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边疆实际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08.08.2016  15:13

  近年来,临沧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围绕“三个美起来”的总体要求,结合西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坚持文明乡风、环境治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守边固土一起抓,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边境美丽宜居新家园。

   践行核心价值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连续20年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经验,表彰先进,示范引领。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各项任务。分批次推进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街道、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刊载公益广告,开展“我的中国梦”“我们的价值观”宣传展示活动和“俭约临沧”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拍摄微电影,编演文艺节目,努力营造“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浓厚氛围。建设农村“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道德广场”,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展示活动,连续十年举行“感动临沧年度人物”发布会,每年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370个,授牌十星级文明户16.65万户,先后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罗映珍等一大批模范人物,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努力做到“日用而不觉”。制定了全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等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道德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从小事做起,见贤思齐,崇德向上,建成示范基地8个。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礼仪临沧、道德临沧、诚信临沧、学习型社会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和群众性文化体育卫生6项活动,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道德、诚信等素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行业规范,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规矩意识、法治观念,形成了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统一管理村民事务,宴席统筹节俭办,农忙时节互相帮、邻居生病互探望、孩子上学帮接送、红白喜事互帮助、节日活动共庆祝,凝聚了人心、促进了邻里和谐,带动了生产发展,移风易俗,促进了乡风民风美起来。

   整治脏乱差建设美丽宜居新环境。 按照“让人居环境美起来”的要求,围绕建设“小而净、小而美、小而宜居”美丽乡镇的目标,实施以“洁净家园、洁净田园、洁净水源、洁净河流、洁净道路”五大目标为主要内容的“洁净临沧行动”,开展“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结合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居特点,部门挂钩,整合资金,协调银行贷款,大力改造旧村旧房。累计改造旧村2601个、农村危房19.5万户,建成美丽村庄223个。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清理非法喷涂、悬挂、粘贴小广告。以治理车辆乱停、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畜禽乱跑等农村脏乱差现象为重点,实施卫生改厕、村庄排污、垃圾处理等工程,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展“洁净在农家、美德在我心”生态环境保护和卫生清洁活动,有的村寨还实行每周集体打扫村中公共道路、户外道路户主保洁等制度,确保了村庄干净整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项目,农村户厕普及率达71.10%,建成农村沼气池20.89万口、太阳能8.35万台、农村集贸市场77个,3861个村道路硬化,创建洁净村庄449个、洁净庭院示范户6027户。实施“森林临沧”建设,乡道、村道绿化率分别达到46%、4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5%。

   抓实脱贫攻坚富裕农民夯实基础。 针对临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不断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筑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扶贫资金1亿元,同时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3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8县区按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扎实推进“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组织各级2122个挂包单位39493名干部,重点挂钩帮扶27个贫困乡镇241个贫困村71346户贫困户,挂钩干部深入贫困村寨和各族贫困群众,围火塘、进地头、拉家常,帮助找“病因”、开“药方”、挖“穷根”,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不算好汉”的观念,坚定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发展核桃、茶叶、竹木、坚果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成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2102万亩,增强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2015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063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0%减少到2015年的9.75%,确保了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路上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个贫困家庭都不掉队、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提升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实践中,临翔区幕布村、南美村的村支部和党员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还创造出了“六个共同”的好办法,即: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效果非常好。 201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亲临幕布村、南美村视察,对幕布村、南美村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落实“两学一做”给予了充分肯定。

   提升文化服务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临沧市是典型的民族聚居区,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1%。针对这一实际,临沧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围绕“让文化生活美起来”的要求,率先示范,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实施了扶持沿边地区、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和“佤山幸福工程”,近三年争取整合资金7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突出思想共建和精神互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公约”、法制宣传教育、党的民族政策解读和创建和谐美丽寺观教堂等活动,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常识》课,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典型,融通感情、凝聚人心,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受到了各族群众普遍欢迎,促进了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狠抓公共文化服务,建成村级农家书屋9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站点77个,建成省、市级文化惠民示范村37个,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室2804个,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628支18800多人。启动孟定清水河、镇康南伞、沧源永和3个国门书社建设,整合“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省管党费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全面推进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80万元资金,按照“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有一支新型农民队伍、有一系列村规民约、有一支志愿服务队、有一系列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面文化墙、有一块善行义举榜、有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十个一”标准,每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10个,累计建成了30个,丰富了群众生活。

   强化国家意识凝心聚力守边疆。 临沧有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8公里。以促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建设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制定了《边境地区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在边境一线开展边境文明村、边境文明小镇、边境文明学校、边境文明集市、边境文明运输线和文明口岸等创建活动,建成县级以上边境文明村146个、边境文明学校207所、边境 “农村文明集市”3个,提升了边境文明素质,展示了中国形象,传播了中国价值。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快边境一线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民居改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边疆各族群众的房子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甜,增强了广大边民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构建了“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深入开展“警地共建”活动,整合警地组织资源,帮建基层党组织、丰富文化生活、援建民生项目、普及国防知识,结对脱贫攻坚,边地军民融洽相处,共谋发展。去年缅北果敢“2·09”军事冲突发生以来,尽管生产生活紧邻边境线,但只要一看到边境线上飘扬的党旗和五星红旗,群众心里便有了底气,每天和干部、军警战斗在一线,认真开展控边、禁毒、缉枪、反恐、防疫等复杂而繁重的工作,有效维护了祖国西南边疆安宁和广大边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谱写了又一曲“毛主席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的时代新歌。

来源:云南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