,融合文化特色打造古城和文化休闲旅游景观,后续还将考虑引入综合文旅运营商,形成全县城的文化旅游综合产业服务体系,培育石林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产城融合  扩大“美丽”实践外延

与石林县全力提升城市功能不同,宜良和寻甸的“美丽”实践,则更多融入了自然资源优势。

宜良县匡远镇高桥村,各色各样的三角梅产品装扮了暮夏的颜色。占地约500亩的苗木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集文创产业研发、主题婚庆设计、特色餐饮服务于一体的三角梅文化主题公园。其负责人钱永康表示,园区计划建设三角梅种苗培育和科技示范精品展示园,为宜良打好三角梅文化牌。

近几年,宜良县始终坚持“环境立县”发展思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着力打造生态产业和“苗木花卉之城”品牌。目前,苗木花卉产业园区平台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平台,成为“美丽县城”建设的重要助推力。宜良花街节、宜良樱花文化旅游节和南羊荷花美食节等,与耿家营彩色稻田乡村旅游项目等一起,成为宜良县“全域旅游”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支撑点,也将助推宜良实现“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寻甸县则在深挖乡村文旅资源、打造特色小镇上进行“美丽”实践。

在寻甸县七星镇凤龙湾旅游度假区,天方夜谭文化创意区、火车文化体验观光区、龙溪谷生态休闲区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个昆明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山、湖、河流、森林、农耕文化和童话建筑风貌于一体的景观格局。2018年,景区游客超过40万人次,同比增长98%,成为寻甸推动产业转型、打造大文旅的主要支撑项目。

根据《意见》,建设“美丽县城”将是我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内容。

提升服务水平  让“美丽”更实惠

如何将“美丽”实践成果服务群众,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石林县文体中心体育馆,羽毛球馆、篮球馆里有不少来锻炼的市民。这个为昆明市六运会而新建的运动场馆,在大赛结束之后,已经成为当地市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场所,加上今年4月改造提升完工、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石林民族体育场,可以免费向市民提供近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运动场地。

作为“美丽县城”建设城市功能提升改造项目之一的石林县政务服务中心,在今年6月新址运行后,通过对第一批18个县级部门119个事项梳理上线,初步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通办”。搬迁新址运行一个月,中心各窗口共受理各类办件9086件,办结率100%。

在全省“美丽县城”建设《意见》中,除了围绕依托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打造特色风貌外,还明确了共建干净家园、营造宜居环境等城市公共服务内容。在近期省“美丽县城”建设专家组集中调研中,专家组组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退休教授朱良文就表示,提升“美丽县城”建设水平,要让建设成效帮助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水平,唤起全民共同参与创建。

凤龙湾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年均用工超过15万人次,发放劳务工资2860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000余万元。在凤龙湾旅游度假区旁的大坝者村,已发展了不少特色村寨、农家乐,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

这场“美丽”实践,正通过城市功能区的完善和产业支撑,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实惠。(昆明日报 记者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