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来昆越冬30年生态谜团揭开 昆明提供绝佳环境

15.12.2015  13:28

红嘴鸥来昆越冬30年生态谜团揭开 春城昆明提供了绝佳环境——

人鸥和谐增添春城魅力

红嘴鸥迁徙路径

1985年的冬天,昆明市民突然惊喜地发现,一群群野生鸟类——红嘴鸥飞临自己身边。而这之后的30年,不管城市怎样变迁,这群神秘的小精灵都会如期造访,从不间断。

如今,对于昆明人来说,没有红嘴鸥的冬季将是不完整的,翱翔蓝天的红嘴鸥已经成为冬季昆明最温情的一幕。30年来,这座城市的人用包容的心态、质朴的情感、温暖的行动,迎接、守护着这群远道而来的小客人,这座城市也因为人鸥和谐美的故事而更加美丽。

可是,这群小精灵究竟从哪里来?是传说中遥远的西伯利亚吗?还是来自其他神秘未知的地方?在它们迁徙的漫漫长路上,又会经历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什么30年前一次突然造访,它们就从此喜欢上了这座内陆城市?

2014年,“海鸥去哪儿”大型科学探秘活动启动,科研人员利用卫星跟踪技术,人们终于有机会去揭开红嘴鸥的种种谜团。

海鸥去哪儿? 借助最新科技寻找精准答案

我的记忆里,1985年海鸥就来了,到现在已经30年了,我觉得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年不来,可能心里就会打鼓就会发慌。”在画家毛旭辉心里,红嘴鸥最感染他的,是小小的翅膀下蕴藏的巨大生命力。这一让他肃然起敬的生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给曾经处在彷徨和迷茫中的他带来了巨大的安慰。这种安慰甚至落成了文字,小心地留存在一代画家的记忆里。

其实,不仅仅是毛旭辉,这个城市到处都洋溢着对红嘴鸥的热爱。昆明人爱红嘴鸥,可红嘴鸥又是怎么爱上这里的呢?这一点,没人能够说清楚。

上世纪80年代,昆明先后发现了两只带有莫斯科等字样脚环的红嘴鸥,人们才第一次知道,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进而推测两者之间存在着迁徙路线。然而,西伯利亚地区是一片面积有1276万平方公里,整体面积大于中国国土的广袤区域。红嘴鸥来自西伯利亚的说法显然过于笼统。它们究竟来自何处?需要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来得到精准答案。

为进一步通过科学手段对红嘴鸥进行研究,解开与红嘴鸥有关的未解之谜,同时展示昆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成就,塑造城市品牌,凸显城市魅力,让红嘴鸥这张名片在昆明城市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昆明广播电视台联合昆明市林业局精心策划推出了“海鸥去哪儿”大型科学探秘活动。

2014年12月2日,经过两年多精心的策划和准备,“海鸥去哪儿”科学探秘活动正式启动。探秘项目组计划使用卫星跟踪器,探寻红嘴鸥迁徙之谜。在中科院专家的建议下,项目组决定购买一批微型卫星跟踪器,如果红嘴鸥能顺利背上卫星跟踪设备,那么,这将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红嘴鸥这一物种进行精确科学的跟踪研究。

伍和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的专家,有着多年鸟类研究的经验,但是,为使红嘴鸥背上卫星跟踪器进行迁徙轨迹研究,他和他的团队也是第一次。

能否完成这次红嘴鸥迁徙探索实验,有一个因素决定成败:即在开展红嘴鸥研究之前,探秘团队需要确定,红嘴鸥属于身材轻盈的鸟类,是否适合背负卫星跟踪设备?红嘴鸥到达昆明时,平均体重在350克左右,之后体重会有增加,迁徙过程中,体重还会随环境和时间而发生变动。那么,追踪红嘴鸥的卫星跟踪器的重量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不会影响红嘴鸥的行动和生存呢?

在国际上通用研究当中,对发射器的选择有一个固定标准,发射器的重量不能超过研究对象体重的3%,我们的发射器就不能超过10.5克,所以只能在这个标准下在全球发射器生产厂商当中选择。”伍和启说,为了保证研究项目顺利开展,同时,也为了确保红嘴鸥的安全,他和他的团队决定分三批为红嘴鸥装上卫星跟踪器。经过精挑细选,第一批10只身体状况良好的红嘴鸥被确定首批装上卫星跟踪器,目的是测试跟踪器对红嘴鸥飞行和生存的影响。

伍和启介绍,装上卫星跟踪器的红嘴鸥按照捕捉地点加上数字的方法进行命名。比如在第一批放飞的10只个体中,有6只是在海埂大坝抓的,就命名为大坝一号、大坝二号、大坝三号、大坝四号、大坝五号、大坝六号,有两只是在环西桥公园抓的,就命名为环西桥一号、环西桥二号,另两只是在翠湖公园抓的,就命名为翠湖一号、翠湖二号。

探秘结果如何? 清晰描绘出红嘴鸥迁徙路线

伍和启和他的团队在水面比较开阔、红嘴鸥比较多的地方放飞了第一批红嘴鸥,目的是让它们能够比较自然地、尽快地融入到群体当中去。

然而,放飞不到48小时,“环西桥一号”就没有了信号。紧接着,“大坝四号”、“翠湖一号”,信号回传都分别中断。一周之内,身背卫星追踪器的红嘴鸥,有三分之一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状况。

虽然发生了一些意外,但剩余的跟踪器每天都会发回几十条红嘴鸥的位点信息。持续传回的卫星数据证明,卫星跟踪技术在追踪物种活动上是可行的。

传回的信息显示,红嘴鸥活动规律是紧紧围绕滇池这个水源地,向周边扩散。

2014年12月5日凌晨两点,“大坝五号”传回的坐标表明,它在滇池持续活动,可到了凌晨三点,坐标信号突然出现在了江川的星云湖。滇池到星云湖,直线距离50多公里,这意味着在夜深人静的凌晨,红嘴鸥还有着惊人的活动能力。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另外一只红嘴鸥传回来的数据也显示,红嘴鸥一天的活动范围能超过150公里,它们中最远的甚至飞到了楚雄禄丰。

就在探秘行动即将收获重要成果的时候,新的困难来了,红嘴鸥身背的卫星跟踪器靠太阳能供电,连日的阴冷天气使数据无法正常回传,加之天气寒冷食物减少,红嘴鸥面临入冬以来生存上的最大挑战。

为了让探秘行动顺利进行,探秘小组决定增加样本,2015年1月1日,第二批带有卫星跟踪器的红嘴鸥放飞了。

数据印证了探秘小组之前的推测,红嘴鸥冬季在昆明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越冬早期(11-12月)、越冬中期(1-2月)和越冬末期(3-4月)。

在越冬早期,红嘴鸥需要尽快熟悉越冬环境,因此它们的活动范围会很大,会在昆明滇池周边四处打探;在越冬中期,红嘴鸥已经熟悉了环境,它们一旦找到最合适的取食和栖息地点,活动范围就会缩小;在越冬后期,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艰苦迁徙,它们又不得不扩大活动范围,去寻找更多的食物。

根据回传的数据,红嘴鸥夜间分布在滇池西岸西华湿地、白鱼口湿地沿线的水域和滇池东岸福保湿地、海东湿地等附近水域,夜间还会变换夜栖地点。在红嘴鸥夜间活动最密集的地点——西华湿地到白鱼口一线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探秘小组连续数个夜晚的蹲守,终于拍摄到了红嘴鸥的夜间活动。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高度警觉的小生灵们是在湿地附近的水面上悄然度过一个个春城之夜。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