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文化系统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召开 文艺工作者畅所欲言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28.11.2017  22:57


11月24日,省直文化系统艺术名家、党外人士和文化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在省文化厅举行。省直文化系统部分专家、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共40余人出席座谈会,其中14名参会代表发言,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做讲话,会议由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江红主持。



座谈会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文艺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围绕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言献策;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提出“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谈思路和对策。



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副院长朱福做了以“文化自信从文化自知开始”为主题的发言。他说,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文化自知,没有深层的文化自知,我们就难以有文化自信,难以形成文化自尊,换句话说就是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首先我们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知。高度的文化自知来源于我们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作为文艺工作者应德艺双馨,我们经常听到老艺术家口中的一些谚语,通俗而深刻地解释了戏曲演员的思想品格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意义。如:“做戏先做人”,“立戏先立德”,“艺高还需德高”,“艺为有德者居之”,“须知演员真本领,全在见戏又见人”等等。这里所说的“”就是指戏曲演员的人格、人品;所说的“”,就是指戏曲演员的道德、品德。这些谚语都是历代戏曲演员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修心养性的经验之谈。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是异曲同工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艺术作品如何传承发展、创新发展,如何打造具有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省话剧院创作中心主任、一级导演唐伟,省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农工党员陈亚萍,省花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丹瑜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唐伟说,“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文艺工作单位要加强艺术骨干人才的培养计划;推进艺术作品的推陈出新。艺术作品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艺术工作者没有创新求变的意识,就不可能超越前人,甚至不可能超越自己,更不可能创造艺术的高峰。”陈亚萍说,“传承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传统文化需要精准传承,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李丹瑜则认为,“文艺工作者应拿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留得住、传得开的文艺作品,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人民。

从美术工作出发,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肖凡说,“首先应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扎实工作。首先应准确定位、学术立馆。其次,要举办优秀展览,出具有时代特色又有创新性价值的优秀艺术作品及文献研究成果。三是精选课题出作品。艺术认识的深度决定艺术认知的高度,建立起新时期云南美术的学术特色与框架,这在云南美术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从事民族音乐美学研究的傅海燕从艺术科研视角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什么呢?创新就是“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方法,得出新结论。”对于基层的艺术理论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就是在对云南民族艺术的研究中,发现新材料、探索新规律、提出新观点、得出新解释。傅海燕说,在艺术科研工作中,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百家争鸣”的目标,在云南文化资源的富矿中建立文化自信,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引导中树立“创新意识”,组建科研团队,聘请老专家“传帮带”,以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在终身学习中“比学赶超”“创建一流”,最终在学术研究领域达到在全国学术平台上“争鸣”。



省文物总店总经理、省文物专家、研究馆员王昆说,习近平总书记讲“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纵观文物总店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从艰难起步到发展壮大,从征集保护社会流散文物到提供近万件文物给博物馆,从为国家创收外汇到推动文物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从事业单位转为国有独资企业,从传统文物艺术品经营企业到集团化发展,一直走在全国文物店的改革发展前列,近期受艺术品市场转型大环境及艺术品泡沫经济的影响,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不断调研、创新改革发展方式方法促进转型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中国民族同盟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主委杨奇威教授,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杨梅,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省非遗保护专家、民盟成员熊丽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员、高级工、无党派人士王艺乾,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省非遗保护专家胡荣梅,省京剧院农工民主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李静,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致公党科技二支部副主委李福纯教授等参会代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座谈会最后,李涛厅长做了讲话。他说,围绕理论学习,文艺宣传,精品创作,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文化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坚决维护 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特别要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观点、重要部署。

    一是推动理论大学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2013年“819宣传思想工作会”,2014年11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11月30日召开的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等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论述,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好我们的工作。

二是组织文艺大宣传。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生动形象地传播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文化工作者新使命,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把党的十九大宣传好、贯彻好、满足好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大力学习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和精神,结合云南实际,组织好面向基层、群众的文艺宣传,以文化人、形象生动、直观地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宣传部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做好党的十九大文艺宣传,省文化厅将开展“百团千队”宣传活动,以“喜庆十九大·逐梦彩云南,心向党、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展示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行动、风貌、成果。

三是进行精品大创作。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是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就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一个地方没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就谈不上文化跨越。各位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乘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东风,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把好政治导向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好价值导向关,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繁荣艺术创作,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常态化开展,增强文艺工作者提炼生活的创作能力,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在艺术创作上做到有规划、有项目、有资金、有组织,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不断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四是开展人才的大培养,打造一支能够担负文化跨越发展使命的文艺滇军。站住高原,攀住高峰。着力抓创作,抓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出精品力作,才能有高峰。努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书记讲到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尊重艺术发展规律,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创作和优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占优势,各得其所的成长环境。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优良、成就突出的中青年文艺领军人物,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人才,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勤于奉献、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文化干部队伍,努力树造文化系统风清气正、团结和谐、昂扬向上、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文字:余结红   图片:阮坤瑾)