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张绍云:加强宜良文庙的保护与利用

14.01.2016  02:16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文庙,是古城名胜风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文化的象征符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云南历史上文庙众多,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尚有50余座。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文庙所固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对弘扬儒学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今年的昆明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张绍云提出,要加强宜良文庙的保护与利用,特请对宜良文庙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给予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张绍云介绍,宜良文庙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规模宏阔,布局严谨,为“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小桥流水、石雕、木雕为一体,把儒家思想与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了儒家“天下大同”和“集大成于一体”的思想理念。宜良文庙中轴线主体建筑经历代修缮,延续至今。

    “宜良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庙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云南省规模第二大文庙,是昆明市保护最好规模最大的文庙,也是宜良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张绍云说,宜良文庙真实反映了宜良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物价值,2012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宜良是现代新昆明城市布局规划的卫星城和次级城市,保护好宜良文庙古建筑,将宜良文庙建设成为进行中华民族尚德崇学传统历史教育的文物旅游区,是宜良县委县政府打造“文化宜良”,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

    在张绍云看来,加强宜良文庙的保护与利用,要对文庙古建筑群进行全面修缮,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在继承历史文化、保持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文庙建筑的布局、体量、轴线、对景、环境要通盘考虑,科学整合,彻底调整因历史局限性而形成的不科学格局。对内部的一些现代建筑进行拆除,以充分展现文庙主体建筑的景观风貌。

    同时,本着既满足文物保护要求、又满足市场开发要求的原则,恢复部分文庙原有建筑。充分利用文庙的文化资源,通过环境整治,将宜良文庙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集旅游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游客集散地。使宜良文庙成为我县弘扬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各界人士参竭先圣和游览的胜地,并造福社会和宜良人民,真正实现宜良文庙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局面。

    张绍云认为,对宜良文庙的保护与利用,要投入的经费十分巨大,加之对周边环境的整饬,投资更是巨大。“由于宜良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十分有限,而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经济必须转型,需要投入的经费十分巨大,特请省、市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对宜良文庙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给予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