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02.12.2014  16:33

我家的荒山通过石漠化治理后,全种上了苹果,虽受干旱影响,但纯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做梦都想不到以前一文不值的荒山如今变成了金山银山。”日前,蒙自市西北勒乡西北勒村村民杨海指着刚采摘回来的苹果高兴地对记者说。

像杨海这样,利用整治后的石漠化耕地搞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在我州建水、开远等地比比皆是。”州林业局一领导在谈到石漠化整治的好处时如是说。

我州地质条件复杂,是我省岩溶地貌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全州13县市均有岩溶地貌分布,岩溶面积达2756.6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5%。居住在岩溶地区的群众,他们祖祖辈辈从贫瘠的土地上刨食、从高山上砍柴烧饭,导致石漠化不断加剧和扩展,旱涝灾害频繁。多年来,为了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我州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州400多万各族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综合治理

石漠化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由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长期以来,石漠化已成为我州山区群众遭受自然灾害和导致贫困的根源,成为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对石漠化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州8个石漠化重点县市石漠化面积889.5万亩,占8个县市国土面积的32%。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超过80%。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州就开始了石漠化治理工作,主要是对石山进行封山育林,辅助部分人工造林,引进耐旱性强、耐寒性佳的车桑子等植物在石漠化地区开展造林工程。当时,由于没有专项经费,封山育林没有形成规模,石漠化危害程度不断加大。

1996年以来,我州利用国家政策和资金,以封山植树和保护为主要手段,先后启动了珠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国家或省、州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通过采取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坡改梯、沼气池建设等措施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初步达到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达到遏制土地石漠化扩展的目标。

从2008年起,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8年至2010年,国家选择100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建水、泸西两县被列入试点县;2011年至2012年,全州除绿春、红河、金平、元阳、石屏之外,其余8个县市被列入全国试点县,全州基本实现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全覆盖。

以建水县为例,该县被国家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后,以“誓让名城山川秀,敢叫石山披绿装”的精神,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至2013年,建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资5100多万元,共完成植被建设和保护近20万亩。6年共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210.46平方千米,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8.4%。

多措并举

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近年来,我州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力度。2005年,在全州划定了200万亩封山保护区,投入资金180万元;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蒙自城市面山绿化造林。2009年至2013年,我州每年安排1470万元,用于发展林业产业。通过千方百计地生态治理,全州在石漠化地区实施林业治理措施482.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7.5万亩,封山育林222.6万亩,飞播造林22.6万亩。

同时,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我州始终坚持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多种治理模式推进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进程,并加强与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农业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攻克石漠化治理难关。

今年以来,我州启动实施了南部山区综合开发,每年投入1亿元,其中林业产业发展4420万;启动实施了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行动计划,投入1500万元重点用于州内北部石漠化治理重点区的交通沿线和城市面山绿化,全年将实施3万亩。

经过长时期综合治理,目前,我州生态环境已取得明显改善,全州森林覆盖率从38%提升到现在的46%,北部石漠化重点地区林木绿化率超过50%。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水土流失明显减缓,保土保肥能力明显提高。

生态优先

治出立体生态造福一方

我州的石漠化治理,始终与生态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实现生态改善和民生改善。为了找准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结合点,我州本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规模经营、壮大产业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2011年底,国家将滇桂黔石漠化区作为连片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州委、州政府提出以“生态优先”为前提,积极探索石漠化治理与开发扶贫统筹发展模式,通过在石漠化地区扶持发展油木木本油料、林果、林下资源开发、绿化观赏苗木等产业,开辟了石漠化治理新思路,治理出立体生态建设的美好前景。

曾几何时,“穷山沟,去不得”的说法让许多人对蒙自西北勒等石漠化地区望而却步。可如今,随着特色经济果林的大力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的形成,像西北勒乡这样的石漠化地区,经济林果的效益也日渐显现。目前,弥勒市50多万亩的核桃,建水5万多亩的油茶,蒙自10万亩连片石榴、枇杷、苹果基地,建水葡萄,泸西高原梨等成为熔岩区特别是石漠化治理区的特色产业。

一县一特、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不仅让红河大地的石漠化片区春华秋实,更使得这里的群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13年,全州林业总产值95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就达1200元。

石漠化地区绿色产业的方兴未艾,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绿色产业的发展,使昔日的穷山恶水变为青山绿水,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一曲“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迷人协奏,在磅礴红河大地激越回荡!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红河州 发布人: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