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照片 低级营销为何引发狂热追捧

28.01.2016  10:59

    虽然能在瞬间刷爆朋友圈,但“红包照片”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低级营销,至少和此前的“微信公开课”相比,被甩出了好几条街。说它是“朋友圈雾霾”,并不算是非常苛刻的评价。

    26日,微信朋友圈推出“红包照片”功能,好友需要支付红包才能查看朋友圈照片、点赞或评论。“红包照片”一出,瞬间刷爆朋友圈,引起广泛热议。值得关注的是,原本传闻朋友圈红包测试到当晚8点,但该功能只存活了20分钟便匆匆下线了,这一创新产品也被大众戏称为“史上最短命产品”。

    有人说,微信“红包照片”的营销,是对支付宝和央视春晚合作的积极回应,以此表明自己对移动支付市场寸土必争的坚决态度。也有人说,微信通过“付费看照片”来演练微信文章“付费阅读”的市场前景。其实不管基于什么样的诉求,“红包照片”火了,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从该功能仅上线20分钟便匆匆下线来看,或许又可以说,这是一款算得上成功但并不成熟的营销策划。

    腾讯官方回应称,“红包照片”仅在当日限时公测,发布的红包照片也将在当日24点被删除,言外之意是说“红包照片”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但外界更愿意相信,“红包照片”是因疑似涉黄而被下架。就在该功能短时间存在的期间里,网络上已经流传出不少若隐若现的不雅照片。

    这样的解读未免有些不解风情。微信朋友圈毕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区”,每个人都会多少顾及自己言行的尺度,发布“涉黄”照片不可能成为主流。但换个角度看,似乎也不能轻易否认,“红包照片”确有游走于道德和法律的灰色地带的嫌疑。而对于这一点,腾讯官方未必不能预见。或者直白点说吧,这可能恰恰是该项目的策划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利用网友的猎奇心态,迅速带动话题效应,在热度达到最高潮时及时收手,这样的互联网营销套路公众并不陌生。

    虽然能在瞬间刷爆朋友圈,但“红包照片”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低级营销,至少和此前的“微信公开课”相比,被甩出了好几条街。“微信公开课”利用大数据对比,向用户反馈“第一个微信好友是谁”、“一年中增加了多少新朋友”等信息,虽然简单却有着极佳的用户体验,堪称有价值也有情怀。然而“红包照片”有什么?没有内容的支撑,也没有想法的独到,无非是利用网友的好奇心而开的廉价玩笑。说它是“朋友圈雾霾”,并不算是非常苛刻的评价。

    低级营销为何引发狂热追捧?虽然网友对“红包照片”的反响都是调侃之中略带贬意,譬如“穷得都看不起朋友圈了”、“看清一个人还是得靠钱”、“长这么丑,平时发照片都没人看,还好意思要红包”,但大多数人还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我相信一部分人是抱着玩游戏的心态投入到这场全民娱乐活动中去的。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希望获得认同感,渴望知道在别人眼里的评价和定位。然而在现实中,交际成本太高,只能寄情于网络,以一种半真半假的形式来表达诉求。换言之,“红包照片”越是受追捧,越能显示出时代的高冷感。另一部分人则是被动地参与其中。他们也许并不认同“红包照片”,但很难不与朋友圈保持同步,当身边的朋友都在发“红包照片”的时候,你不发其实就意味着落伍和难以融入。这个意义上,微信已经对很多人形成了“情感绑架”。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堪称巨无霸的平台上,任何一点小事都会变得大事。所以且行且珍重,微信应该把握好商业化与娱乐化的平衡,别再任性地消费网友了。(春城晚报 评论员吴龙贵)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