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纬度还是看温度——南方该不该供暖气?

26.01.2015  03:06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建筑(1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鹏 摄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害怕南方的冷。”“北方干冷,冷的是皮;南方湿冷,冷的是骨。”互联网上,网友对南北方寒冬体验有此生动描述。

    在中国版图中部,绵延2000多公里的“秦岭—淮河”横贯东西,划分南北。此线以南,桔林经冬犹绿;此线以北,乔木秋末多凋。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出了北方强制集中供暖区。一根根充满蒸气或热水的管道,给北方地区带来冬天的温暖。而这条弯曲的分界线,也将部分南方地区划入屋里屋外同凉热的寒冬。

    南方该不该有暖气?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该重新看待这个问题了。新华社记者近期沿“秦岭-淮河”一线采访,深入陕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城市和农村,看到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新答案。

     南方对暖气有需求吗?

    作为秦岭以南最北的南方城市之一,陕西省安康市冬天最大的特点就是潮湿阴冷。

    “总有孩子忍不住喊,‘老师手冻疼了,写不出字’。我会和孩子们先做操,等身体热乎了再上课。”安康市汉滨区红旗小学副校长龚传琴说,全校1700多名学生,冬季取暖“只有靠孩子们硬扛”。

    江苏淮安的一个下午,气温三四度,袁集乡中心小学学生郑宇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做足球操,虽然穿了一件秋衣、两件毛衣和两件外套,他的小脸仍然冻得红扑扑。

    运动取暖、提供开水、窗帘挡风……袁集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为孩子保暖想尽了办法。“几公里外就有一个发电厂,如果能集中供热,孩子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校长杜希军感叹。

    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南方家庭安装电暖、气暖设备。南京、上海、合肥等南方城市的一些高档楼盘,地暖几乎成了“标配”。在淮安等地,有供暖的楼盘,每平方米高几百元也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